前言
上篇·道经
上篇绪论
**章 道,可道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
第七章 天长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第十章 载营魄抱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hspace="0" vspace="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left"> <p>前言</p> <p>上篇·道经</p> <p>上篇绪论</p> <p>**章 道,可道</p> <p>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p> <p>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p> <p>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p> <p>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p> <p>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为玄牝</p> <p>第七章 天长地久</p> <p>第八章 上善若水</p> <p>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p> <p>第十章 载营魄抱</p> <p>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p> <p>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p> <p>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p> <p>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日夷</p> <p>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p> <p>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p> <p>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p> <p>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p> <p>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p> <p>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p> <p>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p> <p>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p> <p>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p> <p>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p> <p>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p> <p>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躁君</p> <p>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p> <p>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p> <p>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p> <p>第三十章 以道佐入主者</p> <p>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p> <p>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p> <p>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p> <p>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p> <p>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p> <p>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p> <p>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p> <p>下篇·德经</p> <p>下篇绪论</p> <p>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p> <p>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p> <p>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p> <p>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p> <p>第四十二章 道生</p> <p>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p> <p>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p> <p>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p> <p>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p> <p>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p> <p>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p> <p>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p> <p>第五十章 出生人死</p> <p>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p> <p>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p> <p>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p> <p>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p> <p>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p> <p>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p> <p>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p> <p>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p> <p>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p> <p>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p> <p>第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p> <p>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p> <p>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p> <p>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p> <p>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p> <p>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p> <p>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p> <p>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p> <p>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p> <p>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p> <p>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p> <p>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p> <p>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p> <p>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p> <p>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p> <p>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p> <p>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p> <p>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p> <p>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p> <p>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p> </td> </tr> </tbody> </table> </div>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老子》版本众多
老子后来西出函谷关,准备隐居,被守关的官员拦下来,说他这个人有学问,一定要留几句话下来(此即传说“老子骑青牛出关”的故事)。被拦之后,老子连夜写了五千字,就是现在的《老子》。实际上,这不太可能是连夜写成的,因为《老子》里的许多句子都是短短的,像是日常的话语,较有可能是由老子等一群学者或隐士搜集很多资料,再由老子整合而成。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批文物里,有帛书《老子》两本——甲本和乙本。现在研究《老子》,很多人都根据这两本书来进行。甲本和乙本写作的时间也不一样,从年代来推算的话,甲本应该写在刘邦称帝前。古时候的人要避讳,亦即写作时不能用皇帝的名字,要换个字,否则就是对皇帝的不敬。以“小国寡民”一词为例,原文是“小邦寡民”,后来因为要避汉高祖刘邦的讳,不能用“邦”字,就改成“国”字,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回到甲本来看,书里有“大邦”“小邦”等词汇(现在称为“大国”“小国”),甲本敢用“邦”这个字,表明此书成于刘邦尚未登基时。刘邦称帝之后,“邦”字都不能用了,因此,现在读到的都是“国”字。由此去推估甲本确切的成书时间,大概在刘邦称帝之前。
至于帛书乙本,就避了刘邦的讳,里面完全没有“邦”字,但是没有避到汉惠帝刘盈的讳。由此推估乙本显然是在公元前190年左右成书,应该是汉朝文帝和景帝之前。汉文帝的名字叫作刘恒,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东汉末年王弼注的《老子》,书中便避了汉文帝刘恒的讳:“道,可道,非常道。”而帛书甲本和乙本则是:“道,可道,非恒道。”差别就在这里。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村挖掘战国楚墓,发现了郭店竹简,竹简里也有《老子》三个摘抄本,但都残缺不全,只收录了《老子》三分之一的内容。据说三个版本里*早的版本,离老子生活的年代只有一百多年,如今连战国时代的材料都挖出来了,相信将来总有**会挖出《老子》原本。现在研究《老子》的人,没有人敢拍胸脯说:“我的研究一定是对的。”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使老子学说的诠释,形成一种思潮,再做正确的应用。
从《老子》里看到自己——各家有各自的注解
诠释老子学说的著述很多,《庄子》《韩非子》便是其中之一。《庄子》里常引用老子的话,而我这本书的特色之一,就是把《庄子》里引用到《老子》的句子,全部收录到书里,以兹对照。以下介绍几个**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