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涡轮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ME-TA)(上)(第2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涡轮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ME-TA)(上)(第2版)

  • 作者:张铁纯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61555
  •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6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第1章飞机结构

    1.1飞机结构的基本概念

    1.1.1飞机外载荷及飞机结构承载能力

    1.1.2飞机结构适航性要求和结构分类

    1.1.3飞机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1.1.4飞机结构基本元件、结构件及受力特点

    1.1.5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p>目录</p> <p>第1章飞机结构</p> <p> </p> <p>1.1飞机结构的基本概念</p> <p> </p> <p>1.1.1飞机外载荷及飞机结构承载能力</p> <p> </p> <p>1.1.2飞机结构适航性要求和结构分类</p> <p> </p> <p>1.1.3飞机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p> <p> </p> <p>1.1.4飞机结构基本元件、结构件及受力特点</p> <p> </p> <p>1.1.5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p> <p> </p> <p>1.1.6飞机结构疲劳设计</p> <p> </p> <p>1.1.7飞机结构连接技术</p> <p> </p> <p>1.1.8飞机机体站位编号和飞机机体区域的划分</p> <p> </p> <p>1.1.9飞机机体校装和对称性检查</p> <p> </p> <p>1.2飞机结构</p> <p> </p> <p>1.2.1机翼结构</p> <p> </p> <p>1.2.2机身结构</p> <p> </p> <p>1.2.3飞机尾翼</p> <p> </p> <p>1.2.4飞机结构装配</p> <p> </p> <p>第2章液压系统</p> <p> </p> <p>2.1概述</p> <p> </p> <p>2.1.1液压传动原理</p> <p> </p> <p>2.1.2液压系统的组成</p> <p> </p> <p>2.1.3液压传动的优点和缺点</p> <p> </p> <p>2.2液压油</p> <p> </p> <p>2.2.1液压油指标要求</p> <p> </p> <p>2.2.2常见液压油</p> <p> </p> <p>2.2.3液压油使用注意事项</p> <p> </p> <p>2.3液压泵</p> <p> </p> <p>2.3.1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p> <p> </p> <p>2.3.2液压泵性能参数</p> <p> </p> <p>2.3.3液压泵的类型</p> <p> </p> <p> </p> <p>2.3.4液压泵的压力控制</p> <p> </p> <p>2.4液压控制元件</p> <p> </p> <p>2.4.1概述</p> <p> </p> <p>2.4.2方向控制元件</p> <p> </p> <p>2.4.3压力控制元件</p> <p> </p> <p>2.4.4流量控制元件</p> <p> </p> <p>2.5液压执行元件</p> <p> </p> <p>2.5.1作动筒的工作原理</p> <p> </p> <p>2.5.2作动筒的类型</p> <p> </p> <p>2.5.3作动筒辅助装置</p> <p> </p> <p>2.6液压辅助元件</p> <p> </p> <p>2.6.1液压油箱</p> <p> </p> <p>2.6.2液压油滤</p> <p> </p> <p>2.6.3蓄压器</p> <p> </p> <p>2.6.4密封</p> <p> </p> <p>2.6.5散热器</p> <p> </p> <p>2.7飞机液压源系统</p> <p> </p> <p>2.7.1现代飞机液压源系统的组成</p> <p> </p> <p>2.7.2液压泵的特点</p> <p> </p> <p>2.7.3压力分配</p> <p> </p> <p>2.7.4指示系统</p> <p> </p> <p>2.7.5系统勤务</p> <p> </p> <p>第3章燃油系统</p> <p> </p> <p>3.1燃油系统概述</p> <p> </p> <p>3.1.1燃油系统的功用</p> <p> </p> <p>3.1.2燃油系统的特点和对燃油系统的要求</p> <p> </p> <p>3.2油箱及通气系统</p> <p> </p> <p>3.2.1油箱类型和布局</p> <p> </p> <p>3.2.2油箱通气系统</p> <p> </p> <p>3.2.3燃油箱抑爆系统</p> <p> </p> <p>3.3加油/抽油系统</p> <p> </p> <p>3.3.1概述</p> <p> </p> <p>3.3.2重力加油</p> <p> </p> <p>3.3.3压力加油</p> <p> </p> <p>3.4供油系统</p> <p> </p> <p>3.4.1抽吸供油</p> <p> </p> <p>3.4.2动力供油</p> <p> </p> <p>3.4.3动力供油主要附件</p> <p> </p> <p>3.4.4燃油传输及抽油</p> <p> </p> <p>3.4.5应急放油系统</p> <p> </p> <p>3.5燃油指示/警告系统</p> <p> </p> <p>3.5.1油量指示系统</p> <p> </p> <p>3.5.2低压警告</p> <p> </p> <p>3.5.3温度指示</p> <p> </p> <p>3.6燃油系统维护</p> <p> </p> <p>3.6.1油箱腐蚀处理与预防</p> <p> </p> <p>3.6.2油箱渗漏处理</p> <p> </p> <p>3.6.3管路系统维护</p> <p> </p> <p>第4章起落架系统</p> <p> </p> <p>4.1起落架概述</p> <p> </p> <p>4.1.1起落架配置型式</p> <p> </p> <p>4.1.2起落架结构型式</p> <p> </p> <p>4.1.3轮式滑行装置</p> <p> </p> <p>4.2减震系统</p> <p> </p> <p>4.2.1减震原理</p> <p> </p> <p>4.2.2减震器的发展</p> <p> </p> <p>4.2.3单气室油气式减震器</p> <p> </p> <p>4.2.4双气室油气式减震器</p> <p> </p> <p>4.2.5典型油气式减震支柱的构造</p> <p> </p> <p>4.2.6油气式减震器维护</p> <p> </p> <p>4.3收放系统</p> <p> </p> <p>4.3.1起落架收放概述</p> <p> </p> <p>4.3.2起落架锁机构</p> <p> </p> <p>4.3.3收放系统的工作原理</p> <p> </p> <p>4.3.4指示和警告系统</p> <p> </p> <p>4.3.5应急放下系统</p> <p> </p> <p>4.3.6地面防收**措施</p> <p> </p> <p>4.3.7起落架收放系统维护</p> <p> </p> <p>4.4转弯系统</p> <p> </p> <p>4.4.1前轮稳定距</p> <p> </p> <p>4.4.2飞机转弯操纵</p> <p> </p> <p>4.4.3自动定中机构</p> <p> </p> <p>4.5机轮和刹车系统</p> <p> </p> <p>4.5.1轮毂</p> <p> </p> <p>4.5.2航空轮胎</p> <p> </p> <p>4.5.3机轮装配</p> <p> </p> <p>4.5.4机轮维护</p> <p> </p> <p>4.5.5刹车装置</p> <p> </p> <p>4.5.6液压刹车系统</p> <p> </p> <p>第5章飞行操纵系统</p> <p> </p> <p>5.1操纵系统概述</p> <p> </p> <p>5.1.1操纵系统的定义及分类</p> <p> </p> <p>5.1.2对操纵系统的要求</p> <p> </p> <p>5.1.3飞机飞行操纵系统的发展</p> <p> </p> <p>5.2**操纵机构</p> <p> </p> <p>5.2.1手操纵机构</p> <p> </p> <p>5.2.2脚操纵机构</p> <p> </p> <p>5.3传动系统</p> <p> </p> <p>5.3.1机械传动机构</p> <p> </p> <p>5.3.2电传操纵系统</p> <p> </p> <p>5.4舵面驱动装置</p> <p> </p> <p>5.4.1液压驱动装置</p> <p> </p> <p>5.4.2电静液驱动</p> <p> </p> <p>5.4.3电力驱动</p> <p> </p> <p>5.5典型飞机操纵系统</p> <p> </p> <p>5.5.1主飞行操纵与辅助操纵系统的区别</p> <p> </p> <p>5.5.2主操纵系统</p> <p> </p> <p>5.5.3辅助操纵系统</p> <p> </p> <p>5.6飞行操纵警告系统</p> <p> </p> <p>5.6.1起飞警告系统</p> <p> </p> <p>5.6.2失速警告系统</p> <p> </p> <p>5.7飞行操纵系统的维护</p> <p> </p> <p>5.7.1防止系统摩擦力过大</p> <p> </p> <p>5.7.2防止系统间隙过大</p> <p> </p> <p>5.7.3保持钢索张力正常</p> <p> </p> <p>5.7.4操纵系统的调整</p> <p> </p> <p>5.7.5测量舵面位移的工具</p> <p> </p> <p>第6章空调系统</p> <p> </p> <p>6.1空调系统概述</p> <p> </p> <p>6.1.1大气物理特性及高空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p> <p> </p> <p>6.1.2空调系统的提出</p> <p> </p> <p>6.2空调气源系统</p> <p> </p> <p>6.2.1气源系统概述</p> <p> </p> <p>6.2.2气源系统调节与控制</p> <p> </p> <p>6.3温度控制系统</p> <p> </p> <p>6.3.1座舱温控原理</p> <p> </p> <p>6.3.2蒸发循环制冷</p> <p> </p> <p>6.3.3空气循环制冷</p> <p> </p> <p>6.4空气分配系统</p> <p> </p> <p>6.4.1分配系统组成</p> <p> </p> <p>6.4.2再循环设备</p> <p> </p> <p>6.4.3座舱局部加温</p> <p> </p> <p>6.5座舱压力控制系统</p> <p> </p> <p>6.5.1座舱增压原理及座舱压力制度</p> <p> </p> <p>6.5.2座舱压力控制系统</p> <p> </p> <p>6.5.3座舱增压系统维护</p> <p> </p> <p>6.6货舱加温及设备冷却</p> <p> </p> <p>6.6.1货舱加温</p> <p> </p> <p>6.6.2电子设备舱的冷却</p> <p> </p> <p>第7章设备/设施与水系统</p> <p> </p> <p>7.1机舱设备/设施</p> <p> </p> <p>7.1.1正常设备/设施</p> <p> </p> <p>7.1.2应急设备/设施</p> <p> </p> <p>7.2水/污水系统</p> <p> </p> <p>7.2.1饮用水系统</p> <p> </p> <p>7.2.2污水系统</p> <p> </p> <p>附录缩略语列表</p> <p> </p> <p>参考文献</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前言前言 <div><br />《涡轮发动机飞机结构与系统》(META)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涡轮发动机飞机结构和机械系统,下册为飞机电气电子系统。本教材是按照中国民航规章CCAR66R2《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航空机电专业(META)考试大纲M11编写的。本书的编写内容是飞机维修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贯彻了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思想,基本上不涉及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推导,强调定性描述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本书可以作为CCAR147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或参考教材,也适用于具有一定基础的航空机电专业人员自学。上册由张铁纯副教授主编和统稿,内容包括飞机结构、液压系统、燃油系统、起落架系统、飞行操纵系统、空调系统和设备/设施与水系统。其中,1.1节由李幼兰编写,1.2节由虞浩清、刘峰编写; 第2~5章由张铁纯编写; 第6章由胡静编写; 7.1节由邢忠庆编写,7.2节由庞大海编写。孙斌、项伟、张宏伟、钱若力等也参与了编写工作。第2版是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修订的**一是对原版各章的文字和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对一些不清楚的或不对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更换或增加了部分配图,更加贴近民航飞机的实际情况,力求把飞机结构和飞机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讲解更直接、更透彻,方便机械专业机务人员学习。二是第1版教材使用10年多的过程中,随着新一代飞机B787和A380等多电飞机投入运行,机身复合材料应用比例增加,飞机液压、飞行操纵、起落架、空调等系统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急需增加相应的基础知识。在飞机结构部分增加对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描述; 在飞机液压系统部分增加飞机液压系统引入的新技术(如电静液作动); 在燃油系统部分增加燃油箱功能分类、干舱设置、燃油箱布局描述、增加燃油箱抑爆系统、增加配平传输系统、增加超声波式油量指示系统; 在起落架系统部分修订起落架配置型式描述、增加双气室油气减震器、增加近零膨胀(NZG)子午线轮胎介绍、引入电刹车概念; 在飞行操纵系统部分增加电传操纵系统手操纵机构对比、增加电传飞行控制法则概念并引入机型案例、增加EHA、EMA等新型舵面驱动方案; 在空调系统部分增加波音787飞机的电动离心增压器引气技术方案、增加双涡轮式空气循环制冷技术案例、增加侧壁低位供气系统技术方案描述。许峻、宋静波、蒋陵平、龙江、李安、许少伟、万晓云、郝瑞、杨晓龙等民航专家对全书进行了审校,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在此谨表深深的感谢。我国民航所使用的飞机大都是欧美制造,为了便于学生对照机型资料学习,书中的部分电路符号采用了欧美**的符号,学习时应予注意。由于编写时间仓促和我们的水平有限,教材中可能存在着许多错误和不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指出,以便再版时加以纠正。编者2016年11月</div>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评论免费在线读第1章飞机结构1.1飞机结构的基本概念1.1.1飞机外载荷及飞机结构承载能力

    飞机在飞行或起飞、着陆、地面运动时,其他物体对飞机的作用力和力矩称为飞机外载荷。如飞机重力、气动载荷、发动机推力、地面作用力等。飞机外载荷是对飞机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重要依据,对使用中飞机所承受外载荷的种种限制,表征了飞机结构的承载能力。1. 飞机外载荷1) 飞机外载荷分类飞机外载荷按其作用形式可分为集中载荷和分布载荷。(1) 集中载荷: 载荷集中作用在结构上的某一部位。比如,通过接头作用在机翼结构上的发动机载荷、起落架载荷等。(2) 分布载荷: 载荷分布作用在结构的某一区域内。比如,作用在机体表面的气动载荷等。飞机外载荷按其作用性质可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1) 静载荷: 载荷逐渐加到飞机结构上,或者载荷加到结构上以后,它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或变化很小,这种载荷叫静载荷。比如,飞机停放时起落架承受的载荷。(2) 动载荷: 载荷突然加到飞机结构上,或者载荷加到结构上以后,它的大小或方向有着明显变化,这种载荷叫动载荷。比如,飞机着陆时起落架受到的地面撞击力; 飞机飞行中突风造成机翼受到变化的升力等。飞机外载荷按飞机所处状态又可分为飞行载荷和地面载荷。(1) 飞行载荷: 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外载荷。(2) 地面载荷: 起飞、着陆、地面运动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外载荷。2) 飞行中飞机的外载荷及过载(1) 飞行中飞机的外载荷
    研究飞机承受载荷情况选取的机体坐标OXtYtZt是与机体固连并与机体一起运动的坐标系。它的原点O位于全机**处,OXt轴称为纵轴,在机身对称面内,平行机身轴线,指向机头; OYt轴称为立轴(竖轴),在机身对称面内,垂直OXt轴,指向座舱上方; OZt轴称为横轴,垂直OXtYt平面(机体对称面),指向右机翼,见图1.11。飞行中,作用在飞机上的外载荷有飞机重力、空气动力和发动机推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力矩。飞机重力W作用在机体**O上,铅垂向下; 发动机推力沿飞行方向纵轴OXt,向前; 空气动力有气动升力L、气动阻力D和侧向力Z。升力L垂直飞行方向OXt轴,沿立轴OYt方向,向上; 阻力D沿飞行方向OXt轴,向后; 侧向力Z沿横轴OZt方向,指向右。将作用在机体上的外载荷向机体坐标系原点O简化,得到作用在原点O处的共点力系,并得到绕三个坐标轴的力矩MX、MY和MZ,如图1.11所示。

    图1.11飞机机体坐标系和外载荷向机体坐标系原点简化
    目录
    目录
    第1章飞机结构

    1.1飞机结构的基本概念

    1.1.1飞机外载荷及飞机结构承载能力

    1.1.2飞机结构适航性要求和结构分类

    1.1.3飞机结构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1.1.4飞机结构基本元件、结构件及受力特点

    1.1.5飞机复合材料结构件
    编辑推荐语
    本书是主要飞机机械和电器维修人员(ME),从事涡轮发动机飞机维护和参加ME-TA*考试制定参考教材,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机械专业人员或其他人员学习飞机的结构和机械系统。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