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一课经济学:人人都能读懂的经济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一课经济学:人人都能读懂的经济学

  • 作者:亨利·黑兹利特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88015
  •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 页数:228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这个时代,信息繁杂、众说纷纭,要做个洞悉规律和趋势的明白人,掌握经济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课。
    美国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早在20世纪就发现,经济学中充斥着影响人们决策的谬误,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才能不被误导。整个经济学可以简化为一堂课,即关注整体而非个人或局部的利益。
    《一课经济学》是一堂由浅入深的入门课,涉及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包括公共建设工程、政府信贷、就业与失业、*工资、房租管制、储蓄和通货膨胀。作者认为,那些看似有道理的理论和学说,比如:多难兴邦,机器抢走了就业,提高关税能保护民族产业,制定*工资标准能保护穷人,政府应该管制房租……其实都是片面而浅显的认知。这堂课告诉我们两种思维方式:
    1.人们要避免天生短视的倾向,要关注某个经济行为的长远而非即时效应;
    2.判断一个经济计划是否可行,要考略其对所有而非特殊群体的影响。<p>这个时代,信息繁杂、众说纷纭,要做个洞悉规律和趋势的明白人,掌握经济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一课。<br /> 美国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早在20世纪就发现,经济学中充斥着影响人们决策的谬误,我们必须学会识别才能不被误导。整个经济学可以
    文章节选
    新版序/VII
    **版序/IX
    **部分 主旨/1
    第1章 关于这堂课/3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9
    第2章 破窗谬论/11
    第3章 战祸之福/13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20
    第5章 税负**生产/28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31
    第7章 诅咒机器/41
    第8章 分散工作机会的企图/56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62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66<p>新版序/VII<br /> **版序/IX<br /> **部分 主旨/1<br /> 第1章 关于这堂课/3<br />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9<br /> 第2章 破窗谬论/11<br /> 第3章 战祸之福/13<br />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20<br /> 第5章 税负**生产/28<br />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31<br /> 第7章 诅咒机器/41<br /> 第8章 分散工作机会的企图/56<br />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62<br />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66<br /> 第11章 关税“保护”了哪些人?/69<br /> 第12章 积极出口/81<br /> 第13章 “平准”价格/87<br /> 第14章 拯救X产业/96<br /> 第15章 价格体系如何运作?/102<br /> 第16章 “稳定”价格/109<br /> 第17章 政府管制价格/118<br /> 第18章 房租管制的后果/129<br /> 第19章 *低工资法/137<br /> 第20章 工会真的有办法帮助劳工提高工资吗?/144<br />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158<br /> 第22章 利润的功能/166<br /> 第23章 通货膨胀的幻景/171<br /> 第24章 抨击储蓄/187<br /> 第25章 课后回顾/202<br /> 第三部分 30年后的这一课/213<br /> 第26章 30年后的这一课/215<br /> 后记与参考书目/227<br /> 注 释/231</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新版序
    本书**版于1946年推出,先后已有8种语言译本,也出版了多种平装本。1961年版平装本新增一章内容,探讨房租管制问题(**版并未专门探讨该问题,仅在政府价格调控部分笼统提及),并更新了部分统计数字和参考资料。
    除此之外,在本次新版之前未做其他改动,主要是我认为没有改动的必要。本书是为了强调一般性经济学原理,强调忽视这些原理会受到的惩罚,而不是去探讨某项法律的危害。我的例证以美国经验为主,但我��谴责的政府干预行为已然国际化,以至于许多外国读者会觉得我好像是在描述他们本国的经济政策。
    然而,时隔32年,在我看来,是该对这本书进行大规模修订了。除了全面更新案例和统计数字以外,我还重写了房租管制那一章。1961年版的内容明显不足,因此我新增了*后一章——“30年后的这一课”,以说明为什么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亟需这一课。

    亨利·黑兹利特<p>新版序<br /> 本书**版于1946年推出,先后已有8种语言译本,也出版了多种平装本。1961年版平装本新增一章内容,探讨房租管制问题(**版并未专门探讨该问题,仅在政府价格调控部分笼统提及),并更新了部分统计数字和参考资料。 <br /> 除此之外,在本次新版之前未做其他改动,主要是我认为没有改动的必要。本书是为了强调一般性经济学原理,强调忽视这些原理会受到的惩罚,而不是去探讨某项法律的危害。我的例证以美国经验为主,但我所谴责的政府干预行为已然国际化,以至于许多外国读者会觉得我好像是在描述他们本国的经济政策。 <br /> 然而,时隔32年,在我看来,是该对这本书进行大规模修订了。除了全面更新案例和统计数字以外,我还重写了房租管制那一章。1961年版的内容明显不足,因此我新增了*后一章——“30年后的这一课”,以说明为什么如今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亟需这一课。<br /> <br /> 亨利·黑兹利特<br /> 于康涅狄格州,威尔顿镇<br /> 1978年6月<br /> **版序<br /> 本书分析了一些极为盛行的、几乎已成为新正统观念的经济谬论。阻止这些谬论成为正统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其本身的自相矛盾。这使得接受相同前提的人们分化出上百个不同的“学派”,原因很简单,在现实生活中,诸事不可能一直错下去。各学派之间的不同仅仅在于一方比另一方更早从虚假前提造成的荒谬中清醒,并且在清醒那一刻做出前后不一致的表现,要么无意间摒弃了错误的前提,要么接受这些前提所导致的不那么怪异或令人不安的结论。 <br /> 然而,当今主要**政府的经济政策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经济谬论的影响,有的政策甚至完全被经济谬论所左右。或许理解经济学的*快、*可靠的途径是剖析这些谬误,尤其是那些导致谬误的根本性错误。这就是本书的设想,也是略显狂妄和挑衅的书名之缘起。<br /> 因此,本书主要是在做阐释。其中涉及的所有主要观点并非本书原创。本书在于揭示那些所谓精妙的创新和进展实际上只是复活了旧时谬误,进而印证“忘却历史意味着重蹈覆辙”这句格言。 <br /> 我想本书可以毫不脸红地自称为“古典”、“传统”和“正统”。这些修饰语正是我所要剖析的那些诡辩思维的持有者们想否定的。但是旨在探求尽可能多的真理的学生不会被这些形容词吓住。他们不会永远都在寻求经济学思想的革命或“全新开始”。当然,他们对新老想法都乐于接受;但他们愿意放下浮躁或表现欲,去追寻新奇和原创。莫里斯·科恩(Morris R. Cohen)说过:“如果我们认为能够推翻以前所有思想家的理论,那么我们没有理由希望自己的作品对他人有任何实际价值。”<br /> 由于这是一本自由发挥的阐释性著作,我没有对他人的观点一一致谢(除了个别脚注和引用),在一个拥有世界上***的思想家们耕耘的领域里著述,这一点不可避免。不过,有三位著作者对我的帮助尤其大,我必须特别感谢。在本书论点所依凭的阐释框架方面,对我帮助*大的是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约一个世纪前发表的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Ce qu’on voit et ce qu’on ne voit pas)。实际上,本书可以说是巴斯夏那本小册子所用方法的现代化、延伸和概括。其次,我要感谢菲利普·威克斯蒂德(Philip Wicksteed),尤其是谈工资的章节和*后的概要,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所著的《政治经济学常识》(The Common Sense of Political Economy)。我还要感谢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感谢他的著作对这本入门级论述的所有帮助,具体来说,我*要感谢的是他对货币通胀扩散过程的方式所做的说明。<br /> 分析谬论时,我觉得与其指名道姓,不如分析其缘由。若要指名道姓,就得公平对待每一位被批评的著作者,准确引用其著述,考虑他所强调的**、他所提出的限定条件、他的语义模糊或前后矛盾之处等。因此,我希望没有人会因为书中未出现卡尔·马克思(karlMarx)、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道格拉斯少校(Major Douglas)、凯恩斯勋爵(Lord Keynes)、阿尔文·汉森教授(Alvin Hansen)等人的名字而感到失望。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揭露某著作者所犯下的具体错误,而在于揭露那些*常见、*普遍、影响力*大的经济学谬误。谬论一旦流行开来,就无从追究始作俑者。*应该为散播这些谬论负责的著作者,其言论的细微差异或晦涩之处已无迹可寻。学说一旦简化,那些可能隐藏在一堆限定条件、歧义或数学方程式中的诡辩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我不希望因为以自己的方式所呈现出的风靡的学说与凯恩斯勋爵或者其他作者的学说不完全一致而被指责有失偏颇。本书感兴趣的正是那些有强大政治影响力的集团所持的信条,以及政府行动所依据的信条,而不是这些信条的历史渊源。<br /> *后,书中极少引用统计数字,望读者见谅。在谈及关税、限价、通货膨胀,以及对煤炭、橡胶、棉花等商品进行管制所产生的影响时,若都用统计数字来加以佐证,势必会导致本书篇幅大增,超出预先的设想。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士,我非常清楚统计数字的更新频率有多快。我建议对特定经济问题感兴趣的读者看一看当下对这些问题“切合实际”的讨论以及相关统计文件:读者会发觉,用学到的基本原理去正确解读统计数字并不难。 <br /> 本书力求简明,在足够准确的同时尽量不囿于技术性细节,以便使还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同样能充分理解。 <br /> 本书的内容是一个整体,不过有三章内容先前曾独立发表。感谢《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美国学者》(American Scholar)、《新**》(New Leader)授权本书重刊这些内容。感谢冯·米塞斯教授校阅书稿,并提出有益建议。当然对于书中表达的各种看法,其责任完全由我本人承担。<br /> 亨利·黑兹利特<br /> 于纽约<br /> 1946年3月25日</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这是一本浅显易读,可以带你逃离无知的经典小书。读完这本70多年前的书,至少你不会有一点过时的感觉,黑兹利特破除的然是当下盛行的观点。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亨利·黑兹利特关于“价格体系如何运作”的解读是一部真正的经典:永不过时、准确无误、颇具启发。
    ——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一课经济学》**地表达了亟需被表达的观点,作者的勇气和正直实属罕见。当下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一课经济学》一样,让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经济学原理。
    ——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这是一本浅显易读,可以带你逃离无知的经典小书。读完这本70多年前的书,至少你不会有一点过时的感觉,黑兹利特破除的然是当下盛行的观点。<br />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br /> <br /> 亨利·黑兹利特关于“价格体系如何运作”的解读是一部真正的经典:永不过时、准确无误、颇具启发。<br /> ——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br /> <br />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一课经济学》**地表达了亟需被表达的观点,作者的勇气和正直实属罕见。当下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像《一课经济学》一样,让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经济学原理。<br /> ——哈耶克,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br /> <br /> 我*次读这本书是在1963年。它是恰巧引起我注目并打动我的*本经济学图书。此前我也曾读过这方面的书,但读不下去,觉得它们令人讨厌之极。与此构成鲜明对照,《一课经济学》抓住了我,并从此以后不放我走了。<br /> ——沃尔特·布洛克,经济学者,《百辩经济学》作者<br /> <br /> 如果有授予简明经济思想的诺贝尔奖,那么黑兹利特先生的这本书将是受之无愧的。……它就象一把外科医生的手术刀一样,客观而公正地刺穿了近年来许多经济学论著关于我们的经济痼疾分析的荒唐胡言。<br /> ——约翰·W.汉尼斯,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br /> <br /> 《一课经济学》不只是每个国会议员的必读书,也是每个美国人的必读书。亨利·黑兹利特是少数几个*杰出的经济学家之一。<br /> ——CBS New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让我们效仿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从一面被砸碎的橱窗的简单例子说起。
    话说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碎了面包店的橱窗。当店主怒气冲冲追出来时,小捣蛋早已逃之夭夭。一群人围了上来,开始幸灾乐祸地盯着橱窗的破洞以及散落在面包和馅饼上的玻璃碎片。不一会儿,人们觉得应该进行理性思考。其中有几位几乎必定会提醒彼此或者面包师:这桩倒霉事也还是有好的一面。玻璃工又有生意了。他们越琢磨越来劲。一面新的玻璃橱窗需要多少钱?250美元?这笔钱可不算少。不过,要是玻璃永远都不破,那么做玻璃生意的人吃什么?接着,事情自然就没完没了。玻璃工多挣了250美元,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这些商家因此会多收入250美元,又会向更多的商家买东西,如此一直循环下去。一面破橱窗能够在不断扩大的范围内提供收入和就业机会。要是照这个逻辑推下去,围观人群得出的结论便是:扔砖头的那个小捣蛋,不仅不是社会的祸害,反而是造福大众的善人。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看看。至少围观者做出的**个结论没错,这个小小的破坏行为,的确会给玻璃工带来生意。玻璃工对于这起事件的惋惜之情和殡葬承办人面对他人的死亡一样。但是,面包店主损失掉的250美元,原本是打算拿去做一套西装的。因为他要换橱窗,出门就穿不成新西装了(或者少了同等价钱的其他日用品或**品)。他原来有一面橱窗和250美元,现在只剩下一面橱窗了。或者说,在准备去做西装的那个下午,他本来可以同时拥有橱窗和西装,而结果只能面对有橱窗没西装的现实。如果我们把他当作社区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社区就损失了一套原本会有的新西装,于是变得比以前更穷了。
    简单来说,玻璃工的这桩生意,不过是裁缝师失去的生意。整个过程并没有新增“就业机会”。那些围观的人只想到了交易双方——面包师和玻璃工——的情况,却忽略了可能涉及的第三方——裁缝师,因为他再也不会出现在那里了。人们过两天就会看到崭新的橱窗,但绝不会看到那套西装,因为它永远不会被做出来。人们总是只看到眼前所见的东西。

    我们已经讲完粗浅的“破窗谬论”。有人会说,只要稍微动动脑筋,谁都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然而,穿着各种伪装的破窗谬论,在经济学历史上却是*挥之不去的,而且现在的谬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泛滥。如今,每天都有许多人在一本正经地重复着这种谬论:工业巨头、商会、工会**、社论主笔、报纸专栏作家、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评论员、技巧高深的统计专家,还有**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宣扬破坏行为所带来的好处。
    目录
    新版序/VII
    **版序/IX
    **部分 主旨/1
    第1章 关于这堂课/3
    第二部分 课程的应用/9
    第2章 破窗谬论/11
    第3章 战祸之福/13
    第4章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20
    第5章 税负**生产/28
    第6章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31
    第7章 诅咒机器/41
    第8章 分散工作机会的企图/56
    第9章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62
    第10章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66
    编辑推荐语
    ¤ 长销70年、再版41次,永不过时的经济学经典。《一课经济学》自1946年**出版以来,被译成8种语言,在全球销售百万册。其中所探讨的公共建设工程、*工资、进出口、房租管制、价格体系等经济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启发性。
    ¤ 备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弗里德曼等大师赞誉。弗里德曼称之为“经典”,哈耶克认为“没有一本书能像《一课经济学》这样,让不了解经济学的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多的经济学原理”。
    ¤ 罗辑思维****的经济学入门读物。罗辑思维曾长文**过,2016年定制版的《一课经济学》**达到10万册。
    ¤ 被誉为“每个国会议员的必读书”“每个美国人的必读书”。
    ¤ 26堂课,掌握经济思维,看透世间真相。《一课经济学》就不同话题分成26个章节,每章短小精悍,论证有力,让不了解经济学思维的读者能毫不费力地弄明白其中的逻辑。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