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概述
1.1.1引言
1.1.2基坑定义及基坑的**评估
1.2基坑事故案例
1.2.1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号基坑坍塌事故
1.2.2新加坡Nicoll大道地铁基坑事故
1.2.3基坑事故潜在因素
1.3基坑工程的特点
1.4基坑工程主要支护方法
1.5基坑工程发展展望
习题
第2章基坑勘察及设计原则
2.1基坑工程勘察<p>第1章绪论</p> <p>1.1概述</p> <p>1.1.1引言</p> <p>1.1.2基坑定义及基坑的**评估</p> <p>1.2基坑事故案例</p> <p>1.2.1杭州地铁湘湖站北2号基坑坍塌事故</p> <p>1.2.2新加坡Nicoll大道地铁基坑事故</p> <p>1.2.3基坑事故潜在因素</p> <p>1.3基坑工程的特点</p> <p>1.4基坑工程主要支护方法</p> <p>1.5基坑工程发展展望</p> <p>习题</p> <p>第2章基坑勘察及设计原则</p> <p>2.1基坑工程勘察</p> <p>2.1.1岩土工程勘察</p> <p>2.1.2地下水的勘察</p> <p>2.1.3地下障碍物</p> <p>2.1.4周边环境条件</p> <p>2.1.5勘察报告应提供计算所需的参数和建议</p> <p>2.1.6勘察报告应包含的内容</p> <p>2.2土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p> <p>2.2.1土的抗剪强度指标</p> <p>2.2.2土的渗透系数</p> <p>2.2.3水土压力的分算与合算</p> <p>2.2.4规范建议选用的土体物理力学指标</p> <p>2.3基坑极限状态设计</p> <p>2.3.1基坑的极限状态</p> <p>2.3.2基坑极限状态设计方法</p> <p>2.4设计基本规定</p> <p>2.4.1基坑设计使用年限</p> <p>2.4.2支护结构**等级</p> <p>2.5基坑工程设计</p> <p>2.5.1前期资料准备</p> <p>2.5.2基坑工程设计内容与要求</p> <p>2.6支护结构选型</p> <p>2.6.1支挡式结构</p> <p>2.6.2重力式水泥土墙</p> <p>2.6.3土钉墙</p> <p>2.6.4支护结构选择</p> <p>习题</p> <p>第3章土压力</p> <p>3.1土压力理论</p> <p>3.1.1土压力类型</p> <p>3.1.2土压力大小及性质与位移的关系</p> <p>3.1.3静止土压力</p> <p>3.1.4朗肯土压力</p> <p>3.1.5库仑土压力</p> <p>3.2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水平荷载</p> <p>3.2.1规范中土压力计算方法</p> <p>3.2.2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p> <p>习题</p> <p>第4章支挡结构内力</p> <p>4.1文克勒地基模型</p> <p>4.2文克勒地基上无限长梁的解答</p> <p>4.3文克勒地基上竖直梁的计算</p> <p>4.3.1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p> <p>4.3.2桩的挠曲微分方程</p> <p>4.4支挡结构的弹性支点法</p> <p>4.4.1挠曲微分方程</p> <p>4.4.2水平荷载计算宽度</p> <p>4.4.3作用在挡土构件上的分布土反力</p> <p>4.4.4锚杆或内支撑对挡土结构的作用力</p> <p>4.5平面连续介质有限元法</p> <p>附录A杆系有限元法</p> <p>习题</p> <p>第5章支挡式基坑的稳定性及变形</p> <p>5.1基坑稳定性</p> <p>5.1.1整体稳定性验算</p> <p>5.1.2嵌固稳定性验算</p> <p>5.1.3抗隆起稳定性验算</p> <p>5.1.4挡土构件*小嵌固深度要求</p> <p>5.1.5渗透稳定性验算</p> <p>5.2基坑变形</p> <p>5.2.1挡土结构水平变形</p> <p>5.2.2坑底隆起</p> <p>5.2.3挡土结构外地表沉降</p> <p>习题</p> <p>第6章板式支挡结构</p> <p>6.1混凝土灌注桩支挡式结构</p> <p>6.1.1截水帷幕</p> <p>6.1.2混凝土灌注桩竖向挡土结构</p> <p>6.2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支挡式结构</p> <p>6.2.1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简介</p> <p>6.2.2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注意事项及选型</p> <p>6.2.3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计算与设计</p> <p>6.3双排桩支护结构</p> <p>6.3.1双排桩支护特点</p> <p>6.3.2双排桩平面布置及注意事项</p> <p>6.3.3双排桩设计</p> <p>6.4地下连续墙</p> <p>6.4.1地下连续墙及特点</p> <p>6.4.2地下连续墙要求</p> <p>6.4.3内力与变形计算及承载力计算</p> <p>6.5工程案例及讨论</p> <p>6.5.1钻孔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内支撑</p> <p>6.5.2双排桩支护</p> <p>习题</p> <p>第7章内支撑系统及锚杆技术</p> <p>7.1内支撑系统</p> <p>7.1.1水平支撑系统设计要点</p> <p>7.1.2水平支撑系统计算</p> <p>7.1.3竖向支承系统计算</p> <p>7.2锚杆技术</p> <p>7.2.1锚杆的适用条件</p> <p>7.2.2锚杆设计与计算</p> <p>7.2.3锚杆杆体材料构造要求</p> <p>7.2.4其他计算规定</p> <p>习题</p> <p>第8章重力式水泥土墙</p> <p>8.1概述</p> <p>8.1.1简介</p> <p>8.1.2重力式水泥土墙破坏形式</p> <p>8.2分类、选型与使用范围</p> <p>8.2.1适用范围</p> <p>8.2.2设计原则与形式</p> <p>8.3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结构设计</p> <p>8.3.1总体布置原则</p> <p>8.3.2设计原理</p> <p>8.3.3计算分析</p> <p>8.4施工要点</p> <p>8.5工程案例</p> <p>8.5.1工程概况</p> <p>8.5.2方案设计</p> <p>习题</p> <p>第9章土钉墙</p> <p>9.1概述</p> <p>9.1.1土钉墙简介</p> <p>9.1.2土钉墙特点</p> <p>9.1.3土钉墙的适用条件</p> <p>9.2土钉支护分类与选型</p> <p>9.2.1土钉类型</p> <p>9.2.2土钉与土层锚杆的比较</p> <p>9.2.3土钉墙坡度</p> <p>9.2.4复合土钉支护</p> <p>9.3土钉墙的受力特征和破坏类型</p> <p>9.3.1土钉受力特征</p> <p>9.3.2土钉墙的破坏类型</p> <p>9.4土钉墙的设计计算</p> <p>9.4.1土钉墙设计参数选用及构造设计</p> <p>9.4.2稳定性验算</p> <p>9.4.3土钉承载力计算</p> <p>9.5工程案例</p> <p>习题</p> <p>第10章基坑被动区加固</p> <p>10.1概述</p> <p>10.2被动区加固范围</p> <p>10.2.1被动区加固平面布置形式</p> <p>10.2.2坑内加固宽度与厚度</p> <p>10.3坑内土加固竖向布置形式</p> <p>10.4加固土的力学参数</p> <p>10.5被动区加固设计注意事项</p> <p>10.6某基坑坑内加固设计</p> <p>习题</p> <p>第11章基坑支护有限元分析</p> <p>11.1概述</p> <p>11.2土体模型简介</p> <p>11.2.1摩尔库仑模型</p> <p>11.2.2硬化土模型</p> <p>11.2.3小应变硬化土模型</p> <p>11.2.4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p> <p>11.2.5土体本构模型的选用</p> <p>11.3建模计算</p> <p>11.3.1土体本构模型的选择</p> <p>11.3.2算例验证</p> <p>11.4工程实例</p> <p>11.4.1工程概况</p> <p>11.4.2计算模型与参数取值</p> <p>11.4.3不同开挖方案下的数值分析</p> <p>11.4.4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分析</p> <p>第12章基坑地下水控制</p> <p>12.1概述</p> <p>12.2地下水控制方法及适用条件</p> <p>12.2.1地下水控制类型及适用性</p> <p>12.2.2各种地下水控制措施的适用条件</p> <p>12.2.3不同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控制方法</p> <p>12.3基坑涌水量计算</p> <p>12.4降水方法</p> <p>12.4.1明沟、集水井排水</p> <p>12.4.2真空井点降水</p> <p>12.4.3喷射井点</p> <p>12.4.4电渗井点</p> <p>12.4.5管井井点</p> <p>12.5降水施工</p> <p>12.5.1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的施工</p> <p>12.5.2管井施工</p> <p>12.6降水引起的地层变形计算</p> <p>12.7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防范措施</p> <p>习题</p> <p>第13章基坑监测</p> <p>13.1概述</p> <p>13.1.1监测的必要性</p> <p>13.1.2监测实施程序与要求</p> <p>13.1.3监测目的及监测方案要求</p> <p>13.1.4监测方案设计原则</p> <p>13.2监测内容</p> <p>13.2.1监测对象</p> <p>13.2.2测点布置原则</p> <p>13.2.3测点布置方法</p> <p>13.3监测频率与报警值</p> <p>13.3.1监测频率</p> <p>13.3.2监测报警值</p> <p>13.4基坑监测案例</p> <p>13.4.1支护体系</p> <p>13.4.2监测项目</p> <p>13.4.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p> <p>习题</p> <p>参考文献</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基坑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坑工程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编者依据**现行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对既有基础知识进行阐述,力求有较强的系统性; 同时注重案例的讲解和新技术的推介,兼顾知识的实用性,循序渐进,**突出。书中既有高校基坑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有工程实践具体的运用,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本教学用书对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因此更是勘测、设计、施工等从业人员的参考书,它可以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许多实际问题,对从业的同行一定有所裨益。依据对基坑工程应用、研究及教学的认识,编者对全书的内容做了精心的选择与安排。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全书章节按照支护方法的重要性及常用性安排前后顺序; 二、 主要依据现行的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的条款编写,但考虑到软土深大基坑的复杂性,亦参考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 J08—61—2010)的相关内容,把基坑被动区加固列为一章,提高对软土的适用性; 三、 对于有支护方法的章节,公式后面都有精心设计的例题,增加学生对计算公式内容的理解; 四、 对主要支护方法,有具体工程案例点评,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经验,适当配有工程插图,增加对基坑风险的认识,图文并茂; 五、 编写中参考了基坑工程国内外*新研究成果,也把编者对基坑工程的研究及设计认识融入全书中; 六、 每章后的习题是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设计的,每个计算题都是解决基坑设计中的某个问题,针对性强; 七、 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需求性,将“基坑支护有限元分析”列为一章。本书由浙江理工大学土木系马海龙、同济大学地下系梁发云编著。第1~7章及第9章、第10章、第13章由马海龙编写,第8章由梁发云编写,第11章、第12章由梁发云编写。全书由马海龙统稿。硕士研究生雷珊珊、包彦冉为本书的绘图、计算题的计算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是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范指导下编写的,并获得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教材建设资金资助。本书虽经多遍审阅校核,可能还存在不妥、疏漏甚至谬误之处,如蒙读者发现,恳请指正批评。联系邮箱mahailong@163.com。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基坑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基坑工程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中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编者依据**现行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对既有基础知识进行阐述,力求有较强的系统性; 同时注重案例的讲解和新技术的推介,兼顾知识的实用性,循序渐进,**突出。书中既有高校基坑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有工程实践具体的运用,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本教学用书对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与把握,因此更是勘测、设计、施工等从业人员的参考书,它可以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许多实际问题,对从业的同行一定有所裨益。依据对基坑工程应用、研究及教学的认识,编者对全书的内容做了精心的选择与安排。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全书章节按照支护方法的重要性及常用性安排前后顺序; 二、 主要依据现行的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的条款编写,但考虑到软土深大基坑的复杂性,亦参考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G/T J08—61—2010)的相关内容,把基坑被动区加固列为一章,提高对软土的适用性; 三、 对于有支护方法的章节,公式后面都有精心设计的例题,增加学生对计算公式内容的理解; 四、 对主要支护方法,有具体工程案例点评,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经验,适当配有工程插图,增加对基坑风险的认识,图文并茂; 五、 编写中参考了基坑工程国内外*新研究成果,也把编者对基坑工程的研究及设计认识融入全书中; 六、 每章后的习题是针对本章学习内容设计的,每个计算题都是解决基坑设计中的某个问题,针对性强; 七、 考虑到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需求性,将“基坑支护有限元分析”列为一章。本书由浙江理工大学土木系马海龙、同济大学地下系梁发云编著。第1~7章及第9章、第10章、第13章由马海龙编写,第8章由梁发云编写,第11章、第12章由梁发云编写。全书由马海龙统稿。硕士研究生雷珊珊、包彦冉为本书的绘图、计算题的计算做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感谢。本书是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范指导下编写的,并获得浙江理工大学本科教材建设资金资助。本书虽经多遍审阅校核,可能还存在不妥、疏漏甚至谬误之处,如蒙读者发现,恳请指正批评。联系邮箱mahailong@163.com。<br />编著者<br />2017年12月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第1章
绪论
1.1概述1.1.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用地越发紧张的城市**,结合城市建设和改造开发大型地下空间,诸如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库、地下商场、地下变电站、地下仓库、地下民防工事等,以及量大面广的高层建筑的地下结构遍布每一个城市的角角落落,这些无一例外地都要涉及基坑开挖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地下空间平面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仅上海市地下空间开发面积达10万~30万m2的地下综合体项目就多达几十个。非大型地下综合体基坑开挖面积一般也可达2万~10万m2,常熟新茂星河湾基坑开挖面积为2.5万m2,上海仲盛广场基坑开挖面积为5万m2,天津市117大厦基坑开挖面积为9.6万m2。基坑的开挖深度也越来越大,基坑深度为16.0~25.0m以上的工程,近年来大量出现。苏州东方之门*大开挖深度为22.0m,天津津塔开挖深度为23.5m,上海世博园500kV地下变电站开挖深度为34.0m,新加坡地铁环线M3型断面基坑开挖深度为33.0m。由于基坑不是孤立的开挖,受到周围环境条件的限制,这些深大基坑通常都位于建筑密集的城市**,基坑工程周围布满地下管线、建筑物、交通干道、地铁隧道等各种地下构筑物,施工场地狭小、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作业难度大、周边设施环境保护要求高。所有这些都导致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难度越来越大,重大恶性基坑事故不断发生,工程建设的**生产形势越来越严峻。基坑周边典型环境条件如图11所示。
图11基坑周边典型的环境条件
(a) 基坑周边存在桩基础建筑物; (b) 基坑周边存在浅基础建筑物; (c) 坑底以下存在隧道;
(d) 基坑旁边存在隧道; (e) 基坑周边存在地铁车站; (f) 基坑紧邻地下管线
1—建筑物; 2—基坑; 3—桩基; 4—围护墙; 5—浅基础建筑物; 6—隧道; 7—地铁车站; 8—地下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