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丛总序 倡导生活与知识生产
回思宋朝热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
追寻宋朝:士与器的黄金时代
《东京梦华录》:宋代生活的时空门
风雅世界里的世俗之乐
雅集:理想化归宿
书院:宋人理学传播器
宋词:浅斟低唱中的都市创作
宋画:神游山水林泉间
宋茶:不枉人间住百年
宋茶东渡与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p>文丛总序 倡导生活与知识生产<br /> <br /> 回思宋朝热<br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br /> 追寻宋朝:士与器的黄金时代<br /> 《东京梦华录》:宋代生活的时空门<br /> <br /> 风雅世界里的世俗之乐<br /> 雅集:理想化归宿<br /> 书院:宋人理学传播器<br /> 宋词:浅斟低唱中的都市创作<br /> 宋画:神游山水林泉间<br /> 宋茶:不枉人间住百年<br /> 宋茶东渡与荣西禅师《吃茶养生记》<br /> 宋酒——从《水浒传》里的酒文化谈起<br /> 宋香:水沉春透露华鲜<br /> 灵台湛空明:从《**帖》谈黄庭坚的异香世界<br /> 匣琴流水:琴有士子文人像<br /> <br /> <br /> 文人盛世的落幕<br /> 《清明上河图》:繁华背后的忧思<br /> 宋徽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r /> 金瓯缺:两宋王朝的真实与想象<br /> <br /> 尾声 访宋陵<br /> 编后记<br /> <br /> </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文丛总序 倡导生活与知识生产
《三联生活周刊》创刊之际,为自己确立的定位很有想象力: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
10年之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这本杂志做了一项挺有勇气的决定:用五期杂志的封面故事,做一个超大型的抗战历史报道,纪念中国人民的奋斗与胜利。
媒体对历史进行报道,并不稀奇,甚至新闻本身也经常自我标榜——“历史的草稿”。只是,当时杂志已经运行10年,各项报道手段日臻成熟,这个时候,周刊独特的新闻方法论对历史的发现与叙述是否有所贡献,以资证明自己存在之价值,才是挑战。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当然不错;只是,这部草稿的构成,是无数需要重新整理的碎片(新闻)。既如此,我们的历史报道,在尘埃落定、草稿成型,历史事实被无数学者再三甄别,意义与价值日益分明,共识逐渐形成之际,可否反转回来,仍然将宏大历史“碎片化”呢?——碎片化本身,是一种传播技术与手段。用这种手段让概念的历史“新闻化”,并借此重新回到陌生的历史现场。如此,宏大的命题在事实与细节背后,也在传播的快车道上,是双赢。<p>文丛总序 倡导生活与知识生产<br /> 《三联生活周刊》创刊之际,为自己确立的定位很有想象力:一本杂志和它倡导的生活。<br /> 10年之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这本杂志做了一项挺有勇气的决定:用五期杂志的封面故事,做一个超大型的抗战历史报道,纪念中国人民的奋斗与胜利。<br /> 媒体对历史进行报道,并不稀奇,甚至新闻本身也经常自我标榜——“历史的草稿”。只是,当时杂志已经运行10年,各项报道手段日臻成熟,这个时候,周刊独特的新闻方法论对历史的发现与叙述是否有所贡献,以资证明自己存在之价值,才是挑战。<br /> 新闻是历史的草稿,当然不错;只是,这部草稿的构成,是无数需要重新整理的碎片(新闻)。既如此,我们的历史报道,在尘埃落定、草稿成型,历史事实被无数学者再三甄别,意义与价值日益分明,共识逐渐形成之际,可否反转回来,仍然将宏大历史“碎片化”呢?——碎片化本身,是一种传播技术与手段。用这种手段让概念的历史“新闻化”,并借此重新回到陌生的历史现场。如此, 宏大的命题在事实与细节背后,也在传播的快车道上,是双赢。<br /> 主意既定,每期抗战主题封面之下,我们以一个“七天单元” 承载对当期主旨之“事件报道”,其间“每天”单独成篇,每篇单独立意。有结构的七个“碎片”——历史现场的“事件新闻”,构成了战争不同时期的意义与价值,也构成了历史的连续性。<br /> 其实,如果你有意将新闻或报道当作一项技术来研究,它也是常常会让人着迷的。<br /> 2005 年,对《三联生活周刊》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创办10 年之后,它开始腾飞。杂志的销售量,当年翻番,并由此走上长时段的增长之路。<br /> 为什么是这一年?很显然,我们被广泛关注的超大型的抗战历史报道,是重要原因。那么,支撑杂志起飞的历史报道,其成功的内在机理又是什么?我们的新闻方法论,*终自证了什么?三年后,清华大学邀请我去做演讲,分享《三联生活周刊》的新闻生产,到了这会儿,我找到了我们历史报道成功的原因。我们生产的不是新闻,而是知识。在这个急速变化的伟大时代,与时俱进的知识,是稀缺商品。<br /> 所谓知识,简单说来,无非在对抗人类遗忘的过程中,比新闻存活的时间更长而已。也许,很偶然,有些知识,还能存活得更长,成为常识。<br /> 在21年的时间里,《三联生活周刊》秉持着自己的使命:生产知识。这本杂志和它倡导生活,我们有自己的方法论。<br /> 当然,生产知识,对杂志来说,是理想与使命,它是否达成,有待更长时间与更多读者的检验。如何检验?这份杂志自身存续多长,以及它与读者、时代与**形成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是一种检验;把杂志有价值的内容编辑成一本本书——*基本的知识的载体,则提供了另一种检验的可能。<br /> 现在,这些书,一本一本编辑出来了,它是否生产了知识,是否有可能更长久存续,且看时间的选择了。<br /> <br /> 李鸿谷<br /> 2016.7.31<br /> <br /> </p>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宋徽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许多文本或夸张或隐晦地记录了宋徽宗的苦难,但令人怀想的是“北狩”之前的赵佶,神采气度,世间再无。他的瘦金体大多是方寸小字,唯独《秾芳诗》为大字,凡 20 行,每行仅写两字,用笔畅快淋漓,傲气十足,一如其人。 秾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沾如醉,残霞照似融。 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快乐天子,时代主角
宋徽宗一生的行走路线,除了“北狩”,都几乎留在了京畿地区。对于宋朝皇帝,他们大多一生留在宫禁中。而与此相对的是, 宋朝文人开创了大量山水游记和绘画,在更广阔的社会里,旅行在宋朝成为*流行的生活方式。这是宋徽宗人生中**未曾涉猎的领域。但伊沛霞观察到“徽宗发现了许多方式,使其生活不需要通过远行也能变得有趣和愉快。他的宗教和审美诉求,都是为了使其世界不至于太小。道教的宇宙图景绝非狭隘和有限制的。假设徽宗能够有规律地出巡,以检阅他的军队,和在现场同他的将军们交流,也许他将会对于如何同女真的统治者阿骨打协商,有一个更好的直觉,又或者他可能会对哪一位将军能够胜任有更好的感觉”。
春天,金明池开池了,宋徽宗就让蔡京扩大池子,更加大张旗鼓地娱乐起来。金明池*初修建,是太宗用于操练水军的,以三万五千人力建成,引入金水河。后来,金明池失去军事意义,逐渐演变成一个市民游乐园,主打节目为“水嬉”,即具有表演性质的水战。澶渊之盟后,天子游幸金明池和上元节宣德楼观灯等一道,成为雷打不动的**级盛典。这给宋徽宗更多的游玩内容,每年三月一日开池,他的车驾就天天准备好前往,一般三月二十日是他的固定前往日期。宋徽宗会带后妃们去观看水嬉,在自己身边设彩棚。水嬉活动在汴京,有点类似今天拉斯韦加斯、西湖的水上表演。百戏乐舞、杂剧等,共组成九项表演。水上百戏有“大旗、狮豹、神鬼、水秋千”,类似今天的演员从秋千上跳水的活动,水上乐舞是普通表演。
此外,金明池也成了各种故事、传说和乐趣的发生地。有一次童贯败兵,为朝野所笑。甚至,教坊来三四婢演戏,各梳不同头髻,其中扮“童大王”的居然说自己是“三十六髻”,这是“走为上计”的戏眼,居然可以当着徽宗、童贯、蔡京的面在内府里表演,可见当时风气之开化程度。宋徽宗自己也是表演欲极强,即便被臣子、道士讥讽嘲笑,也全不在意,反而开心。蔡攸说他“好个神宗皇帝”,他就鞭打对方说“你也好个司马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