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儒学六讲》
QQ咨询:
有路璐璐:

《儒学六讲》

  • 作者:梁启超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135274
  • 出版日期:2018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目录
    上部 儒学六讲 2
    **讲 儒家哲学是什么 2
    第二讲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4
    第三讲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6
    第四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 9
    第五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下) 19
    甲 破坏方面 26
    乙 建设方面 28
    丙 清中叶以后四大潮流 31
    第六讲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33
    一、性善恶的问题 34
    二、天命的问题 41
    三、心体问题 44<p>目录</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上部</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儒学六讲</span> 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讲</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儒家哲学是什么</span> 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讲</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span> 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讲</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儒家哲学的研究法</span> 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讲</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span> 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讲</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下)</span> 1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甲</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破坏方面</span> 2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乙</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建设方面</span> 2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丙</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清中叶以后四大潮流</span> 3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讲</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span> 3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性善恶的问题</span> 3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天命的问题</span> 4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心体问题</span> 4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下部</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孔子</span> 4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节</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孔子事迹及时代</span> 4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孔子事迹</span> 4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孔子所处之环境</span> 4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节</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研究孔子学说所根据之资料</span> 4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节</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孔子提纲</span> 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学</span> 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一贯忠恕</span> 5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仁、君子</span> 53</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四、(原缺)</span> 5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五、礼</span> 5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六、乐</span> 5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七、名</span> 5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八、性命</span> 6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九、鬼神祭祀</span> 61</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节</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孔子之哲理论与易</span> 6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易体</span> 6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卦与象</span> 6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爻与辞</span> 65</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四、繁变与易简</span> 67</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五节</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孔子之政治论与《春秋》</span> 6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大同与小康</span> 69</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春秋》的性质</span> 70</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春秋》与正名主义</span> 72</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四、《春秋》之微言大义</span> 74</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六节</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结论</span> 7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一、时中的孔子</span> 76</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二、孔子之人格</span> 78</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三、孔门弟子及后学</span> 80</p>显示全部信息媒体评论中国人的强烈的历史意识,正是中国“人活着”的背景、依靠和根据,日常生活和文化艺术、诗文小说无不表现出这一特质。这才是儒家哲学的根本精神。——李泽厚 中国的儒家,并不注重为知识而求知识,主要在求理想的生活。求理想生活,是中国哲学的主流,也是儒家哲学精神所在。——冯友兰免费在线读第二讲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道术?这个问题,本来可以不问,因为一派很有名的学说,当然值得研究。我们从而研究之,那本不成问题。不过近来有许多新奇偏激的议论,在社会上渐渐有了势力,所以一般人对于儒家哲学异常怀疑。青年脑筋中,充满了一种反常的思想,如所谓“专打孔家店”“线装书应当抛在茅坑里三千年”等等。此种议论,原来**得一种剧烈性的药品。无论怎样好的学说,经过若干时代以后,总会变质,掺杂许多凝滞腐败的成分在里头。譬诸人身血管变成硬化,渐渐与健康有妨碍,因此,须有些大黄、芒硝一类瞑眩之药泻它一泻。所以那些奇论,我也承认它们有相当的功用。但要知道,药到底是药,不能拿来当饭吃。若因为这种议论新奇可喜,便根本把儒家道术的价值抹杀,那便不是求真求善的态度了。现在社会上既然有了这种议论,而且很占些势力,所以应当格外仔细考察一回。我们要研究儒家道术的原因,除了认定为一派很有名的学说而研究之以外,简括说起来,还有下列五点:
    1.中国偌大**,有几千年的历史,到底我们这个民族有无文化?如有文化,我们此种文化的表现何在?以吾言之,就在儒家。
    我们这个社会,无论识字的人与不识字的人,都生长在儒家哲学空气之中。中国思想,儒家以外,未尝没有旁的学派。如战国的老墨,六朝、唐的道佛,近代的耶回,以及*近代的科学与其他学术。凡此种种,都不能拿儒家范围包举它们;凡此种种,俱为形成吾人思想的一部分,不错。但是我们批评一个学派,一面要看它的继续性,一面要看它的普遍性。自孔子以来,直至于今,继续不断的,还是儒家势力*大。自士大夫以至台舆皂隶普遍崇敬的,还是儒家信仰*深。所以我们可以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
    诚然,儒家以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中国民族之所以存在,因为中国文化存在;而中国文化,离不了儒家。如果要专打孔家店,要把线装书抛在茅坑里三千年,除非认过去现在的中国人完全没有受过文化的洗礼。这话我们肯甘心吗?
    中国文化,以儒家道术为**,所以能流传到现在,如此的久远与普遍,其故何在?中国学术,不满人意之处尚多,为什么有那些缺点?其原因又何在?吾人至少应当把儒家道术细细研究,重新估价。当然,该有许多好处,不然,不会如此悠久绵远。我们很公平地先看它好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有好处把它发扬,有缺点把它修正。
    2.鄙薄儒家哲学的人,认为是一种过去的学问,旧的学问。这个话,究竟对不对?一件事物到底是否以古今新旧为定善恶的标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不能说新的完全是好的,旧的完全是坏的,亦不能说古的完全都是,今的完全都不是。古今新旧,不足以为定善恶是非的标准。因为一切学说,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含有时代性,一种不含时代性,即《礼记》所谓“有可与民变革者,有不可与民变革者”。
    目录
    目录
    上部 儒学六讲 2
    **讲 儒家哲学是什么 2
    第二讲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4
    第三讲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6
    第四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 9
    第五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下) 19
    甲 破坏方面 26
    乙 建设方面 28
    丙 清中叶以后四大潮流 31
    第六讲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33
    一、性善恶的问题 34
    二、天命的问题 41
    三、心体问题 44
    编辑推荐语
    ★本书作者梁启超是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自小接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系统教育,在国学尤其是儒学研究方面功底深厚,与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等并为国学大师。作为清末民初的一代硕儒,他的思想影响了整整几代中国人,包括*、鲁迅、胡适、梁漱溟、钱穆、顾颉刚等。 ★梁启超先生曾在清华国学院讲授儒学,本书《儒学六讲》就是在讲稿基础上完善而成。在表达上,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能为一般读者所理解,宜于作为了解儒学的入门之书。 ★本书从儒学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儒学、儒学研究的方法、儒学的变迁、儒学的重要问题等六个方面,清晰地讲述了两千五百年来儒学的流变,条分缕析地介绍了儒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为便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儒学思想,本书同时增添《孔子》一章,讲述了孔子的生平、孔氏的主要学说等。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气质与性格。要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理解现代中国,了解我们的过去、现在,瞻望我们的未来,都需要迈过儒学研究的门槛。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