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章
目录
V
150 8.4
分镜设计的实例分析
163
第9章
分镜设计的完成
163 9.1
“泰山童子”的诞生
164<p>1 第1章 </p> <p>动画分镜设计概述</p> <p>1 1.1 </p> <p>动画分镜设计与动画剧本</p> <p>3 1.2 </p> <p>动画剧本的特性与格式 </p> <p>4 1.3 </p> <p>以动画的视角讲故事 </p> <p>5 1.4 </p> <p>动画视角的切入方式 </p> <p>8 第2章 </p> <p>动画剧本的结构 </p> <p>8 2.1 </p> <p>故事的开端 </p> <p>10 2.2 </p> <p>故事的发展 </p> <p>10 2.3 </p> <p>故事的高潮 </p> <p>10 2.4 </p> <p>故事的结局 </p> <p>13 2.5 </p> <p>实例分析剧本的结构</p> <p>20 </p> <p>第3章 </p> <p>改编的动画剧本 </p> <p>20 </p> <p>3.1 </p> <p>动画剧本改编的优势 </p> <p>22 3.2 </p> <p>改编的几种形式 </p> <p>25 3.3 </p> <p>营造单纯**的动画氛围 </p> <p>28 </p> <p>3.4 </p> <p>主题的丰富性 </p> <p>31 第4章 </p> <p>动画片中的人物</p> <p> </p> <p>31 4.1 </p> <p>电视片动画人物的塑造 </p> <p>34 4.2 </p> <p>影院动画片主角塑造的特点 </p> <p>37 4.3 </p> <p>未来观众群的预先设定 </p> <br clear="all" /> <p> </p> <p>IV</p> <p>动画分镜头设计</p> <p>42 4.4 </p> <p>让故事清晰又有趣 </p> <p>44 4.5 </p> <p>故事的可拓展性 </p> <p>47 第5章 </p> <p>影视动画创作的流程 </p> <p>47 5.1 </p> <p>前期策划 </p> <p>50 5.2 </p> <p>中期制作 </p> <p>54 5.3 </p> <p>后期数字编辑与合成 </p> <p>56 </p> <p>第6章 </p> <p>动画分镜的准备工作与种类 </p> <p>56 6.1 </p> <p>文字分镜台本</p> <p>57 </p> <p>6.2 </p> <p>人物设定</p> <p>63 </p> <p>6.3 </p> <p>背景设计 </p> <p>67 </p> <p>6.4 </p> <p>场景的空间与景深 </p> <p>68 </p> <p>6.5 </p> <p>场景氛围的营造 </p> <p>72 </p> <p>6.6 </p> <p>背景设计的不同风格 </p> <p>75 </p> <p>6.7 </p> <p>先期的对白与音乐 </p> <p>76 6.8 </p> <p>分镜的种类 </p> <p>85 第7章 </p> <p>分镜设计的画面 </p> <p>85 7.1 </p> <p>分镜设计的格式 </p> <p>88 7.2 </p> <p>场面调度 </p> <p>93 7.3 </p> <p>景别 </p> <p>98 7.4 </p> <p>固定镜头 </p> <p>100 7.5 </p> <p>运动镜头 </p> <p>108 </p> <p>7.6 </p> <p>机位、轴线之关系与双人对话场面</p> <p>113 7.7 </p> <p>机位与轴线之对话场面分镜头技巧与运动轴线 </p> <p>118 7.8 </p> <p>构图与透视之场景的一些构图方式 </p> <p>125 </p> <p>7.9 </p> <p>屏幕的尺寸比例</p> <p>126 第8章 </p> <p>分镜台本的创作 </p> <p>126 8.1 </p> <p>镜头语言的组合形式 </p> <p>134 8.2 </p> <p>镜头语言——蒙太奇 </p> <p>142 8.3 </p> <p>分镜设计前期准备的实例分析 </p> <br clear="all" /> <p> </p> <p>目录</p> <p>V</p> <p>150 8.4 </p> <p>分镜设计的实例分析 </p> <p>163 </p> <p>第9章 </p> <p>分镜设计的完成</p> <p> </p> <p>163 9.1 </p> <p>“泰山童子”的诞生 </p> <p>164 </p> <p>9.2 </p> <p>影片创意的设定 </p> <p>165 9.3 </p> <p>影片风格的把握 </p> <p>166 9.4 </p> <p>分镜设计的完成 </p> <p>170 参考文献</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设计学升列为一级学科。设计学不复使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目录曾用)和“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专业目录曾用)这样的名称,而直接就是“设计学”。这是设计学科一次重要的变革。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或艺术设计),再到设计学,学科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这门学科认识的深化。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意味着我国设计领域的很多学术前辈期盼的“构建设计学”之路开始了真正的起步。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设计学升列为一级学科。设计学不复使用“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目录曾用)和“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专业目录曾用)这样的名称,而直接就是“设计学”。这是设计学科一次重要的变革。从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或艺术设计),再到设计学,学科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这门学科认识的深化。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意味着我国设计领域的很多学术前辈期盼的“构建设计学”之路开始了真正的起步。<br />事实上,在今天,设计学已经从有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的应用造型艺术学科发展成与商学、工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紧密关联的交叉学科。设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转型。一方面,学科原有的造型艺术知识体系应不断反思和完善;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的知识也陆续进入了设计学的视野,或者说其他学科也拥有了设计学的视野。这个视野,用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话说就是:“凡是以将现存情形改变成想望情形为目标而构想行动方案的人都是在做设计。生产物质性的人工物的智力活动与为病人开**、为公司制订新销售计划或为**制订社会福利政策等这些智力活动并无根本不同。”(Everyone designs who devises courses of action aimed at changing existing situations into preferred ones. The intellectual activity that produces material artifacts is no different fundamentally from the one that prescribes remedies for a sick patient or the one that devises a new sale plan for a company or a social welfare policy for a state.)<br />江南大学的设计学科自1960年成立以来,积极推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改革,曾三次获**教学成果奖。在国内率先实施“艺工结合”的设计教育理念,提出“全面改革设计教育体系,培养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实施“跨学科交叉”的设计教育模式。从2012年开始,举办“设计教育再设计”系列国际会议,积极倡导“大设计”教育理念,将国内设计教育改革同国际前沿发展融为一体,推动设计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br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材建设非常重要。本系列教材丛书由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组织编写。丛书既包括设计通识教材,也包括设计专业教材。既注重课程的历史特色积累,也力求反映课程改革的新思路。<br />当然,教材的作用不应只是提供知识,还要能促进反思。学习做设计,也是在学习做人。这里的“做人”,不是道德层面的,而是指发挥出人有别于动物的主动认识、主动反思、独立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虽说这些都应该是人的基本素质,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做起来却又那么地难,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被赋予做人的机会。大学教育应当使每个学生作为人而成为人。因此,请读者带着反思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这套丛书。<br />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丛书编委会主任<br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br />辛向阳<br />2014年5月1日<br /><br />总序二<br />中国设计教育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奔涌前进,日益融合国际设计教育的前沿视野,日益汇入人类设计文化创新的海洋。 <br />我从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现在的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已有40年了,亲自经历了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波澜壮阔和设计学科发展的推陈出新,深深感到设计学科的魅力在于它将人的生活理想和实现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因此,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面向生活的开放性、交叉性和创新性。<br />与设计学科的这种特点相适应,设计学科的教材建设就体现为一种不断反思和超越的过程。一方面,要不断地反思过去的生活理想,反思曾经遇到的问题,反思已有的设计理论,反思已有的设计实践;另一方面,要不断将生活中的新理想、现实中的新问题、设计中的新思考、实践中的新成果吸纳进来,实现对设计学已有知识的超越。<br />因此,设计教材所应该提供的,与其说是相对固定的设计知识点,不如说是变化着的设计问题和思考。这就要求教材的编写者花费很大的脑力劳动,才能收到实效,编写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有价值的教材。这也是丛书编委会主任辛向阳教授和我对这套丛书的作者提出的诚恳希望。<br />这套教材命名为“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意在强调一个目标,即书中内容对设计人才培养的普遍有效性。因此,从专业分类角度看,丛书适用于设计学各专业,从人才培养类型角度看,也适用于本科、专科和各类设计培训。<br />丛书的作者主要是来自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教师和校友。他们发扬江南大学设计教育改革的优良传统,在设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各显特色,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相信有了作者的高质量脑力劳动,读者是会开卷有益的。<br />书中的缺点错误,恳望读者不吝指出。谢谢!<br />高等院校设计学通用教材丛书编委会副主任<br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教学督导<br />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院长<br /> <br />陈新华<br /> 2014年7月1日显示全部信息免费在线读第1章 动画分镜设计概述
本章阐述了动画分镜设计与动画剧本的定义与在影片中所起到的作用,讲解了动画剧本、影视剧本、小说、故事与剧本等文学作品的特点区别,着重分析了作为动画剧本创作所具备的素质与动画视角的切入方式,以专业要求的角度分析动画剧本的特性、格式与选题,详解了动画剧本所需素质与思维方式。
动画分镜设计是指在动画影片中,对镜头表现的设计画面。它是以剧本故事情节为基础,以导演对未来影片的表现与阐述为指导所设计的成组的镜头画面。分镜头可以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为制作人员提供场景气氛、角色表演、色彩光影、对白、音效、摄影处理等画面表现的依据,是针对未来影片的构思和设计的蓝图。
分镜设计,可以说是导演的必修课。作为一位合格的动画分镜设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画技与镜头表现技巧、灵活的思维与理解力,还要掌握诸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动画制作的工艺流程、动画领域新技术的表现、自身文学修养的提高等。
1.1 动画分镜设计与动画剧本
分镜设计是导演在筹备影片阶段的一项重要的案头工作,它是从动画剧本到动画制作的重要环节,是对影片方向的具体体现。所以,对分镜设计的构思是辛苦而繁重的脑力劳动。
导演经过研究动画剧本,收集素材,体验生活从而确定出影片的表现风格,在有了总体构思并完成诸多美术设计后,运用电影视觉语言的表现技巧,以及自身对剧情发展和变化的独到见解,依照剧情发展次序,绘制完成一张张单独的,但又是前后连贯的整套影片分镜头画面。为更好地设计好分镜头,我们应对编剧工作有所了解。
1.1.1 什么是动画剧本
动画剧本的内容与形式表现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动画剧本除去具有
动画分镜头设计
2
影视剧本的一般特点外,更强调剧本创作与“动画”这种特殊形式的**结合。
动画剧本的特性就在于营造一种具有原创性的幻想空间。在这种幻想打破现实生活逻辑关系的同时,建立一个“新的逻辑”。这种“幻想”是广义的,可以从人物、视角、细节等多个角度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