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杨树达:论语疏证
QQ咨询:
有路璐璐:

杨树达:论语疏证

  • 作者:杨树达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7558119231
  • 出版日期:2017年02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5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文章节选
    论语疏证自序 / 1
    论语疏证凡例 / 2
    论语疏证卷第1 / 4
    学而篇第1 / 4
    论语疏证卷第二 / 31
    为政篇第二 / 31
    论语疏证卷第三 / 51
    八佾篇第三 / 51
    论语疏证卷第四 / 71
    里仁篇第四 / 71
    论语疏证卷第五 / 92
    公冶长篇第五 / 92
    论语疏证卷第六 / 106
    雍也篇第六 / 106<p>论语疏证自序 / 1<br />论语疏证凡例 / 2<br />论语疏证卷第1 / 4<br />学而篇第1 / 4<br />论语疏证卷第二 / 31<br />为政篇第二 / 31<br />论语疏证卷第三 / 51<br />八佾篇第三 / 51<br />论语疏证卷第四 / 71<br />里仁篇第四 / 71<br />论语疏证卷第五 / 92<br />公冶长篇第五 / 92<br />论语疏证卷第六 / 106<br />雍也篇第六 / 106<br />论语疏证卷第七 / 121<br />述而篇第七 / 121<br />论语疏证卷第八 / 140<br />泰伯篇第八 / 140<br />论语疏证卷第九 / 163<br />子罕篇第九 / 163<br />论语疏证卷第十 / 181<br />乡党篇第十 / 181<br />论语疏证卷第十一 / 191<br />先进篇第十一 / 191<br />论语疏证卷第十二 / 211<br />颜渊篇第十二 / 211<br />论语疏证卷第十三 / 231<br />子路篇第十三 / 231<br />论语疏证卷第十四 / 255<br />宪问篇第十四 / 255<br />论语疏证卷第十五 / 283<br />卫灵公篇第十五 / 283<br />论语疏证卷第十六 / 319<br />季氏篇第十六 / 319<br />论语疏证卷第十七 / 337<br />阳货篇第十七 / 337<br />论语疏证卷第十八 / 359<br />微子篇第十八 / 359<br />论语疏证卷第十九 / 370<br />子张篇第十九 / 370<br />论语疏证卷第二十 / 385<br />尧日篇第二十 / 385</p>显示全部信息前 言 论语疏证自序
    此书乃一九四二年所写,其时余正抱小病��力疾搜检群书,令儿辈分任抄写。我原有《论语古义》一书,从其中采取若干材料。故从一月开始编写,至三月末写成,凡费时九十日。其时随湖南大学避寇辰溪,用石印印成讲义,分布大学诸生,亦以其余份分赠诸友求教。余以一本常置案头,随时增益材料,及*后书成,视石印本殆增加二分之一矣。商务印书馆为余排印成卷,讫未印行。解放以来,余接触新思想,稍稍用批判态度处理此书,然余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太浅,观点模糊之处必多。毛主席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见《毛泽东选集》二卷《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四九六页)我之所以将此书问世,不敢认此书为已成熟之著作,不过提供世人以研究孔子总结孔子之材料而已。当世君子给余以严格之批评,使孔子学说之真相大白于世,是余所衷心切祷者也。
    一九五五年元月五日树达病中书免费在线读论语疏证凡例
    一、本书宗旨在疏通孔子学说,首取《论语》本书之文前后互证,次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无证者则阙之。老庄韩墨说与儒家违异,然亦时有可以发明孔子之意者,赋诗断章,余窃取斯义尔。
    二、证文次第,以训解字义、说明文句者居前,发明学说者次之,以事例为证者又次之,旁证推衍之文又次之。大致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取便学者之通晓而已。同类之证,则以书之前后为次。
    三、本文一章数句,句各有证,证文分列于当句之下。分证之外别有总证数句者,则列于所证经文*末一句之下。
    四、古书往往因袭前人,如《韩诗外传》多本《荀子》,《淮南》时采《吕氏春秋》是也。本书列证务录其本源,而因袭者则附注于条末。
    五、同一文证,间有分证数节者,如《史记•赵世家》记程婴公孙杵臼事,已证于《学而》篇“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下,又证于《泰伯》篇“可以讬六尺之孤”下是也。以义各有归,不嫌复见。
    六、证文有同一事而互见数书,彼此略异,本编兼采之者,则取第二条置首条之后,空一格录之,不别提行,以示区别。
    七、古人于同一事有见仁见智之殊,如《春秋》僖公二十二年泓之战,《公羊传》极赞宋襄公,以为虽文王之战不过,而《谷梁传》则讥其不教而战,彼此违异,义得并存,所谓言岂一端,义各有当也。本编于此类并存不废,读者不以矛盾为讥,则幸矣。
    八、本书训说大致以朱子《集注》为主,其有后儒胜义长于朱说者,则取后儒之说。心有未安,乃下己意焉。
    九、本书中意义相近之文,往往彼此互证,若取两章证文相校,或有详略之殊。读者因证互参,*为有益。例如:卷五《公冶长》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节下曾引《学而》篇“巧言令色,鲜矣仁。”为证,读者试因此检阅《学而》篇当节证文,则左丘明与孔子所以耻巧言令色之故益为明白,其一例也。


    论语疏证卷**
    学而篇**
    目录
    论语疏证自序 / 1
    论语疏证凡例 / 2
    论语疏证卷第1 / 4
    学而篇第1 / 4
    论语疏证卷第二 / 31
    为政篇第二 / 31
    论语疏证卷第三 / 51
    八佾篇第三 / 51
    论语疏证卷第四 / 71
    里仁篇第四 / 71
    论语疏证卷第五 / 92
    公冶长篇第五 / 92
    论语疏证卷第六 / 106
    雍也篇第六 / 106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