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已经是两百多年前的事了。清乾隆三十三年, 即1768年,阳光明媚的6月中旬的一个上午,有一辆铺着毡子的六根棍马车,从迪化(今乌鲁木齐)来到西郊的九家湾。几个在果园里劳作的农民听到这叮当的马车声,转过身来,虔诚地躬身立在路的两旁,直到马车拐过路边的一座流水淙淙的小桥,驰进了这里*大的、围着围墙、里面有着几间瓦房的宅院,他们才诧异地抬起头,望着,猜着,细声地打听着——但有一点他们是清楚的,六根棍马车上坐着的来客不是一般的人。这六根棍马车,在新疆提督府里也只有那么三四辆,这么多年了,这六根棍马车进到九家湾的果
在新疆生活了几十年,我还不敢说,我对新疆有充分的感知和全面的了解。因为新疆太大了。因为新疆的历史文化沉淀得太丰厚了。因为新疆的人文地理色彩太绚丽了。更重要的,是因为新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当每一轮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新的新疆。新疆是一部太厚的书。新疆是一部一生都读不完的书。近几年,我每年都到南北疆调研学习,每一次回来都有更加强烈的感受和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同时也强烈地认识到,新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宝库,是一个出版资源的富矿。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编一套介绍新疆历史文化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