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论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目标是企业财务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企业财务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是指企业财务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中,通过有效地组织各项财务活动,实施各项财务职能,正确地处理好各项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终目标。企业财务的*终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并受其制约。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经营方针的调整,一定时期企业的特定经营目标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时企业财务的具体目标也会作出适应性的调整。总体上来讲,企业财务的*终目标是稳定的,而企业财务的具体目标应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特定经营管理要求的变化,及时地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企业财务目标的理论阐述
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具体表现在企业的各类投资者,无论是**、法人或个人,都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而必须将其经营管理权授予其所委托的专职管理层。这样就必然造成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利益的不同,前者的利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而后者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工资、奖金、福利及职务提升和任职期限等等。所以,他们在确定财务目标和实施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定利润的冲突。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讲,需要一个长期和稳定增长的****,而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讲,则期望在任职期内作出显著业绩,并取得*大的收益回报。这样,他们在对待各种筹资风险、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方面,就可能会根据各自的承受能力作出不同的考虑和决策。
然而,企业的财务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者(或者讲股东)的目标。要解决上述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就必须引入代理制度理论,以明确企业经营者所承担的受托财产管理的责任。这种责任包含了义务与利益两个方面,即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以企业投资者的利益为*高目标,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和稳定的*大****,同时,经营者也能通过自己所创造的经营业绩来获取*大的收益。事实表明,企业的这种受托财产责任越明确,企业的财务目标也就越明确,也就越具有约束力与指导性。经营者的职责也就越清晰。相反,如果这种受托财产的责任越不明确,企业财务的目标就越模糊,管理的效率也就越差。譬如,在我国以往传统的国有企业中,虽然长期以来一直提出经济效益*大化的财务目标,但由于受托财产的责任不清,再加上概念本身过于笼统,所以对企业经营者既缺乏约束力,也无充分的激励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