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摘:
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端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北京外国语大学 黄 玫
提要: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的建设带来了****的机遇,与此同时,俄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俄语人才培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俄语界在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上已经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在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上仍然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高端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阶段之间的内容配合与连接等方面全面探索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满足当前语言服务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俄语翻译人才 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和双边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扩大,相关的社会语言服务产业迅猛发展,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也逐年上升。自2013年**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以来,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俄语**的交流与合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新发布的丝路经济带的三条路线中的两条都与俄语密切相关。一条是从中国北部经蒙古国、俄罗斯通向欧洲;另一条是从中国西部经中亚通向欧洲。这两条线路上可以使用俄语的**有十几个之多。围绕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建设,和这些**展开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而高端俄语翻译人才正是各类交流合作活动有效进行的保证,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建设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为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的建设带来了****的机遇,与此同时,俄语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俄语人才,包括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是中俄两国俄语教育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能满足社会语言服务产业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包括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改变也寻求着更多的智力支持,同时中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决定了两国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频繁交往,对高端翻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因此,翻译能力的培养一直同“听、说、读、写”等几项实践技能的培养共同构成我国俄语教学的**任务。近年来,翻译人才,尤其是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俄语教育界极度重视的问题:刊登出版了一批相关课题的论文专著,以翻译教学为内容的研讨会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国的俄语教育者同俄罗斯学者也建立了共同研究的机制:莫斯科大学高翻学院所举办的年度翻译研究会议成为两国学者就翻译理论、实践及教学研究的有效平台。纵观已有的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研究工作在以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国高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翻译专业的建立与发展。为了满足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要求,我国一些院校在本科阶段尝试开设了“翻译专业”。如黑龙江大学就把“培养基础扎实,言语技能熟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和汉语功底,能掌握口、笔译理论和技能,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具备良好中外文化修养,国际化视野宽阔,能在外事、外贸、文化、经济、军事、旅游、金融、科技交流与合作等领域从事口、笔译工作的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作为本科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二,俄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改革创新。在高校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框架中,我国很多高校的俄语专业都尝试进行了专业课程设置,包括翻译课程的改革,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首先是“汉译俄”、“俄译汉”等传统课程内容的更新;其次是“中外翻译史”、“翻译理论”、“交替传译”、“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媒体翻译”等新课程的开设。
第三,俄语专业翻译教材的不断完善。近十年我国高校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教材的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不但原有的教材中的内容得到了更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先后推出了《实用俄汉汉俄翻译教程》、《俄汉口译**教程》、《实战俄语口译》、《俄汉汉俄全译实践教程》等教材。
第四,俄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的更新。翻译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要求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采用相应的创新教学方法。许多高校在授课形式(如讲座和讨论相结合)、授课手段(应用多媒体甚至微课、慕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如上所迷,我国俄语界在翻译人才的培养研究上已经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普通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在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上仍然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从用人单位反馈上看,我国俄语专业毕业生并不能完全胜任规格较高或规模较大的外事、商务等翻译任务。基于此,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如何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发展,分层次培养满足社会语言服务产业要求的翻译人才是俄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75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为我国俄语教育的发展和**俄语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俄语人才培养方面,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传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方面,始终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期,俄语学院在学校的支持下一直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系统总结和传播教改经验,力图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外语教育**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模式。为此,俄语专业需要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尤其要针对如何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进而培养出适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这一核心问题进行思考。而翻译技能的培养则是此类复合型人才的核心模块之一,需要对目前实施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方案,对本科和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翻译课程群和相关教材的建设进行规划。
我们认为,首先需要做以下方面的工作:
**,对当前俄语翻译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估。教育教学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其活动本身难以量化,且评价标准不一,因此此项评估工作应以文献分析为方法,对涉及我国各类型高等教育机构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俄语翻译人才,包括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论文论著、已经出版的俄语专业翻译教材等进行归纳整理,力求较为全面地描述目前翻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同时,采用实证法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首先,可采用问卷法对翻译教学质量满意度和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所需高端俄语翻译人才指标进行调查。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俄语专业翻译教学质量还是高端翻译人才指标,都是多维的概念,包含多个组成要素。问卷可以采用李克特尺度法,即*高为5分,*低为1分。问题的设计需要经过对文献的研究、对足够数量和类型的院校及用人单位的调研、集体论证等过程,以保证问卷调查内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些数据。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对选样进行调查的院校俄语专业的翻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对当前的俄语翻译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调查的对象应覆盖各个类型的教育机构,如综合性大学、外国语大学、师范大学、理工类大学、军队院校、二级学院、民办院校等,以保证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参考全国统一的四、八级专业测试成绩,尤其是八级考试中的翻译部分成绩的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俄语专业毕业的翻译工作者对于专业教学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进行调研,分析总结俄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
第二,对“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高端翻译人才进行定位。正如上文所论述的那样,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高端俄语翻译人才的作用是巨大和不可或缺的。那么,这类人才的要求和标准是什么呢?需要在文献分析和调研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此概念的内涵进行界定,以便在明确培养目标的情况下展开相关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三,应当将区域学知识的学习纳入翻译课程群的设置中。较之以往传统的语言文学学习范围,区域学的优势在于它是以对象国的语言学习为基础,学术视野和研究范围向人文合作和经济贸易合作的各个领域延伸,向更大的地域和空间发展。我们认为,对于对象国,甚至是国际生活的相关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是高端翻译人才必要的知识储备,是他们胜任**翻译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应该将“了解广义的国际政治、了解地区和民族宗教争端的历史原因和主导力量、了解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政治经济法律基础、了解所研究地区语言国情和民族语言特点、能够形成中国与‘一带一路’俄语**和地区合作时有科学依据的远景立场”作为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在翻译课程群的建设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正是当前研究工作需要突破的**。
第四,进行课程改革。系统整合课程资源,建立模块化课程群体系,形成为本科生之中高端翻译培养生源开设的言语技能训练、口笔译能力全面强化,“一带一路”俄语**区域学知识、情商与完整人格培养五大课程群以及为翻译硕士研究牛开设的以职业话语翻译(外交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编译、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等)为基本框架,同时辅以交际技能发展和区域学知识深化的立体课程群,为高端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保障。同时,要研究课程群中各个课程模块之间的联系以及本科和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阶段之间的有效连接。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各个学习阶段和各门课程之间不应该是孤立和封闭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基础与提高”、“普通和专域”、“通识和专业”等交叉复杂的关系。如何厘清这些关系并将他们优化,以达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也是应当关注的**问题之一。
第五,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俄语专业硕士教材的规划。目前我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开设了以专业翻译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专业硕士(MTI),但现在国内还没有一本相关教材问世。此外,“一带一路”相关文献阅读与翻译、俄罗斯法律文献阅读与翻译、俄罗斯外交文献与翻译、俄罗斯经济文献与翻译、中国文化阅读与翻译、俄罗斯文化阅读与翻译等教材也要逐步开始规划和建设。
在教学方法方面,在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尝试加强实践体验式、案例分析、研讨式、辩论式教学,开展大小不同形式的专题演讲、研讨、辩论课,组织同类型(讨论型、讲座型、翻译型)课程教师以工作坊的形式,研讨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并推广不同类别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另一方面探索积极有效的翻译人才训练方法。
第六,探索协同育人模式。众所周知,高水平的翻译都是在大量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在教学培养的环节,应当尤其重视翻译实践。为此,应在“与国外教育机构联合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建立校内外翻译实践教学品牌基地”、“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拓展”等方面摸索协同培养高端翻译人才的途径和模式,努力为学牛提供高端实践机会。
综上,高端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培养模式的思考也应力求具体化和环节化,从培养目标设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阶段之间的内容配合与连接等方面全面探索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满足当前语言服务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布朗:《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曾立人:《翻译产业需求与MTI课程设置研究》,载《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崔晗:《机遇与挑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校外语教育改革》,载《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版。
黄里云:《高端外语翻译匮乏呼唤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载《学术论坛》2007年第7期。
李国辰:《俄语教学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马永辉等:《加入WTO后大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
彭永靖:《“高校培养 社会强化”——翻译人才双层培养模式研究》,载《海外英语》2013年第5期。
秦晓晴等:《外语教学定量研究方法及数据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版。
全国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俄语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纠》(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
唐闻生:《我国高端翻译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建议》,载《中国翻译》2014年第5期。
王英杰:《基于合作背景的俄语高端科技翻译人才的培养》,载《教育探索》2012年第1期。
王玉秀等:《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高端翻译人才的培养》,载《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第23期。
相华利:《高等外语教学改革的对策》,载《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
张惠芹:《俄语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赵晖:《翻译人才培养理念及方式研究》,载《长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