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新传媒. 2016. 2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新传媒. 2016. 2

  • 作者:宫承波, 詹文都
  • 出版社:
  • ISBN:9787504378200
  • 出版日期:2016年12月01日
  • 页数:1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04378200
    • 作者
    • 页数
      1
    • 出版时间
      2016年12月01日
    • 定价
      ¥3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新传媒》系列图书关注传媒现实,研究传媒理论,既重视对新媒体发展的研究,也重视在传统媒体研究中引入新思维。书稿分为特稿、焦点话题:互联网 、新媒体前沿、广播电视前沿、新闻与传播研究、视觉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媒体创意与策划、读书乐园以及封面人物介绍。《新传媒》系列图书每年两本,集合了年度新闻传播学术前沿*新的焦点话题和业界发展,给年青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其中不乏**作品,立意具有问题意思,选题角度新颖,具有相当的阅读性。
    文章节选
    广播媒体研究的宏观审视
    【摘要】本文以广播媒体的发展为线索,以相对宏观视角,从纵(时间)、横(内容)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广播媒体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试图对其特点予以归纳、评析。
    【关键词】广播媒体 广播研究 广播史
    田 园
    广播媒体研究几乎与广播媒体的诞生、发展同步,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研究侧重,而由于国情、社会环境、传媒发展阶段、受众心理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国内外的广播媒体研究也表现出了迥异的特点。
    一、国外广播研究
    从1920年代广播诞生,西方便揭开了广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序幕。根据广播发展的情况,相关研究可划分为广播研究的起步期(1920—1940年代)、广播研究的低迷期(1950—1980年代)、广播研究的繁荣期(1990年代后)三个阶段。
    (一)广播研究的起步期(1920—1940年代)
    西方的广播业于一战后开始起步,从1920年代后的经济大萧条到1940年代电视兴起以前,广播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短暂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广播研究也随之展开。众所周知,广播的诞生、发展离不开电磁波的发现和电子技术的创新变革,且与电报、电话的发明息息相关,因此,早期的广播研究主要以技术为**,涉及无线电技术、广播技术、收音机技术等等,较具代表性的文章有:《跨大西洋无线传输的一些*新测量》(Some Recent Measurements of Trans-Atlantic Radio Transmission)《无线电短波长距离传播的理论》(Theory of the Propagation of Short Radio Waves Over Long Distances)《无线电波的极化》(The Polarisation of Radio Waves)《大气条件对无线电接收影响的可视化观测方法》(A Visual Method of Observing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Radio Reception),等等。
    后来,随着广播技术的完善,加之独特战争环境的影响,广播突出的时效性及长距离传输优势使其成为社会宣传、政治传播的重要工具,广播的媒介功能得到发现、发挥,到193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有关广播媒体的宣传研究、传播研究,也有部分关于广播内容和节目形态的研究。例如:《有效广播演讲的原则》(The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Radio Speaking)《作为教育力量的广播》(The Radio as an Educational Force)《广播,一种新的宗教?》(Radio,a New Religion?)《广播讲话的技巧研究》(Studies in the Techniques of Radio Speech)《美国政治学协会的广播节目》(Radio Program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心理学与广播》(Psychology and Radio)《作为政府引导手段的广播》(Radio as a Means of Instruction in Government),等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经验学派传播效果研究盛行,1937年至1944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资助下,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Paul.F.Lazarsfeld)主持的“广播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较具代表性的包括赫塔?赫佐格(Herta Herzog)的日间广播肥皂剧研究、阿尔伯特?哈德利?坎特里尔(Albert Hadley Cantril��对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的恐慌反应的研究(1935年,与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合著《广播心理学》)、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的流行与严肃音乐研究,以及拉扎斯菲尔德关于收听广播与阅读印刷品的比较研究等。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关于伊里县项目的研究成果《人民的选择》(The Peoples Choice)问世,**将社会调查法应用于传播效果研究。此后,以实证方法为主的广播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广播节目的强大影响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约从1930年代起,广播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极高利润的行业,商业电台兴起。1946年,Banning.W.P的《商业广播先驱:1922-1926年WEAF的实验》(Commercial Broadcasting Pioneer:The WEAF Experiment,1922-1926)一书问世,这是西方*早对商业电台模式的研究。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帕翠莎?肯德尔(Patricia Kendall)合著的《美国的广播收听》(Radio Listening in America:The People Look at Radio-Again)出版,报告了全国听众调查的结果;1949年,麦克劳林(Maclaurin,W.Rupert)的《广播业中的发明与创新》(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Radio Industry)出版,研究了技术在广播发展早期的明显控制性作用。这些成果显示出广播研究早期阶段偏重经验性实证研究和关注广播技术作用的特点。
    目录
    特稿
    广播媒体研究的宏观审视 田 园
    焦点话题:中国**形象建构与传播
    英媒中的中国**形象
    ——基于《卫报》对习近平访英报道文本的分析  付砾乐
    框架建构理论透视下的**形象塑造
    ——以《中国日报》“人民币‘入篮’”报道为例 竺怡冰
    网络新闻专题与**形象建构
    ——对新华网2015年全国“两会”专题的框架分析 张 欣
    中外媒体在建构中国**形象中的价值取向比较
    ——以“九?三”阅兵为例 张凌霄
    我国媒体对习近平媒介形象塑造的叙事技巧分析 王玉风

    新媒体前沿
    论移动接收终端使用的异化现象 夏 临
    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的传播 李飞雪 赵梦婷
    媒介补偿:公共事件中互联网用户的对抗性研究
    ——以“山东疫苗事件”的网易跟帖为例 周 莉 詹 骞
    “徐玉玉遭诈骗案”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以《澎湃新闻》和《人民日报》微博为例 张云艳 王建华
    绍兴市“五水共治”工程良性网络舆情生态实践研究 张厚远
    高校校园文化的新媒体传播方略探析
    ——以北京大学为例  窦 宁

    视听传播前沿
    网络美剧《尼基塔》中运动镜头的表现意图 李先国
    “移动凝视”下的体验:品牌视觉传播的转向 李 薇
    独立与整合:构图元素在新闻摄影中的运用 冯 帆
    数据新闻可视化传播效果及发展策略分析 郝丽丽
    呈现“数据之美”
    ——试论数据可视化与信息图的传播特点 钱 锟
    科普微电影的内容创意策略探析 王 凡
    影视动漫设计中3D技术的运用探析 罗晓琳
    网络直播中女性形象的符号学分析 刘雅婷
    符号学视角下旗袍的文化意蕴与时尚消费
    ——基于清末至现代旗袍审美文化进化史的历时性研究  许迎晓
    电视综艺节目的融媒体传播策略探析 马 阳
    以浙商智慧讲好中国经济故事
    ——浅析《浙商有话说》的新闻叙事特色 萧娅孏
    从春晚舆情微博中透视春晚的价值观异化 孙小咪
    媒介融合时代广播新闻有效传播的方略 武 斌
    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四化”传播平台探析 王玉风 宫承波
    网络直播:音乐传播发展的新路径 张一媚

    新闻与传播研究
    政治信息网络传播的受众困境与出路 杨 晶
    新媒体视域下公共危机传播的复杂性 张世涛
    试析新媒体时代我国统一战线传播现状及发展
    ——以**、北京、上海、广东统战部网站为例 李飞雪 卞康兰

    变迁与重构
    ——浅谈新媒体时代的受众观 李卓聪
    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广告营销研究
    ——以日本《PS4的新价格》广告为例 沈 迪
    社会化媒体营销视域下品牌内容的传播策略探析  张世涛

    传媒教育研究
    韩国传媒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以韩国翰林大学为例 何海翔

    封面人物介绍
    青年学者张凌霄
    编辑推荐语
    广播媒体研究的宏观审视
    【摘要】本文以广播媒体的发展为线索,以相对宏观视角,从纵(时间)、横(内容)两个维度对国内外广播媒体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试图对其特点予以归纳、评析。
    【关键词】广播媒体 广播研究 广播史
    田 园
    广播媒体研究几乎与广播媒体的诞生、发展同步,并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研究侧重,而由于国情、社会环境、传媒发展阶段、受众心理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国内外的广播媒体研究也表现出了迥异的特点。
    一、国外广播研究
    从1920年代广播诞生,西方便揭开了广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序幕。根据广播发展的情况,相关研究可划分为广播研究的起步期(1920—1940年代)、广播研究的低迷期(1950—1980年代)、广播研究的繁荣期(1990年代后)三个阶段。
    (一)广播研究的起步期(1920—1940年代)
    西方的广播业于一战后开始起步,从1920年代后的经济大萧条到1940年代电视兴起以前,广播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短暂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广播研究也随之展开。众所周知,广播的诞生、发展离不开电磁波的发现和电子技术的创新变革,且与电报、电话的发明息息相关,因此,早期的广播研究主要以技术为**,涉及无线电技术、广播技术、收音机技术等等,较具代表性的文章有:《跨大西洋无线传输的一些*新测量》(Some Recent Measurements of Trans-Atlantic Radio Transmission)《无线电短波长距离传播的理论》(Theory of the Propagation of Short Radio Waves Over Long Distances)《无线电波的极化》(The Polarisation of Radio Waves)《大气条件对无线电接收影响的可视化观测方法》(A Visual Method of Observing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Radio Reception),等等。
    后来,随着广播技术的完善,加之独特战争环境的影响,广播突出的时效性及长距离传输优势使其成为社会宣传、政治传播的重要工具,广播的媒介功能得到发现、发挥,到1930年代,开始出现一些有关广播媒体的宣传研究、传播研究,也有部分关于广播内容和节目形态的研究。例如:《有效广播演讲的原则》(The Principles of Effective Radio Speaking)《作为教育力量的广播》(The Radio as an Educational Force)《广播,一种新的宗教?》(Radio,a New Religion?)《广播讲话的技巧研究》(Studies in the Techniques of Radio Speech)《美国政治学协会的广播节目》(Radio Program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心理学与广播》(Psychology and Radio)《作为政府引导手段的广播》(Radio as a Means of Instruction in Government),等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经验学派传播效果研究盛行,1937年至1944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的资助下,保罗?F?拉扎斯菲尔德(Paul.F.Lazarsfeld)主持的“广播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较具代表性的包括赫塔?赫佐格(Herta Herzog)的日间广播肥皂剧研究、阿尔伯特?哈德利?坎特里尔(Albert Hadley Cantril)对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引起的恐慌反应的研究(1935年,与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Willard Allport)合著《广播心理学》)、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的流行与严肃音乐研究,以及拉扎斯菲尔德关于收听广播与阅读印刷品的比较研究等。1944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关于伊里县项目的研究成果《人民的选择》(The Peoples Choice)问世,**将社会调查法应用于传播效果研究。此后,以实证方法为主的广播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广播节目的强大影响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约从1930年代起,广播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极高利润的行业,商业电台兴起。1946年,Banning.W.P的《商业广播先驱:1922-1926年WEAF的实验》(Commercial Broadcasting Pioneer:The WEAF Experiment,1922-1926)一书问世,这是西方*早对商业电台模式的研究。1948年,拉扎斯菲尔德、帕翠莎?肯德尔(Patricia Kendall)合著的《美国的广播收听》(Radio Listening in America:The People Look at Radio-Again)出版,报告了全国听众调查的结果;1949年,麦克劳林(Maclaurin,W.Rupert)的《广播业中的发明与创新》(Inven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Radio Industry)出版,研究了技术在广播发展早期的明显控制性作用。这些成果显示出广播研究早期阶段偏重经验性实证研究和关注广播技术作用的特点。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