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有很多用词不多,含意丰富,生动精炼,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些标记性构式。如:
X是X,Y是Y?????如:朋友是朋友,生意是生意。
VOV的???????? 如:他这眼睛就是看电视看的。
V1着V1着就V2???? 如:他听着听着睡着了。
V着也是V着,……?? 如:闲着也是闲着,干脆出去走走吧。
这些看似简单,中国人司空见惯,但有时要准确简单地解释其确切含义并非那么容易。所以这些标记性构式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是不可思议的难,出现偏误的概率也非常高。如:
①*她小时候很喜欢阅读,有时候阅读着阅读着就哭了。(自收)
?她小时候很喜欢阅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就哭了。(“V着V着就V2”偏误)
②*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情况下不要放弃生命。(HSK)
?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生命。(“无论……都……”偏误)
③老师:对不起,**我很想跟你们一起去香山,但我家里有事去不了。
?*学生:你爱去不去,我们人很多,没关系。(自收)
?学生:老师,您不能去很遗憾,但我们人多,没关系。(“��V不V”偏误)
④*他是我的父亲,所以我非了解他不可。(HSK)
?他是我的父亲,所以我当然了解他。(“非……不可”偏误)
⑤老师:我用用你的笔好吗? (自收)
?*学生:用就用吧。
?学生:您用吧。(“A就A吧”偏误)
⑥*与其是没希望了,倒不如早些了断,结束一切,焉知这不是为对方着想呢?(HSK)
既然是没希望了,就不如早些了断,结束一切,焉知这不是为对方着想呢?(“与其……不如”偏误)
反正是没希望了,倒不如早些了断,结束一切,焉知这不是为对方着想呢?
我们发现二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这些标记性构式的过程中出现偏误的原因可能是结构方面的,如①-③,也可能是语义方面 ,但*容易出现偏误的一个原因是对其深层语义的增值不理解,如④-⑥。所谓语义的增值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结构单位互相作用,扩大结构本身的表层语义信息量的现象。对这些构式语义增值的不理解即造成对其构式义未能全面理解。标记性构式所表示的整体语法意义相当凝练,不是从字面上按汉语的结构所能分析出来的。“这些固定格式很有表现力,而外国留学生对这些常用固定格式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认识,都知道,但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老师不告诉他们,他们是不知道的,而且他们也很难从工具书上找到现成的答案;当然,他们更不会准确地使用这些固定格式。”(陆俭明?2005)
二语学习者之所以在标记性构式方面容易出现偏误大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本体研究不足,自然无法应用于教学实践。
近年来汉语本体研究无论在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一些常见构式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但学界对标记性构式的研究仍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各大语料库中几乎很难直接查询框架式构式就是研究不足的一个证明。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汉语常用构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几种,而且多重复性研究;对汉语构式缺乏系统研究。汉语中常用构式到底有哪些?它们是否可以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另外还有不少标记性构式被学界忽视甚至遗忘,比如“V着也是V着,……”构式义到底是什么?这些都影响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其次,教材以及和教学相关的语料库对这些构式的关注不够。
有的教材只标注传统意义上的语法结构,对这些标记性构式视而不见,课文中明明出现了标记性构式,而后面的语言点注释中却没有,导致教师或视而不见或敬而远之;有的教材虽然注意到了这些构式,但在对这些构式的处理方面欠妥:有的构式结构总结不准确,如:很多教材在处理构式“再也不V了”时,忽略“了”;有的构式结构总结过窄,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如:把“再X也……”分列为两个构式:“再A也……”和“再V也……” ;有的构式总结过宽,没有找出构式的特点,学生根据书上的结构创造出的句子依然有误,如:“越来越……”就不如“越来越A”易于学习;有的构式结构总结无误,但对其语义特别是语用说明不到位,如:“爱V不V”。
本体研究的不足以及教学对其忽略必然导致在相关语料库中标记性构式没有很好的体现,比如“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有字、词、句的偏误搜索,但句仅**于常规的“把”、“被”、“比”字句等,很难对这些标记性构式进行搜索。这既是一个研究不足的结果,也是研究不足的原因。
再次,汉语教师来源复杂,有些教师对教材中没有列举或者虽列举,但处理尚不完善的传统语法以外的构式驾驭能力有限。
对教材中见到“标记性构式”,特别是仅在课文中零散出现的构式,很多教师缺乏敏感,仅仅是遇到一个教一个,没有上升到“类”的概念,学生自然不会举一反三。如课文中出现“忽热忽冷”,教师仅就该具体用例讲清楚意思,再遇到“忽高忽低”时再讲清楚该用例的意思,而没有将它们综合起来提炼成一个“忽A1忽A2”,学生对这些构式的把握自然就无法形成系统。
总之,由于对标记性构式研究的不足,特别是从面向二语教学角度的研究不足,教师的无力和教材的忽视,导致学生对标记性构式的记忆或残缺或错序,或语义错误或语用失当等。而掌握这些构式对二语学习者特别是**阶段的二语学习者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高其语言的流利度,而且可以提高其语言的地道性,并*终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信心。鉴于此,我们打算从国际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些构式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