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年度报告. 2014
QQ咨询:
有路璐璐:

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年度报告. 2014

  • 作者:邓纯东
  • 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9600310
  •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 页数:10
  • 定价:¥4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对2014年度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状况进行了阐述,对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宁波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委“六个加快”战略,大力实施“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文章节选
    总报告篇
    宁波发展经验年度总报告(2014)
    摘 要: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宁波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委“六个加快”战略,大力实施“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 社会和谐
    一、2014年宁波发展基本经验
    2014年,宁波市在经济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2.5亿元,增长7.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0.6亿元,增长8.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989.5亿元,增长16.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540.2亿元,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11.1%。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实现新提升。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建成运营,步入立体交通新时代。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升到全球第五位,增幅位居大陆主要港口首位。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高官会议和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启动建设全国**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中意宁波生态园批准设立,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级开发区,“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透明度位居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交通拥堵治理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提高11.8%,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12%,职工*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2%。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抓项目、强支撑,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把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强化动态监测和工作督查,实施重大项目419个,完成投资1362.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在“五水共治”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治理垃圾河174条、黑臭河613公里,甬江流域防洪工程全线开工,五大应急泵站在汛期前建成投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钦寸水库水源工程进展顺利,“治水强基”项目投资额和完成率位居全省**。
    在现代产业培育方面,海越新材料、吉利春晓整车等项目建成投产,上海大众宁波基地扩建、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等项目开工建设,华侨城、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一期、宁南贸易物流区等项目加快推进。
    在城市功能提升方面,电子商务“一城两区一**”、浙商回归总部基地、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铁路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稳步推进,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南北环快速路基本建成。
    在民生福祉改善方面,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建成投用,宁波杭州湾医院、杭州湾协同创新园区一期、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市花卉园林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实施。
    在发展基础强化方面,中国电信云计算宁波分**等项目稳步实施,铁路货运北站建成投用,三门湾大桥及连接线、机场三期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抓改革、建机制,有效推进各项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
    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深化**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快简政放权。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精简幅度达到59%,基本建设项目联审联办机制实现常态化运作,市政府采购**进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定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优化行政机构职能配置。
    推进**领域改革。探索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实施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绩效评价,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得到加强。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和特许经营领域,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设内资企业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8%和82%。
    加强重大战略谋划。开展行政区划优化布局研究,拟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1 4”方案,谋划港口经济圈和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有序启动。
    深化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工作与人大对接、与政协协商对接,完善政府部门与人大、政协工作机构对口联系制度,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协商制度。承办代表建议582件、政协提案558件。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行政执法,提交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5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8件。
    切实改进作风。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调研、联系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严格建设资金和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0.3%。
    (三)抓产业、调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
    坚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打好转型发展“组合拳”。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创新机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等平台加快建设。出台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人才安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引进共建科研机构56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和研究院177家,引进“3315”高端创新创业团队27个。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6.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2.35%。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四换三名三创”工程,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9%。加强“两化”融合,培育信息经济,实施市民卡提质扩面和手机支付试点,入选“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南车宁波产业基地、北仑高端装备产业园、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迅速。注重质量**、内涵发展,“质优宁波”建设全面启动。建筑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产值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培育壮大城市经济。发展信息、文化、教育、健康等新兴消费,扶持“月光经济”、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网络零售额、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82.1%和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加快国际贸易、港航物流等产业发展,举办中东欧**特色产品展、国内外“宁波周”等活动,原油贸易实现“零突破”,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额实现翻番增长。启动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5%和9.4%,直接融资总额增长87%。
    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健全农业现代经营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实施渔场修复振兴计划和“一打三整治”行动,加快林特产业发展。新建现代农业园区40个、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5元。
    (四)抓统筹、重品质,提速增效港口城市建设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
    完善城乡功能。扎实推进城市总规划修改、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宁波都市区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多规融合”试点。加快重大功能区块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势头强劲,东部新城、南部新城、镇海新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形象进一步提升,都市副**、卫星城、**镇、特色镇等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改革,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和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加快。
    优化城乡环境。加强环境专项治理和执法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05家、黄标车6.5万辆,“禁燃区”面积达到1053平方公里,“三改”和拆违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324%和164%。推进“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带建设,启动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获评“中国十佳户外广告管理示范城市”,**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70公顷。
    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开发区域整合提升,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和象保合作区建设,南部滨海新区挂牌成立,新加坡宁波丰树现代创新基地签约落户。深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和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启动关检协作“三个一”通关模式,推动上海自贸区政策在宁波市复制实施,加快“世贸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梅山、穿山港区创建成为国际卫生港,梅山口岸扩大开放通过**验收。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047亿美元,其中出口731.1亿美元、增长11.3%;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50.8%。实际利用外资40.3亿美元,浙商甬商回归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实际引进内资745.4亿元。对口支援帮扶和“山海协作”取得新成效。
    (五)抓民生、促和谐,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3元,分别增长9.2%和11%。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到66.3%。
    加强就业促进工作。深化**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县(市)区创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1.9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低标准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换衔接,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整合城乡医保管理体制,开展阳光医保监管平台试点,启动巨灾保险。本地居民养老保障参保率达到91.5%。推进“医养结合”养老工作,市老年疗养院建成投用。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时调整居民购房政策,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56万平方米、39960套,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9515户。开展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试点,启动试点项目13个、改造8491户。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首届全国文化馆年会和市民文化艺术节,中国港口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宁波艺术**建成开放,3件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功。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促进普通高中多样优质发展,扩大“职普融通”改革试点,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中英时尚学院获批建设,新增国(境)外合作学校120所。加快新十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奥体**开工建设,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宁波市运动员在第15届省运会上取得历史*好成绩。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深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矛盾纠纷挂牌督办机制,推进市长电话“一号通”政务热线整合,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开展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改革和积分制公共服务试点,村(社区)“五多”清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两网五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完善**生产工作机制,强化**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十连降”。档案史志、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公益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红十字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港澳、对台、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目录
    总报告篇
    宁波发展经验年度总报告(2014)
    经济、城市和港口发展篇
    宁波经济运行年度经验报告(2014)
    宁波金融产业发展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新型城市化建设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新农村建设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国际强港建设经验年度报告(2014)
    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篇
    宁波文化事业发展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社会建设发展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市科技创新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流动人口管理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年度报告(2014)
    党建、法治和政治协商篇
    宁波党的建设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政府信息公开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法治建设经验年度报告(2014)
    宁波政治协商经验年度报告(2014)
    后记
    编辑推荐语
    总报告篇
    宁波发展经验年度总报告(2014)
    摘 要: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宁波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八八战略”和宁波市委“六个加快”战略,大力实施“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经济发展 转型升级 社会和谐
    一、2014年宁波发展基本经验
    2014年,宁波市在经济扩总量、促增量、提质量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2.5亿元,增长7.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0.6亿元,增长8.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989.5亿元,增长16.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540.2亿元,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11.1%。城市现代化、国际化、品质化实现新提升。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建成运营,步入立体交通新时代。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跃升到全球第五位,增幅位居大陆主要港口首位。成功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高官会议和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启动建设全国**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中意宁波生态园批准设立,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级开发区,“三江六岸”滨江休闲带建设加快推进。政府透明度位居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交通拥堵治理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标准提高11.8%,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12%,职工*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12%。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抓项目、强支撑,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把推进“三年行动计划”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强化动态监测和工作督查,实施重大项目419个,完成投资1362.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在“五水共治”方面,全面推行“河长制”,治理垃圾河174条、黑臭河613公里,甬江流域防洪工程全线开工,五大应急泵站在汛期前建成投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钦寸水库水源工程进展顺利,“治水强基”项目投资额和完成率位居全省**。
    在现代产业培育方面,海越新材料、吉利春晓整车等项目建成投产,上海大众宁波基地扩建、吉利——沃尔沃中国设计及试验**等项目开工建设,华侨城、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一期、宁南贸易物流区等项目加快推进。
    在城市功能提升方面,电子商务“一城两区一**”、浙商回归总部基地、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路宁波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稳步推进,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南北环快速路基本建成。
    在民生福祉改善方面,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建成投用,宁波杭州湾医院、杭州湾协同创新园区一期、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市花卉园林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实施。
    在发展基础强化方面,中国电信云计算宁波分**等项目稳步实施,铁路货运北站建成投用,三门湾大桥及连接线、机场三期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抓改革、建机制,有效推进各项改革和政府自身建设
    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主线,深化**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加快简政放权。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市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精简幅度达到59%,基本建设项目联审联办机制实现常态化运作,市政府采购**进驻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制定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优化行政机构职能配置。
    推进**领域改革。探索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实施工业企业单位资源占用产出绩效评价,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得到加强。激发社会投资创业活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和特许经营领域,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设内资企业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28%和82%。
    加强重大战略谋划。开展行政区划优化布局研究,拟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1 4”方案,谋划港口经济圈和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建设,“十三五”规划前期工作有序启动。
    深化依法行政。严格落实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工作与人大对接、与政协协商对接,完善政府部门与人大、政协工作机构对口联系制度,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对口协商制度。承办代表建议582件、政协提案558件。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行政执法,提交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5件,制定修改政府规章8件。
    切实改进作风。推动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调研、联系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分级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严格建设资金和政府债务管理,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0.3%。
    (三)抓产业、调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步伐
    坚持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打好转型发展“组合拳”。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创新机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一区多园”“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等平台加快建设。出台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政策,人才安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引进共建科研机构56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和研究院177家,引进“3315”高端创新创业团队27个。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6.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到2.35%。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四换三名三创”工程,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规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9.9%。加强“两化”融合,培育信息经济,实施市民卡提质扩面和手机支付试点,入选“中国十大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南车宁波产业基地、北仑高端装备产业园、杭州湾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迅速。注重质量**、内涵发展,“质优宁波”建设全面启动。建筑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产值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培育壮大城市经济。发展信息、文化、教育、健康等新兴消费,扶持“月光经济”、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网络零售额、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82.1%和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加快国际贸易、港航物流等产业发展,举办中东欧**特色产品展、国内外“宁波周”等活动,原油贸易实现“零突破”,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额实现翻番增长。启动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5%和9.4%,直接融资总额增长87%。
    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健全农业现代经营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实施渔场修复振兴计划和“一打三整治”行动,加快林特产业发展。新建现代农业园区40个、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35元。
    (四)抓统筹、重品质,提速增效港口城市建设
    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深入实施城市国际化行动纲要。
    完善城乡功能。扎实推进城市总规划修改、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宁波都市区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多规融合”试点。加快重大功能区块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梅山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势头强劲,东部新城、南部新城、镇海新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形象进一步提升,都市副**、卫星城、**镇、特色镇等规划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股份合作社改革和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改革,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和相对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加快。
    优化城乡环境。加强环境专项治理和执法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05家、黄标车6.5万辆,“禁燃区”面积达到1053平方公里,“三改”和拆违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324%和164%。推进“两心一轴、三江六岸”核心景观带建设,启动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获评“中国十佳户外广告管理示范城市”,**城区新增公共绿地170公顷。
    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开发区域整合提升,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和象保合作区建设,南部滨海新区挂牌成立,新加坡宁波丰树现代创新基地签约落户。深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和进口贸易便利化试点,启动关检协作“三个一”通关模式,推动上海自贸区政策在宁波市复制实施,加快“世贸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梅山、穿山港区创建成为国际卫生港,梅山口岸扩大开放通过**验收。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1047亿美元,其中出口731.1亿美元、增长11.3%;国际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50.8%。实际利用外资40.3亿美元,浙商甬商回归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增长30%,实际引进内资745.4亿元。对口支援帮扶和“山海协作”取得新成效。
    (五)抓民生、促和谐,持续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3元,分别增长9.2%和11%。公共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到66.3%。
    加强就业促进工作。深化**创业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县(市)区创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1.9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低标准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转换衔接,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整合城乡医保管理体制,开展阳光医保监管平台试点,启动巨灾保险。本地居民养老保障参保率达到91.5%。推进“医养结合”养老工作,市老年疗养院建成投用。
    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适时调整居民购房政策,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456万平方米、39960套,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9515户。开展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的城市棚户区改造试点,启动试点项目13个、改造8491户。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首届全国文化馆年会和市民文化艺术节,中国港口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宁波艺术**建成开放,3件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大运河(宁波段)申遗成功。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促进普通高中多样优质发展,扩大“职普融通”改革试点,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中英时尚学院获批建设,新增国(境)外合作学校120所。加快新十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县两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家庭医生制服务,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奥体**开工建设,全民健身深入开展,宁波市运动员在第15届省运会上取得历史*好成绩。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深化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矛盾纠纷挂牌督办机制,推进市长电话“一号通”政务热线整合,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和应急管理体系,开展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改革和积分制公共服务试点,村(社区)“五多”清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两网五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完善**生产工作机制,强化**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十连降”。档案史志、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计划生育、妇女儿童、残疾人和公益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红十字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港澳、对台、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