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在世纪之交,经过高教体制改革,又一次强强合并后的新四川大学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规模*大、学科门类*齐全的新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严谨勤奋,求是创新。”已成为川大人求学治学的座右铭。
作为新世纪的献礼,我校研究生教材建设基金资助的又一批研究生**教材相继正式出版了,我在此表示热烈地祝贺。
众所周知,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国际竞争**激烈。竞争的焦点是科学技术,竞争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国民教育。对于四川大学这样的****大学而言,必须注意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规模,注重质量,强调创新。
校长、教师、教材是办学的三大要素,而教材是科学改革与师生智慧的重要结晶。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我校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强研究生的教材建设。我们通过各种渠道,筹集了专项基金,用以资助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我们在1999年**资助的是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中涉及面大、使用面宽的研究生学位平台课程的**教材。而今,我们扩大了教材基金资助的范围,无论文、理、工、管、医,只要是经过专家评审后认定的**教材,都可被列为资助对象。特别是社会需求量大的应用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及保护学科的**教材,更是优先资助出版。
我们推出的研究生教材的基本特点是:符合该学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这些教材既反映了该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新成就,也反映了我校教师在该门学科教学与科研中的新成果与新经验。
前人说得好,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都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研究生**教材的建设应该算作一种“大事业”。**教材的作者们对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执着追求,令人钦佩;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赞扬;他们所取得的教学科研成果应该积极推广,使其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为百年名校增添光彩。我殷切希望在陆续出版的研究生教材中能出现“传诸后世”的佳作,更希望我校有更多教授、名家动手撰写研究生教材,分门别类,出版系列的研究生教材丛书,为建设国内**、国际知名的新四川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