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课程管理体制的变革
问题情境:
1946年,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发表了一份关于日本人的研究报告《菊与刀》。在这本书中,本尼迪克特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个故事:
日本和法国一样,每个学校在同**都用同样的教科书,上同样的课,每个学校每天早晨都在同一时间,在同样的广播伴奏下,做着同样的早操。
后来,这个故事几乎成为一个笑谈,也有人把这个故事改写成中国的课程事件。
在美国、英国等西方**的学者看来,“每个学校在同**都用同样的教科书”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事情。
现在人们关心的问题是: “每个学校在同**都用同样的教科书”究竞有什么不好?
**节 外国课程管理体制的经验
某个**的课程体制往往与这个**的政治经济体制相呼应。**集权制的**往往采用**课程的制度;地方分权制的**往往采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制度。正因为如此,一个**的课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往往在该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思路中找到相关的痕迹。
谁来决定学校课程?学校课程由谁来开发?
从世界范围来看,课程开发机制依据课程开发主体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集权机制、地方分权机制和学校自主机制。而地方分权机制作为一种中间型课程开发机制,由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方式。在长期实行**集权机制的**中,地方分权机制可以看作是一种小型的**集权机制(即辖区范围缩小),与大一统的**集权机制相比,其地域特色会更明显,课程适切性会增强。而大多实行地方分权机制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主权,地方也给予学校高度的自主权,这样,所谓的地方分
权机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校自主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