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碑之谜:
(二)神秘的石碑:
了解了张澍其人的大致情况,我们就应该讲一讲张澍与西夏文字之间的“纠葛”了。
话说公元1804年,也就是清嘉庆九年,解甲归田、养病在家的张澍回到了故里武威。武威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南望陇砥、北通大漠,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之要冲。公元前121年,因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至此,武威就成为陇右重镇,不仅商旅麇集,而且为人文荟萃之地,城中不乏文物名胜、历史古迹,不可小觑!解放后,在武威周边出土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如中国旅游的标志物——马踏飞燕就是从武威附近的汉墓中出土的。
**,张澍和朋友一同到武威城内的清应寺(西夏时叫护国寺)中闲逛,忽然一个奇怪的现象使他停住了脚步,只见寺院深处有一个亭子,四面被人用砖泥砌封得严严实实,亭子周围杂草丛生,看来已经很久没有人光顾了。好端端的一个亭子为什么要用砖头砌封起来?难道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张澍好奇,便向寺里的和尚打听。和尚告诉他说,这个亭子说来话长,封在这里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当地还有这样的传说:凡是打开封砖的人,都会遭到可怕的天灾报应。所以几百年来,当地人“望亭却步”,根本不敢靠近亭子。被封的亭子里面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对此十分敬畏呢?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张澍对这份意外的“神秘之物”大为疑惑。当然,作为知识分子,张澍不太相信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认定这里面肯定隐藏着某种秘密。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张澍便向和尚提出要找人来打开砌封的亭子,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和尚害怕灾祸降临当然不肯应允。张澍再三请求,*后对天发誓,如果开封亭子后有什么灾祸,自己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决不连累寺庙里的和尚及附近乡亲。
终于,亭子的封砖被一块块地撬开了,但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一通高大的黑色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工整秀丽的楷体字。张澍急切地想知道这些文字的内容,急忙走近石碑,这时候意外发生了。这些楷体字乍看上去好像是都能认识的汉字,可细一看,却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乍视,字皆可识;熟视,无一字可识)。这是读了一辈子书的张澍从未遇到过的事情,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