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 资源的稀缺性与经济学的产生
1.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里感觉。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欲望(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基本的生理需要、**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爱情、友情、归属感等)、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较低层次的欲望一旦全部或部分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所以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人们总是希望未来比现在好,自己的生活更富裕,有更多的收入和荣誉。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的欲望也在提高,在这场竞赛中,胜方永远是欲望。这是人类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然而,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由此便产生了资源的稀缺性问题。
经济学把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两类。所谓自由物品,是指人类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其数量无限,如阳光、空气等。由于自由物品在满足人类消费欲望过程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且人类在消费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所以满足人类欲望的主要是经济物品。所谓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
因此,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资源的稀缺性。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再多的物品和资源也是不足的,所以稀缺性是相对的。但是,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的,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时期和任何地方,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
2.选择
经济学认为,正是由于相对于人类欲望的社会资源是稀缺的,人们才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和配置现有的社会资源,才需要考虑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问题,也就产生了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这门学科。如果社会资源不是稀缺的,任何商品都可以无限地生产出来,那么,一切商品都不是经济物品而变成和空气一样的自由取用物品,这样,人类就不会面对诸多的经济问题,也就不需要经济学这门学科了。一切经济问题的产生都是由稀缺性这一客观事实引发的。
本���系统地论述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全书共13章,第1章为导论,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2~8章为微观经济学部分,介绍了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及微观经济政策;第9~13章为宏观经济学部分,介绍了国民收入决定及核算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殊需要,主要有以下特点:(1)本书是由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编写,作者均为长期工作在高职高专教学**线的专业教师,理论功底深厚,知识结构新,深刻理解和把握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把握了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使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2)在内容的取舍上,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经济学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服务的,因此本书在内容上着重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3)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我们配合以实训练习题,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觉到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每章*后,还配合有形式多样的习题,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4)全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精炼,表述准确,浅显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