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教育人类学教程
QQ咨询:
有路璐璐:

教育人类学教程

  • 作者:冯增俊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187032
  •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1日
  • 页数:437
  • 定价:¥33.6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教材的主要编写结构是,全书由四大部分构成,即学科发展研究;教育与人的生成研究,教育进化与人类进化、与民族发展、与个体文化适应及生物适应的研究;学校教育人类学研究;以及教育人类学的未来发展。首先,**至第三章探讨学科发展和学科体系问题。其中,**章作为导论,是研究学科发展的导引,第二章探讨西方教育人类学发展的历程,第三章研究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体系,对各种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了探讨。第四章专章研究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其次,第二到第十章探讨教育人类学中的基本问题,其中又可看成两个不同的研究层面,一个层面是第五章研究教育与人的一般生成原理,这是教育人类学对人及人的本质生成的关键性研究,决定着教育人类学的全部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研究路线。另一层面从第六至第十章研究文化与教育进化、教育与人类进化、民族发展和文化演进、个体文化适应及人的生物演进的问题,这是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研究人的生成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探求教育的内在本性,寻找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力图突破把教育作为“上所施下所效”、“养子使作善”的狭隘认识,展示现代教育的全面功能,强化发展教育的自觉性。再次,第十一至第十四章研究学校中的教育问
    文章节选
    **章 导论
    教育人类学虽是一门新兴学科,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在古代,人就开始研究自身发展,把教育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探讨教育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但教育人类学作为一门学术性学科,发端于20世纪前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门学科得到重视并在战后经济繁荣中迅速发展,在70年代经济危机冲击下得以成熟为有独立学术地位的新学科,为人类观察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教育人类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具有跨学科性。一方面,教育人类学具有人类学的学科特点,接受人类学的研究框架,遵循人类学的研究原则,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教育人类学又主要是研究教育问题,必须运用教育学原理,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当然,教育人类学还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吸收各种学科的有用方法,具有渗透百科,博取诸家,熔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文化学等学科知识于一炉,以更综合更全面深刻的视角来考察教育与人类发展。
    本章为全书导论,将扼要阐明本书写作意图,研讨学科的基本框架及概念体系。
    **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教育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是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的产物,它以其独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为人类发展和教育进步作出独特的贡献。
    ……
    目录
    **章 导论
    **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意义
    一、探寻教育生成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
    二、推动教育研究模式的转型
    三、发挥教育人类学的决策功能
    四、建立中国教育人类学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主题
    一、教育人噗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历史发展特征
    三、当代教育人类学学科的主题建构
    第三节 教育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一、教育人类学的学科概念
    二、教育人类学的学科领域
    三、教育人类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教育人类学的发**展
    **节 人类学与教育人类学
    一、人类学产生及其作用
    第二节 文化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启蒙阶段
    二、应用性学科阶段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阶段
    第三节 哲学教育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草创时期
    二、形成探索性学科时期
    三、形成独立的学术性学科时期
    第三章 教育人类学理论体系
    **节 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框架(上)
    一、对理论分析框架的探讨
    二、本质生成模式
    三、工具主义模式
    四、互动传递模式
    第二节 教育人类学理论分析框架(下)
    五、系统共生模式
    六、信息系统论模式
    七、生态学模式
    八、进化论模式
    九、简要评价
    第三节 教育人类学研究特性
    一、教育人类学研究目的
    二、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特点
    三、教育人类学的方法论原则
    第四章 教育人种志研究方法及其运用
    **节 人种志与教育人种志
    一、人种志概念及其意义
    ……
    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生成
    第六章 教育与人类进化
    第七章 教育与民族发展
    第八章 教育与文化演进
    第九章 教育与个体文化过程
    第十章 教育与人的生物适应性
    第十一章 学校教育人类学研究
    第十二章 学校课堂人种志研究
    第十三章 班级生活与学生文化
    第十四章 教师文化的人类学研究
    第十五章 教育人类学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语
    参与教育决策是教育人类学发展之基础;教育人类学注重教育与人类发展的跨文化研究;教育人种志是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及方法运用;人性观就是对人以及人的本质的看法;学校是一种执行文化功能的场所。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