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理学(李希昆)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理学(李希昆)

  • 作者:李希昆 施蔚然
  • 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688628
  •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01日
  • 页数:253
  • 定价:¥2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进入21世纪,我国的法治进程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逐步完善,法学教育也得到**的发展。为适应云南省法学教育迅速发展对教材的需要、培养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保障法治建设所需的人才质量,我社规划和出版了一套体现云南法学教学和教材编写水平的高质量法学教材,供法学教育使用。其中包括《经济法学》、《宪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刑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史》。参与编写该系列教材的教师,均从事法学教学或研究多年,有一定理论积淀;每部教材均由各学校的教授担任主编,并由其组成权威的编写队伍编写;编写体系完整,包括法学专业14门主干课程,以基础知识清晰、正确,同时也注意吸收和采用近年的研究成果;编写风格体现出体系完整、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特点。本套法学系列教材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本科学生,也可作为专科学生的教材和研究生的参考书。
    文章节选
    **章 法的概念
    **节 法、法律的词源和词义
    一、西文里的法和法律
    西方文字是拼音文字。多数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用不同的发音和拼写方式区别“法”和“法律”。其中,用于表示“法”的单词多半又有“权利”、“正义”的含义。英语是个例外,law既表示“法”,也表示“法律”,具体含义要从该名词的单数或复数形式或联系上下文加以识别。the law译作“法”,a law、laws译作“法律”。
    二、中文里的法和法律
    (一)古汉语中的法和法律
    中文是象形文字。在古代汉语中,“法”和“律”两字*初分开使用,含义也不同。以后发展为同义。但我们现在使用的“法律”一词,是近代以来“法”和“律”两词的重新组合,不同于历史上的含义。
    据《说文解字》的记载,法的古体字是“*”。“*”,刑也,平之如水,从水;豸,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由此可见,法和刑二字是通用的。“平之如水,从水”,意指法代表公平。在审判时被豸触者即被认为是有罪的人,所以“去之,从去”,这是借助神意来判断某人是否有罪。据《说文解字》称,“律,均布也”意思是一致遵循的格式、准则。以后法与律逐渐发展为同义。《唐律疏义》中讲到,“法亦律也”。又讲李悝造《法经》六篇,“商鞅传授,改法为律”,从此,我国封建王朝的刑典,一般都称为律。在我国历史上,法、律二字虽可解为同义,但也有差别,一般讲,法的范围较大,往往指整个制度(如变法),律则指具体准则,尤其指刑律。
    ……
    目录
    **编 法的本体论
    **章 法的概念
    **节 法、法律的词源和词义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现象
    第四节 法的要素
    第五节 法的程序
    第二章 法的价值
    **节 法的价值性质
    第二节 法的价值名目体系
    第三节 法的价值冲突体系
    第三章 法的功能和作用
    **节 法的功能
    第二节 法的作用
    第二编 法的关联论
    第四章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节 法与经济
    第二节 法与政治
    第三节 法与科学技术
    第五章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节 法与道德
    第二节 法与宗教
    第三节 法与政策
    第三编 法的演进论
    第六章 法的起源
    **节 法的起���的理论
    第二节 法产生的形式
    第三节 法的起源的原因
    第四节 法的起源的规律
    第七章 奴隶制法
    **节 奴隶制法的**本质
    第二节 奴隶制法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封建制法
    **节 封建制法概述
    第二节 封建制法的特征
    第三节 中国与西欧封建制法的区别
    第九章 资本主义法
    **节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
    第十章 社会主义法
    **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
    第十一章 法的传统
    **节 法律文化
    第二节 法律意识
    第三节 法系
    第四编 法制与法治论
    第十二章 法制
    **节 法制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第二节 法制与民主的关系
    第十三章 法治
    **节 法治理论概述
    第二节 法制与法治的关系
    ……
    第五编 法的运行
    第十四章 法的制定
    第十五章 法律体系
    第十六章 法的实施
    第十七章 法的监督
    参考书目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