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律逻辑学(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律逻辑学(内容一致,印次、封面或原价不同,统一售价,随机发货)

  • 作者:雍琦著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91426
  •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01日
  • 页数:374
  • 定价:¥36.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1891426
    • 作者
    • 页数
      374
    • 出版时间
      2016年02月01日
    • 定价
      ¥36.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本书由法律逻辑学领域**学者雍琦教授为法学专业学生量身打造、精心写就,是该学科领域的权威、经典教材。
    全书编排合理、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其内容主要为两大部分:一为逻辑基础知识,一为有关逻辑知识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作者在编写时,注重两部分的融会贯通,将逻辑理论性问题与法律思维、法律方法、法律适用、法律运行以及法学研究等紧密结合,对侦查、法庭辩论等司法实务工作中的逻辑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注重例举。
    本书将帮助法律入门者获得学习逻辑思维的有用方法,帮助法律工作者获得提高逻辑能力的有效途径。
    目录
    章引论(1)
    节逻辑科学的产生与发展(1
    )
    一、“逻辑”的含义(1)
    二、逻辑科学的产生(2)
    三、逻辑科学的发展与走向(4)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功能(9)
    一、什么是逻辑学(9)
    二、思维同语言的关系(13)
    三、逻辑学的功能(14)
    第三节司法工作者学习和掌握逻辑知识的必要性(17)
    一、司法工作者必须懂得逻辑(
    17)
    二、普通逻辑与法律逻辑(19)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23)
    节概念的特征(23)
    一、概念及其表达式——语词与词项(
    23)
    二、概念同语词的关系以及把握这种关系的实践意义(25)
    三、法律概念是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27)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与外延(29)
    一、概念的内涵及其确立方式——认识性内涵与规定性

    涵(29)
    二、概念的外延及其边缘的模糊性
    (33)
    第三节准确运用概念的逻辑
    基础(35)
    一、 概念分类的知识及其应用(36)
    二、概念间关系的知识及其应用(40)
    三、法律概念间的层序关系及司法归类活动(44)
    第四节明确概念的逻辑
    方法(48)
    一、概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48)
    二、概念内涵的揭示──定义
    (50)
    三、概念外延的揭示——列举与划分(58)
    第三章命题的一般特征(65)
    节判断及其表达式(65)
    一、判断的特征(65)
    二、判断、符号与陈述(66)
    三、判断同语句、命题的关系(69)
    第二节描述命题与评价命题(72)
    一、命题的不同性质、作用(72)
    二、区别两种性质不同的命题的意义(75)
    第三节命题形式及其分类(76)
    一、命题的逻辑形式及其逻辑性质(76)
    二、命题的分类(78)
    第四章性质命题(80)
    节性质命题的概述(80)
    一、性质命题与关系命题(80)
    二、性质命题的基本类型(83)
    第二节性质命题的逻辑特征(87)
    一、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87)
    二、性质命题真假的判定以及不同性质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88
    )
    第三节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以及揭示其隐含命题的方法(94)
    一、性质命题的隐含(94)
    二、揭示性质命题的隐含命题的逻辑方法(95)
    第五章复合命题(102)
    节复合命题的概述(102)
    一、复合命题的特征、组成(102)
    二、复合命题真假的判定与真值表(103)
    第二节复合命题的基本形式及其逻辑性质(104
    )
    一、联言命题(104)
    二、选言命题(106)
    三、假言命题(109)
    第三节复合命题的等值式及其应用意义(117)
    一、负命题及其等值式(117)
    二、复合命题形式的转换及其应用意义(122)
    三、多重复合命题及其等值式(125)
    四、真值表判定方法(128)
    第六章规范命题(133)
    节模态命题与真值模态命题(133)
    一、模态命题概述(133)
    二、真值模态命题的特征及其分类(134)
    三、真值模态命题相互间的逻辑关系(135)
    第二节规范命题概述(137)
    一、行为规范的特征与规范命题的表达式(137)
    二、法律规范及其结构(141)
    三、规范命题的组成(143)
    四、规范命题的分类(144)
    第三节规范命题相互间的逻辑关系(147
    )
    一、反对关系(147)
    二、差等关系(148)
    三、下反对关系(149)
    四、矛盾关系(149)
    第四节刑法规范命题的一般特征和结构特点(153
    )
    一、刑法规范命题的一般特征(153)
    二、刑法规范命题的结构形式(156)
    第七章推理的概述(161)
    节推理的特征(161)
    一、什么是推理(161)
    二、推理的组成及其语言表达形式(164)
    三、推理是有目的的思维活动(166)
    第二节推理的类型及其区别与联系(169)
    一、推理的分类(169)
    二、不同类型推理的区别(171)
    三、不同类型推理的联系(173)
    第三节推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175)
    第四节证据的运用与逻辑推理(181
    )
    一、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逻辑推理过
    程(181)
    二、证据运用中要
    注意把握逻辑推理与主观臆断的
    界限(186)
    第八章演绎推理(189)
    节三段论(
    190)
    一、 三段论的特征(190)
    二、判定三段论形式有效性的标准——三段论的规则(
    191)
    三、三段论的格和式以及不同格的逻辑要求
    (199)
    四、三段论的应用形式——省略式(204)
    第二节复合命题推理(206
    )
    一、联言推理及其应用(206)
    二、选言推理及其应用(210)
    三、假言推理及其应用(215)
    四、复合命题推理的综合运用(224)
    第三节刑侦工作中怎样正确运用演绎推理(232
    )
    第四节法律推理的特征及运用(
    238)
    第九章归纳推理(249)
    节归纳推理概述(249)
    一、归纳推理的特征(249)
    二、归纳推理的作用、性质(252)
    三、归纳推理的先行条件——搜集和占有材料(253)
    第二节归纳推理(255)
    一、归纳推理的特征及其应用(255)
    二、归纳推理的性质(258)
    第三节不归纳推理(259)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260)
    二、科学归纳推理(266)
    第四节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268)
    一、契合法(270)
    二、差异法(272)
    三、契合差异并用法(274)
    四、共变法(276)
    五、剩余法(279)
    第十章类比推理(285)
    节类比推理的特征及性质(285)
    一、类比推理的特征(285)
    二、正确运用类比推理的逻辑要求(290)
    三、类比推理的认识意义——类比推理与创造性思维(292)
    第二节类比推理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293)一、类比并案推理(294)
    二、侦查实验类比推理(295)
    三、类比法律推理(297)
    第三节刑事侦查中的比对推理(302)
    一、比对推理的特征(302)
    二、比对推理的作用(304)
    三、正确运用比对推理的逻辑要求(306)
    第十一章假说与侦查假说(310)
    节假说及其建立程序(310)
    一、假说的特征与分类(310)
    二、假说的认识价值(312)
    三、建立假说的逻辑程序(314)
    第二节侦查假说及其应用(319)
    一、侦查假说的性质、作用与特点(319)
    二、怎样正确建立侦查假说(321)
    第十二章论证(330)
    节论证的特征(330)
    一、什么是论证(330)
    二、论证的组成(332)
    第二节论证的方法(336)
    一、直接论证(336)
    二、间接论证(340)
    第三节反驳及其方法(344)
    一、反驳的特征(344)
    二、反驳的对象及其方法(345)
    第四节论证中必须遵循的逻辑思维规律(350)
    一、同一律以及论辩中违反同一律而发生的逻辑错误(351)
    二、矛盾律以及论辩中违反矛盾律而发生的逻辑错误(355)
    三、排中律以及论辩中违反排中律而发生的逻辑错
    误(358)
    四、充足理由律以及论辩中违反充足理由律而发生的逻辑错误(361)
    第五节法庭论辩中常见的非形式谬误(
    366)
    一、形式谬误与非形式谬误(366)
    二、法庭论辩中的非形式谬误(367)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