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人的骂法
骂不骂人实际上跟素质和地位没多大关系,不管你是海外游回来的博士级乌龟,还是打小辍学混迹街头的小流氓,遇到心情不爽的时候同样会大爆粗口,问候对方家庭女性成员甚至直指生殖器,越是偶像、越是专家,骂人的水平也越高。所以有位仁兄就说了,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被别人骂,再偶尔骂骂别人。
首先为大家隆重推出的,是号称战国**职业骂客的孟子。很多人不知道,孟子活了差不多80岁,大概就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接孔子的班,到处鼓吹仁政学说,另一件,是借兜售“仁政”的机会,到处骂人,走到哪骂到哪。
孟子骂人的技巧是跟谁学的,史书上没说,后世写这个的都是孟子他徒子徒孙,这些糗事��然不会记载。不过,偶估计和他小时候的邻居脱不了干系,否则孟子他妈也不会玩搬家游戏,弄出个“孟母三迁”来。另外,孔子肯定也有责任,要不是他*先开骂,孟子多半也不会干出如此丢人的事。
先看一下孔子是怎么骂人的。一般来说,只要是骂人,人身攻击几乎是少不了的,孔子也不例外。有**,孔子在讲台上正侃得口水横飞,看见宰予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一脸的不高兴。如果是《逃学威龙》的片段,肯定黑板擦就招呼过去了,可孔子是文化人,是君子,讲究的是动口不动手,于是只好开骂:“你小子就是块糟木头,和大粪砌的墙没有什么两样!”
子路也被孔子骂过,而且骂得很狠。有**,几个弟子在一旁伺候孔子,端茶的端茶,捶背的捶背,只有子路屁事不干在那坐着。孔子心里有些生气,平时来上课俺从来没找你要过学费,你不伺候我也就算了,干吗拽得跟二五八万带三筒似的。到后来越看越不爽,孔子觉得不骂他几句实在对不起自己:“你看你这屌样,将来怕不得好死。”这话真够恶毒的,子路不过就是性格刚直了点、人品骄傲了点,没在你面前当一回免费侍应生而已,孔子居然就这么咒人家。还好子路算是有点涵养,要不然直接甩膀子跟你拼命了。后来,子路好像死得确实比较惨。
除了弟子,孔子连朋友也骂。**孔子去老朋友原壤家做客,一进门,没看见原壤出来迎接,心里就不大痛快。这还不算,走到客厅一看,原壤还坐在椅子上,两脚八字一样叉得大大的。孔子觉得这老朋友一点都不懂礼貌,气得张嘴就骂:“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就是小时候没家教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成就,这么老了还不去死,纯粹就是一个害人精!
骂人骂习惯了就收不住嘴,骂完身边的人,孔子就开始骂外人。别人问他,你看这些当官的干得怎样?孔子直接来一句:“那些人全都是饭桶,能干出什么好事?”后来一顺口,孔子就缔造出历史上*经典的一骂——“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大概因为孔夫人老是惹他老人家不高兴,不过他这一骂,却得罪了天下女人,到现在女人想起这句话来,还是咬牙切齿。
在偶看来,孔子骂得*正确、也是*恶毒的一次,就是那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人死后做俑人来殉葬,是*野蛮、*不人道的做法,孔子骂这些人断子绝孙,实在大快人心。不过,孔子的这一骂也开创了后世骂人的一大类型——人身攻击,直捣生殖器,看来孔老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实在很大,巨细无遗,连这么经典的骂人话也能蹦出来。
比起孔子来,孟子这个战国**职业骂客更是青出于蓝,骂的更是轻松畅快、盛气凌人。
孟子喜欢跟人辩论,可辩论风度极差,一辩就必欲置对方于死地,一点也不费尔泼赖,遇到辩不赢的时候,他就骂。南方的对手上门来找他辩论,他听不懂就骂人家说的是鸟语,当时普通话没有推广,难怪他发脾气,不过他老人家讲的恐怕也是山东方言,这个就不知道对方怎么骂他了。遇到这样的职业骂客,大多数人只好敬而远之,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所以还在稷下学宫的时候,孟子就骂遍齐国**手,大有一种独立荒野,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寂寞高手感觉。
对职业骂客来说,辩论的时候要骂,没辩论的时候更要骂,不骂不足以震慑人心,不骂不足以振奋士气,不骂更不可能达到炒作的目的。为了宣传自己的“仁政”,同时打击其他学术理论,孟子到处开骂,对别人实施精神侮辱。比如杨朱倡导“为我”,他就骂人家是“无君”,墨家主张兼爱,他也骂作是“无父”,*后就是“无父无君,简直就是禽兽!”
孟子骂得*多的是齐国的BOSS齐宣王,常常骂得他“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可齐宣王脾气够好,不但不生气,还经常派人来请孟子骂自己。这毛病可不大好,拿今天的说法就是有点受虐狂的倾向,得去看心理医生。
就这孟子还摆架子,说既然是你请我骂你,那就该你自己上门来找骂才对。他还糊弄出一个理论根据,说人受尊重有三点:年纪大,学问大,地位高。你齐宣王只占了一条地位高,而我孟子占了两条,二比一,当然应该是他来见我。朋友景丑就劝孟子,怎么说齐宣王也是BOSS,你好歹还是得尊重人家。可孟子就是不听,端起碗吃人家酒肉,放下碗骂人家爹娘,颐指气使,大大咧咧,好像齐宣王上辈子欠了他什么!
可能齐宣王老供他吃肉喝酒,孟子多少还是得顾及一下面子,骂得还不算狠,可齐国的邻居们就倒了大霉。梁惠王是受伤*深的,孟子横竖看他不顺眼,骂他是:“吃人的野兽,简直不是人!”其他**的BOSS则都是喜欢杀人的畜牲。所以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对孟子很不爽:“这老东西如果生在我明朝,看我不宰了他!”
论到骂人,孟子也不是百战百胜。一次孟子到魏国去推销他的“仁政”学说,正好遇到张仪也在那兜售纵横术。同行就是冤家啊,两人在魏惠王的豪华办公室里就骂开了。
孟子很鄙视这个纵横之术,就骂张仪是“妾妇”,说他搞的这一套完全就是为了取悦主人,主人喜红则红,主人喜白则白,只要给他官做就行了。
张仪也不是吃素的,半辈子就指望那张嘴活着,骂起人来一点也不含糊。你孟子骂我是“妾妇”,那你就是“乞国老士子”,是到处乞讨的文化老流氓!
孟子那咽得下这口气,长这么大从来都是他把别人骂得体无完肤,这次怎么都得找回场子,丢不起那个人啊。可孟子还没开始反击,张仪又开始骂了,这回骂得更恶毒,你跑了这么多地方,也不管各个**情况不同,反正都只是兜售你那套理论,没人看中你,你就到处乱骂,你这跟“娼妇”有什么区别,而且还是卖都卖不出去的“处子娼妇”。
魏惠王有点纳闷了,在一边问,这个“处子娼妇”是什么意思。
张仪就解释说,鲁国有个妓女,长得很丑,身材也不好,该大的地方小,该小的地方大,所以没人来光顾她生意,免费赠送都没人要,岁数一大,就成了BT老处女,每次看见有美女从门口过,就莫名其妙乱骂人,这就叫处子娼妇了。
夜路走多了终会遇到鬼,孟子这个职业骂客也有吃瘪的时候,而且这个跟头还摔得不小。
其实我们也不能说孟子素质有问题,在那个时候大家都骂,不同学派之间的嘴仗打得尤其厉害。比如墨子就骂儒家“言谈必称商汤、文王,可是行为却跟猪狗一样。”荀子更是把当时的十二家学派全骂了。庄子也好不了多少,他骂孔子,骂惠施,看谁不顺眼就骂谁。看见宋国的曹商出使秦国,混了一百辆马车回来,他老人家红了眼,恼羞成怒,骂的是肮脏不堪:“我听说秦王有病请医生,能除疮去脓的赏车一辆,舔痔疮的赏车五辆,治的越卑下,赏赐的越多,估计你是给秦王舔痔疮了,不然他怎么给你这么多的大马车?”这几句话,就是放到今天也是很时髦的,简直可以作为聊天室骂人宝典用了。
对孟子这样的骂中**,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别看现在的大学生文凭不低,可论骂人的水平,远远赶不上几千年前的孟子,比如说我,骂来骂去总是落人俗套,不是“日”就是“靠”,严重缺乏创新精神,难怪我老婆会怨我,连骂人都骂得这么平庸,生活怎么可能充满情趣?
皇帝的粗口
历史上*流氓的皇帝非刘邦莫属。刘裕、朱元璋这些,出身都比刘邦好不了多少,都是没赶上希望工程的那一拨人,从小就不学无术。可这些流氓当了皇帝以后还知道学习,好歹学点文化免得出去丢人,就只有刘邦在原地踏步,连骂人用的粗口都不带改,可见其文化水平的低劣。
骂不骂人跟素质地位没关系,只要是人,总有爆粗口的时候,但骂人的水平**跟有没有文化有关系,像小学都毕不了业的刘邦,就**不可能骂出张仪或者孟子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境界。刘邦骂人的水平极其有限,用得*多的词就是“竖儒”。“儒”本来是指有才能的人,可在前面加上一个“竖”字,就很侮辱人了,合起来大概就是奴才书呆子的意思。除了这个“竖儒”以外,刘邦骂人时还常常以“乃公”自居,一开口就是“你爷爷我”怎样怎样。
刘邦没文化,所以他骂的人大多数都是文化人,这跟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是一个道理。**学者郦食其来投靠他,刘邦一听是个儒生,就没什么兴趣,心想又是一个来混吃混喝的,放一边凉快去。
郦食其大概知道刘邦对文化人不大友好,既然你不见我,那我只好自己找上门去,走到门口也不说自己名字,只说是高阳酒徒。刘邦正在享受两个美女的足底按摩,心情愉快着,一听有个酒徒来找他,就答应见了。晚上喝点小酒,也是刘邦这个流氓的一大嗜好。
不过,接下来的剧情就有些出乎意料了。郦食其满以为刘邦就算不出来迎接一下,至少也该正襟危坐吧,可一进门,就看见刘邦半躺在床上,两脚叉得大大的,闭着眼还在享受足浴,一脸的陶醉。(郦食其:导演!搞错了吧,这就是沛公?怎么弄**氓上来!导演:没错没错,他就是流氓,你将就应付着!刘邦也很不爽,正找编剧扯皮,你写的什么狗屁本子,不是说进来一酒徒吗,怎么变成一书生,你不知道我*烦的就是书生?**叽叽歪歪的嘴皮子翻个不停。)
两人都有气,看对方就不顺眼了。
郦食其也不下跪,膝盖绷得直直的,只拱了拱手,弯了弯腰,算是打了一个招呼。大概郦食其还在想,要我给你这个流氓下跪,没门!刘邦也不搭理他,哼了一声,继续闭上眼享受。
郦食其问刘邦:“你是想帮助秦朝打诸侯,还是想着率领诸侯打秦朝呢?”
刘邦一听就破口大骂:“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他**到晚带着一大票小弟跟老秦家掐架,正准备打到关中去端对方老窝,郦食其现在跳出来置疑他的立场,也难怪刘邦会生气。
郦食其也算有些小聪明,知道把这个流氓头子惹毛了没什么好处,赶紧见好就收:“既然你是要打秦朝,那就不该这么傲慢。”知识分子没事就爱教训人,郦食其也有这毛病,好在刘邦虽然是个流氓,但还懂得知错就改,爬起来道了歉,来人,上菜,喝酒!
不过郦食其高兴得太早了,别看他现在跟刘邦坐一快吃肉喝酒泡美女,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遇到刘邦不爽的时候,照样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搞跨了秦国,刘邦和项羽分赃不匀,两帮人打了起来。刘邦流氓出身,小时候架打得不少,一般人不是他对手,可要遇到项羽,挨揍的总是他。正面打不过,刘邦就想搞点歪门邪道,郦食其就给他出主意说,项羽人多势众,你当然不是他的对手,你得挖他的墙角,私底下给这些人好处,多封几个王,这样他们即使不站到你这边,也不会再帮项羽揍你了。
刘邦觉得这办法不错,就让郦食其放手去干。可郦食其前脚一走,后脚张良听说了就跑来劝刘邦,说搞这个分封制是不行的,事情只会越弄越糟。刘邦听了脊背直冒冷汗:“又是这个竖儒,专出馊主意,几乎坏我大事!”张良也是个儒生,不知道他听刘邦这么骂自己的同行,会是什么感想。
就这个动不动就满嘴粗口的臭毛病,很多人都不愿意跟着刘邦混。魏豹原来就是跟刘邦混的,后来觉得项羽势力更大,就换了老板。刘邦派人去做魏豹的思想工作,说刘氏股票现在虽然跌得比较厉害,可远期收益会相当好,你应该长线持有才对。可魏豹听了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刘邦太喜欢侮辱人,动不动就骂自己的部下,我可受不了。
当上皇帝以后,刘邦骂人就更不收敛了,他是老大,底下人也就只好忍了,个个开始修炼忍者神龟的功夫。到后来刘邦觉得只动口不动手的那叫君子,可我是流氓啊,除了继续“竖儒”以外,他还养成一新习惯,开会议论**大事的时候,老爱把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当便盆用,往里面撒尿。他倒是方便,不用跑厕所了,可那些儒生就倒霉了,每次上朝都得多准备一个帽子,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的“商山四皓”打死都不愿意来,人家好歹是名人,怎么能受这种侮辱,也只有郦食其这样要官不要脸的人才受得了。
刘邦当然也很郁闷,我缺点是不少,可我也有优点啊,骂人归骂人,可你要说的有道理,我还是会给你甜头吃的。比如说那个陆贾,**到晚在刘邦耳朵旁边念叨,老讲《诗经》么说,《尚书》怎么说,刘邦很烦这个,你不就是比我多念了几年书,拿到了一张大学文凭,至于成天到我跟前显摆吗?
心里不爽要是不骂人,那就不是刘邦了:“你爷爷我在马上打下了这份家业,你说那些有屁用!”陆贾就回答说,你是靠拳头打了天下,难道你还想用拳头来治理天下?刘邦觉得是有点道理,马上就拍着陆贾的肩膀说,你说得很对,现在有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去把你的那一套都写下来……刘邦玩起变脸来很职业啊,从一脸愤怒到眉开眼笑只需要那么几秒钟,看来在巴蜀待过的人就是不一样。
汉高帝七年,北边的匈奴想来打秋风捞点好处,刘邦一边派使臣去谈判,顺便搞搞间谍活动,一边准备派兵征讨,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流氓都懂。
匈奴人也有点鬼聪明,故意只把老弱病残拿出来,所以这些使臣回来都说匈奴不怎么样,揍他们那是轻松加愉快。只有一个叫刘敬的看出匈奴这点鬼名堂,就劝刘邦不要打。可能是他话说急了点,刘邦听着不舒服,一言不合脏话就喷涌而出:“你这齐国杂种!凭着两片臭嘴捞得官做你就翘尾巴,今天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把人一关,刘邦就带着小弟们出发了,他要用辉煌的胜利来扇刘敬的嘴巴。结果大家都知道,刘邦一到平城,就被匈奴围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后才得以脱身。回来之后,他马上释放刘敬,同时赏赐给他食邑二千户,并封他做了建信侯。
刘邦在世时骂人无数,死后自己也免不了被别人骂,魏晋时*嚣张的阮籍就骂他“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可不管刘邦怎样骂人,对手底人下还是相当不错的,否则那些小弟也不会死心塌地地跟他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