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采购也称全球采购或者跨国采购(虽然有很多理论研究者把它区’分为国际采购、全球采购和跨国采购,认为它们涉及不同的领域。但笔者从广义的角度交叉相互使用,把它们当作一个概念),指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供应商,寻找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货物与服务),它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渠道和国际贸易方式。
当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国际采购网络迅速向中国延伸。资料表明÷,近两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年采购额已突破千亿美元,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从宏观层面来看,跨国公司的国际采购对中国的经济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也使中国的经济面临着挑战。
首先,国际采购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能对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出口结构的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非常重要:扩大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非常关键的领域。因此,国际采购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渠道和贸易方式,将为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结构更多的是依赖初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而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产品,依靠传统的贸易公司和企业自营出口开拓市场,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很难进入到国际生产和国际市场的主流领域。因此,利用国际性采购活动和国际采购网络体系可以使中国很多有竞争能力的制造业产品进入到国际市场,从而真正推动有附加价值的和有竞争能力的产品的出口,进而推动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
其次,更为重要的和更为积极的意义在于其对中国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都处在一个新的调整过程中,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形成。这就使得当前中国的经济结构特征既要从自身经济发展要求来进行主动的调整,也需要在国际分工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早作选择。因此,国内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并纳入国际采购网络,可能会尽快赢得一些有利的竞争地位,并进而占据国际性市场,从而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既能够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也能够适应国际市场发展的需求,为中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广泛的市场发展空间。
*后,国际采购能够有效地促进和维持中国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因为,国际采购进入中国市场,实际上是给中国企业,特别是过去一直在国内市场进行经营和竞争的企业带来直接的国际竞争。那么,这种国际竞争将迫使国内企业采取符合国际市场规则、更加规范的竞争手段来寻求企业的发展,逐步走出以恶性价格竞争、依靠政府维持地区性或行业性的垄断而获得市场优势的低层次竞争怪圈,使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水平得到提高,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际采购活动进入中国,也对中国企业和经济政策、贸易制度提出了许多挑战。例如,企业的产品种类、质量与标准能否满足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和国际市场的要求,企业如何了解和适应国际采购的规则和方法,国内相关服务行业和基础设施是否能够适应国际采购**运作的要求,经济体制和贸易政策中还存在着那些不利于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内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