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开始学习经济学
1 经济学是什么
使人更理智的一门学问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的精华之处就在于直面稀缺性的现实存在,进而探索社会如何才能*好地配置资源。
稀缺性不稀缺
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也许我们可以假想有这样一个不存在稀缺性的社会,所有的物品都可以无限制地生产,换句话说,所有人的欲望都可以得到完全的满足。人们可以得到任何想拥有的东西,不再有我们现在的担忧——房价飙升、**保健昂贵、环境污染,甚至不必担心失恋和变老,因为这些都不再成为问题。
在这个理想的国度里,所有的物品和资源全部免费,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如撒哈拉沙漠上的沙子和休闲海滩边的海水;这里也不再存在市场和供求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则现今的经济学全无用武之地。
但在现实的社会里,稀缺性是人们时时刻刻要面对的问题,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穷国政府为把有限的收入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教育方面而争论不休,富国政府为把收入用于国防还是社会福利辩论不止;穷人在为一日三餐担心时,富人在考虑打桥牌还是打高尔夫球。穷富的境况使人的需求有所不同,但稀缺性的存在则是一定的。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人类可以拥有的物品和自然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总有被人类用完的**,野生动植物、纯净的空气、水和寿命也是有限的,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欲望却是无穷的,并且永远没有彻底满足的时候。
提**率,经济学的动力
鉴于人类欲望的无穷和资源的有限这一根本性矛盾,就任何经济活动而言,*重要的事情就是利用有限的物品和资源创造*大的效用。这就涉及一个核心概念——效率。效率是指*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经济学的两在核心概念:稀缺性与效率
稀缺性
稀缺性是经济学*为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它要找到一种合理分配稀缺资源的有效途径。
水资源的有限体现了经济学中的稀缺性问题,而在分配水资源时,先满足*需要水的人或物,则体现了经济学的另一核心——效率。
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多的东西。学习经济学有利于不断提高人们的效率。
在经济学越来越变成一种显学的今天,很多人可能都会问学习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能赚钱吗?能更好地经营企业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非经济学家学经济学,至少会有以下三大好处:
换一个角度,重新拥有好奇心
在生活中,人们会有意或无意碰到许许多多的迷惑:为什么全国各大明星城市房价会上涨得这么厉害?为什么周杰伦等明星的片酬如此之高?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工作不好找?为什么中国污染会这样严重?为什么有些**的国民那么富有,另外一些**的国民却那么贫穷?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相信你读完本书后,一定可以受到启发,找到想要的答案。
通往智慧和富有的路上,请带上经济学
在人的一生当中,没有谁能够摆脱无情的经济学规律的缠绕,光是无数的决策就够让人头痛的了。例如:大学毕业后,你要决定是就业还是考研。在刚刚工作时,你还面临着对终身职业的选择。在有了积蓄后,你得决定用来消费、储蓄和投资的比重。在你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后,你又面临着产量、价格的定位以及企业管理等问题。这些人生中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也许只有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才能找到一个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学习经济学不一定能让你变成天才和富人,但它的确可以为让你变得更聪明和更富有提供一臂之力。
指点江山,经济学大有用武之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公民,每个人都有责任对政府政策进行建议,但前提是要能懂得政策背景和意义。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很多政策的深层内涵,使你除了从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评判外,还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作出自己的思考。
经济学所讨论的问题巨细无遗,如果以后你谈论什么问题都能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是不是会让你说得更过瘾呢?
2 决策原理
经济人如何做决策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在许多事情上作出权衡取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我们必须放弃的东西,就叫做机会成本。
摆脱不了的权衡取舍
我们的世界是很奇妙的,它既不能让我们随心所欲,但也不至于让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每个人面前都有着可供选择的余地。因此,人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就必须放弃另外可供他选择的一种或多种东西。*残酷的是为了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必须忍痛割爱,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以一人如何配置他*宝贵的时间资源为例:他可以选择在周六陪同家人去郊区游玩,周日和同事去健身俱乐部,这样既可增强与家人的感情,也可以使身体得到放松,但这样也会使得他放弃原本可以将双休日用于兼职而得到的额外收入。
个人如此,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例如,社会在高增长和环保之间也面临着权衡取舍。随着污染越来越严重,政府颁布法律规定增加税收来治理污染,这使企业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成本增加了,利润下降了,因此支付给人们的工资也可能低了很多。环境的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以人们的收入减少的代价换来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面临着权衡取舍。重视这一现象的存在,是人们做出良好决策的前提条件。
被忽略的机会成本
人们选择某种东西的成本,在经济学家看来,不过是为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做决策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其成本和收益,不过其中也有很多隐性的成本,易于被人们忽视。例如,高中毕业的孩子得考虑是否该上大学。上大学可以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但成本也不少,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加起来并不少,此外还有一样重要的成本——时间。许多农村的孩子家境贫困,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打工,那么可以很快改善家境,但如果上学,不赚反亏,这才是他们受教育的*大成本。经济学家把这种为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叫做机会成本。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明星运动员,一定要等到退役后才上大学——因为机会成本太大。
人人都有边际量
人们做决策时还会考虑到边际量这个重要因素。“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有一个民间笑话能有助于理解这个概念:一个农夫,干完农活后回家,肚子饿极了。老婆给他准备好了馒头,他抓起就吃,一连吃五个才饱。这时他悔恨地说:“早知道这样,我一开始就吃这第五个馒头得了。”
这个故事颇能让人会心一笑。以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故事阐述的正是边际量的微妙变化。**个馒头效用*大,可以使人免于饿死。以后馒头的效用递减,以至于变为负数。对于一个社会同样也是这样。社会总财富在一定时期是一定的,但是如果社会的贫富分化太严重的话,就使社会总财富的效用达不到*大化。因为富人拥有100万美元之后,再增加1000美元的收入对他来说不能增加多大效用。然而,这增加的1000美元如果给了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那么效用可以增加很多——饥饿得到免除,疾病能得到救冶,孩人可以上得起学等。所以,在西方社会,人们以在巨富中死去为人生*大的耻辱,一些富人逼着**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以此来救济**的穷人,大力援助**公共事业。可见考虑到边际量,有助于人们更理性地对待**。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客观事物的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有较大改变。换句话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美国有一个曲折离奇的**带的故事,*能说明这个问题。那是20个世纪60年代,社会对**事故的关注,使人们对**带的作用重视起来。美国颁布了**带法,一时间**带成了所有新汽车的标准配备。**带的广泛运用使人们特别是司机在发生重大车祸时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了。但是当司机普遍知道**带能降低车祸带给他们的损失时,他们受到了激励——开始更放肆地开车。确切的数据显示,这条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却增加了不少。
3.交易原理
为什么交易是互惠的?
交易似乎有一种魔法,它能让双方变出比交易前更多的东西来。市场也有特别的魔力,使人们在自利的同时变得可能利他。此外,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每个**都有自己的支柱企业,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生产着相同的产品,争夺着相同的顾客,有时这种竞争会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这种情况的确有点像体育赛事,一方的赢是以另一方的输为代价的。但交易就不能互惠吗?
贸易带来多赢
**之间的贸易能使所有**一起变得更好,双赢或者多赢是完全有可能的。
为了使论述更清晰,考虑到家庭是**的基本构成单位,我们可以借用家庭之间的关系来说明。假设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家庭,一个是奶牛专业户,一个是种粮专业户。如果两个家庭断绝贸易,那么养奶牛的专业户能够**率地生产牛奶,却还得低效地种地以自用。种粮专业户能够**率地生产粮食,却还得低效地生产牛奶以自用。然而假如两户人家能够贸易的话,牛奶和粮食互换,使得牛奶只归奶牛专业户生产,粮食只归种粮专业户生产,那么两家的生产成本同时降下来,而生活质量一起升上去。
由此可见,贸易的存在,不但可以使每一个家庭能够有机会从事自己*擅长的事情,而且可以让所有家庭用很低的成本换取其他家庭的物品和劳务,使生活品质得到*大改善。贸易既能提高每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也能为所有家庭生活的改善作出自己的贡献。
**不过是扩大化的家庭而已,**与**间的贸易往来,同样可以使它们共同获益。在贸易中,每个**都从事*擅长的各种物品和劳务,优势互补原则使它们在贸易中获取*大利益。事实上,贸易自由也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越来越多的**紧密相连。许多***的大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等被国际贸易推动着逐渐成为世界的经济**。在这一潮流中,中国成为一座新的世界工厂,为世界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市场有一种特别的魔力
世界上的制度成千上万,但只有“市场经济”这种制度历经考验,留存至今。现代经济学的开山祖师亚当•斯密*先倡导自由市场,他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他还补充说:“他通常……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它(市场)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处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换句话说,亚当•斯密强调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不断调整着人们的经济活动,而且价格就是用来指引经济活动的工具。人们在考虑到自己行动的成本和收益的前提下,不知不觉实现了整个社会的福利*大化。这一点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大量的个体——企业和家庭在物品和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分散的无数个个体的决策来实现的。
政府调节有优势
看不见的手尽管如此伟大,但它仍然会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它未能完善的地方就得靠政府上马,所以说政府有时能改善市场。
市场经济是一种制度,它需要政府对这种无形的制度进行保障。市场经济的前提是拥有产权,经济个体并不能总是有效维护自己的产权。政府提供的警察和法庭,能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时,市场经济只能促进经济的效率,把经济这块蛋糕做大。至于经济分配的公平,仍然需要政府来维持。
市场在一般条件下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但情况总有例外,这就叫市场失灵。外部性和市场势力是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是经济个体对旁观者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明显的例子是污染和技术发明。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个体如果不能得到处罚,那么污染将变本加厉,以至于不再适合市场的存在。而技术的发明如不能得到专利保护,也没有回报,那么社会进步的创新之源就要枯竭了。此外,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政府还需要启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调控。
4 运行原理
整体经济在以怎样的方式运转
生产率对一个**的贫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如果政府想用多发行货币的方式来增加财富和就业率,很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劳动生产率,**贫富分化的基点
就生活水平来说,世界各国有天壤之别。2006年世界上收入*高的**为卢森堡,达到人均43940美元,中国香港人均收入达到25430美元,而非洲**乌干达的人均收入只有240美元,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其实,不需要在国际之间作对比,这种平均收入水平的差距,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就经常可以体会出来。富人衣着光鲜,浑身**,开着自己的轿车,出入场所均为**消费区,拥有更好的**保健,时间和**相对自由;穷人一日三餐简单得多,出外旅游还得靠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时间和**相对没那么自由。
生活水平的差距,从历史上看也可以很明显。20世纪改革开放之初,一个家庭能拥有电视机、冰箱等电器,就可以称得上“小康家庭”,并让其他家庭羡慕。但到了今天,如果没有房子,就算拥有流行的全套电器,也算不了什么。
什么原因导致了不同的**、不同的时期人们生活水平表现出来的极大差异?如果不考虑战争侵略、文化背景等因素,也许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三个字——生产率。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结到生产率上,换句话说,就是每个**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物品和劳务量有差距。生产率高的**,工人生产的物品和劳务就多,人们能享受的也就更多;反之就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