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绪论
**节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广泛吸收了环境科学、物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营养,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资源和环境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拓展了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内容,使人们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添加了经济学分析视角;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学在更为
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其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这对于人类摆脱资源与环境危机、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早期的资源环境经济思想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历史虽然很短,但是资源与环境问题被纳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却一直可以追溯至古典经济学的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家所处的时代,社会发展仍以农业为主,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刚刚开始,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破坏的影响尚不明显,因此资源和环境问题并未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自然也并不是古典经济学所关注的**。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方
面,围绕着土地等自然资源的产出率进行研究。如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基者威廉·配第(W.Petty)就已认识到自然条件对财富的制约,提出了**的“劳动为财富之父,土地为财富之母”的论断。因此,古典经济学家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关注与自然资源与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马尔萨斯、李嘉图、穆勒是*早对环境问题进行经济学思考的学者。
亚当·斯密(Smith)的经济思想反映了古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而这位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却忽视了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斯密认为分工和资本积累足以克服土地稀缺程度提高而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资本积累的增加可以增加被雇佣的劳动者人数而避免人口过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