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气候人类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气候人类学

  • 作者:尹仑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34241
  •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 页数:255
  • 定价:¥4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3034241
    • 作者
    • 页数
      255
    • 出版时间
      2015年06月01日
    • 定价
      ¥4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自然科学领域针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若干研究成果。不过,当今的气候变化并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而是文化现象,即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因人类活动而导致气候不同程度的变化,历史不乏例证,现实更为突出。所以,气候变化不能看做仅仅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还必须有研究人类社会和行为的社会科学的参与。在国际学界,一些敏锐的社会科学者、包括民族学人类学者已经捷足先登,无论在理论方法还是在区域和个案研究方面,均已取得进展。
    目录
    目 录


    第1章 气候人类学的研究理论
    1.1 气候人类学的理论与发展
    1.1.1 气候的人类学研究概论
    1.1.2 早期的气候文化论
    1.1.3 气候人类学的定义
    1.1.4 气候人类学的研究**
    1.1.5 气候人类学的发展趋势
    1.2 气候的人类学研究背景
    1.3 气候的人类学研究动态
    1.3.1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气候变化
    1.3.2 气候的传统知识
    1.3.3 气候变化与传统生计方式
    1.3.4 传统知识与气候变化的适应
    1.3.5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的学科研究
    1.3.6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关联研究的趋势
    1.4 气候人类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1.4.1 气候变化
    1.4.2 传统知识
    1.4.3 生物多样性
    1.4.4 适应
    1.5 生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相关传统知识的分类体系和框架
    1.6气候灾害的人类学研究理论与发展
    1.6.1气候和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概述
    1.6.2气候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流派
    1.6.3气候灾害的人类学研究**
    1.6.4气候灾害的人类学研究发展趋势
    1.6.5气候灾害的人类学研究意义
    1.6.6 小结
    1.7 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研究理论与发展
    1.7.1 气候变化与社会性别相关研究的述评
    1.7.2 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研究之内涵和结构
    1.7.3 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研究之**和内容
    1.7.4 气候变化的社会性别研究之发展趋势
    1.7.5 小结
    1.8 气候变化的民族生态权力研究理论与发展
    1.8.1国际相关民族生态权利的述评
    1.8.2气候变化与民族生态权利研究概说
    1.8.3 气候变化与民族生态权利的现状
    1.8.4 气候变化与民族生态权利的发展趋势
    1.9 气候文化的研究理论与发展
    1.9.1中国传统文化对气候的认识和理解
    1.9.2气候与文化研究的述评
    1.9.3气候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9.4气候文化的研究领域
    1.9.5气候文化的研究方法
    第2章 气候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2.1对传统民族志田野调查方法的反思
    2.2气候人类学的转型知识研究
    2.2.1 以传统知识为核心的跨学科综合研究
    2.2.2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社区研究
    2.3气候人类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2.4 研究区域
    2.4.1 区域概况
    2.4.2 选点意义
    2.5 研究框架
    2.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5.2 研究内容
    2.5.3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2.5.4 研究方法
    2.5.5 问卷设计
    2.5.6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第3章 气候人类学的研究案例——云南省德钦县气候变化与藏族传统知识的关系
    3.1 德钦县1991-2010年气候变化特征
    3.1.1 德钦20年气温变化特征
    3.1.2 年降水量、降水日数特征变化分析
    3.1.3 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年*小相对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
    3.1.4小结
    3.2 德钦县近50年来的**气候灾害
    3.2.1 德钦县的旱灾
    3.2.2 德钦县的水灾
    3.2.3 德钦县的雪灾
    3.2.4 德钦县的次生气候灾害
    3.2.5 德钦县**气候灾害的特点和趋势
    3.3 德钦县藏族关于气候变化及其灾害的传统知识
    3.3.1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
    3.3.2 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及其差异性
    3.3.3 对气候灾害相关的认知
    3.3.4 **气候灾害认知的差异性
    3.4 讨论和结论
    3.4.1 关于气候和气候变化的传统知识
    3.4.2 传统知识与**气候灾害的关系特征
    第4章 气候变化对德钦县藏族传统知识的影响
    4.1 气候变化对传统利用生物遗传资源知识的影响
    4.1.1 传统利用牧草资源知识
    4.1.2 气候变化对牧草资源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1.3 气候变化对传统利用牧草资源知识和轮牧方式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2 气候变化对传统利用**生物资源知识的影响
    4.2.1 藏医药**生物资源知识
    4.2.2 气候变化对藏医药植物资源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3 气候变化对传统技术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4.3.1 传统畜牧业生计方式
    4.3.2 气候变化对牲畜育种知识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3.3 气候变化对牧草物候知识和转场技术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3.4 气候变化对牲畜疾病知识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4 气候变化对传统文化与习惯法的影响
    4.4.1 神山信仰中的气候变化
    4.4.2 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信仰仪式
    4.4.3 气候变化对神山信仰仪式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5 气候变化对传统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
    4.5.1 松茸产品
    4.5.2 气候变化对松茸产品影响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4.6 讨论和结论
    第5章 传统知识与适应气候变化
    5.1 传统利用生物及遗传资源知识适应气候变化
    5.1.1 草地共管与传统牧草资源知识的应用
    5.1.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5.1.3 小结
    5.2 传统利用**生物资源知识适应气候变化
    5.2.1 退牧还草与传统藏医**生物资源知识的应用
    5.2.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5.2.3 小结
    5.3 传统技术暨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适应气候变化
    5.3.1 参与式技术发展与传统兽医技术的应用
    5.3.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5.3.3 小结
    5.4 传统文化暨习惯法适应气候变化
    5.4.1 藏族传统神山信仰
    5.4.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5.4.3 小结
    5.5 传统地理标志产品与适应气候变化
    5.5.1 传统社区资源管理机制
    5.5.2 适应气候变化的举措
    5.5.3 小结
    5.6 讨论和结论
    5.6.1传统知识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5.6.2传统知识适应气候变化的步骤
    第6章 讨论和展望
    6.1 讨论
    6.1.1 与气候和气候变化相关的传统知识
    6.1.2 气候变化对传统知识的影响
    6.1.3 传统知识与适应气候变化
    6.2 研究创新
    6.2.1 气候变化与传统知识研究理论的探索
    6.2.2 传统知识定量分析和研究方法的探索
    6.2.3 与气候相关传统知识分类的探索
    6.3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编辑推荐语
    气候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 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本著作从定义、理论、研究**、发展趋向和田野调查案例等方面对气候人类学进行了述评和探讨。气候人类学是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人与气候之间的文化关系、气候变化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及其适应等问题的一门学科。研究目的是为人类认识、利用、改变、适应和维护气候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及其灾害提供正确的认识与方法,核心是对气候进行文化构建。跨学科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探讨和创新是未来气候人类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