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QQ咨询:
有路璐璐: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 作者:王拥军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25899
  •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01日
  • 页数:296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成功当选为德国总理,成为德国历史上**位女总理,更传奇的是她在2009年和2013年的大选中成功连任,成为连任三届的女总理。**位女总理和连任三届的女总理都给默克尔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关于默克尔,人们有太多的疑问,例如:她做为牧师的女儿为什么会选择神学?是什么促使她放弃科研工作投身政治?她如何做到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从政治菜鸟成长为德国总理?……本书带您走进默克尔的世界,展现其实干家、女汉子的独特风采。
    荣膺2014年《财富》“全球50位*伟大**”排行榜第二位,将默克尔推向了政治生涯的**。本书真实还原这位女政治家的传奇人生,解读这位整个欧洲发号施令者的内心隐秘,为读者提供*佳的励志读本。 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得更强大_王拥军_**编译出版社_
    文章节选
    默克尔的父亲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个执着、睿智的人,与父亲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默克尔深受父亲**品质的感染。在日后独自拼搏的岁月里,她将父亲遗传给她的品质不断升华,面对困难她总能知难而进,只要梦想还在她就不会停止奋进的脚步。
    霍斯特·卡斯纳在德国*混乱之时,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决然的“逆流而上”,选择举家迁居民主德国。他之所以做出如此疯狂的举动是因为他拥有一个远大的梦想,那就是为自己支持的两大信仰寻找结合点,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督教。当时民主德国崇尚无神论的现实条件无疑是不适合神职人员生存的。霍斯特·卡斯纳对一家人在民主德国可能遇到的困难心知肚明,但是他没有退缩,他是一个执着的人,认定的事情不到山穷水尽是**不会更改的。他也是心理强大的人,能够在千难万险前依然守护自己的梦想。
    人的一生总需要几次执着,执着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是在正确的方向中不停前进。因为执着,困难不再势不可挡;因为执着,梦想不再遥不可及;因为执着,前途不再迷茫无望。只有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然而,选择了执着就是在旅途中选择了坎坷崎岖,在攀援中选择了悬崖峭壁,在航向中选择了荒凉孤岛。只有那些心理强大的人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即使一个人对梦想有再执着的渴望,也会在困难面前半途而废。霍斯特·卡斯纳是一个拥有坚定信念的人,他执着于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下基督教的理想,并敢于为这个理想放弃舒适的生活、优厚的待遇和崇高的社会地位。
    执着于梦想并不等于一味的固执己见、冥顽不灵。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愚昧的人一味蛮干,死钻牛角尖,结果四处碰壁,*终落得一事无成;而智慧的人懂得变通,懂得如何迂回地实现目标。执着与固执只是一念之差,结果却迥然不同。执着帮助人们实现梦想,固执却让人走向死胡同。所以,面对无法克服的困难时,如何选择,至关重要。霍斯特·卡斯纳是睿智的人,他执着于梦想,也懂得梦想可以通过迂回的道路实现。
    卡斯纳牧师力求创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基督教,就是希望社会主义**的执政者能够与基督教和平共处,相互接纳。这在当时的民主德国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20世纪中期,共产主义理论尚未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才刚刚起步,对无神论的崇拜让民主德国政府全面排斥所有宗教。民主德国政府的这一政策引来了宗教人士的不满,当时许多地区的大主教都完全不承认民主德国政府。为了应对大主教们对民主德国的负面宣传,在政府的支持下,白湖工作小组成立。小组的工作内容是拉拢教内人士放弃教内事务、支持民主德国。在白湖工作小组的不断活动下,基督教内部的分裂越来越大,政府与教会的矛盾冲突也日渐尖锐。在这样的情况下,卡斯纳牧师别说为理想奋斗了,甚至连自己和家人的安定生活都无法维持。
    在宗教界,卡斯纳牧师并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自从调到瓦尔德霍夫之后,他就开始创办神学院。通过不懈努力,卡斯纳牧师的神学院成为民主德国一个培养助理牧师和培训牧师的重要机构,很多神学家无论是进修,还是在第二次**神学考试前、当助理牧师的学习期间,都得到滕普林来。勃兰登堡的每一个牧师在学习期间或长或短都在瓦尔德霍夫待过一段时间,他们在这里跟卡斯纳牧师学讲道。可以说,东德,乃至全德国的大部分牧师,都是卡斯纳牧师的学生。更让民主德国政府忌惮的是,卡斯纳牧师的这个神学院一直由西部教会资助,因此,卡斯纳一家成为民主德国**部**调查的对象。默克尔曾回忆说:“小时候,父母总是告诉我们该怎样与****部的人打交道。我们都知道,在面对这些人时,如何才能得体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东德**部在对卡斯纳牧师保持警惕的同时,还想尽办法要拉拢他,因为卡斯纳牧师在教会内部有很好的关系网,并因此获得“红色卡斯纳”的绰号。舍恩黑尔大主教对卡斯纳非常欣赏,不但亲自对其工作进行调动,对卡斯纳牧师的意见他总能给与考虑。1974年9月27日至10月1日在波茨坦举行的民主德国基督教会联盟代表大会上,舍恩黑尔做了一个题为“教会作为学习者的共同体”的报告,而卡斯纳做了补充报告,由此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所以,民主德国政府认为,如果能够拉拢卡斯纳牧师,那么白湖工作小组的工作就容易多了。
    睿智的卡斯纳牧师没有因为民主德国对教会的封杀而全面反对政府,也没有因为被政府拉拢而放弃信仰。他仍旧孜孜不倦地寻求社会主义制度与基督教之间的*佳结合点,他一方面尽*大努力培育神职人员、主持各种教内事务,另一方面在不违背信仰的前提下和政府合作,力求教会与政府的和平相处。比如,他在1962年开始参加选举,随后接受了全国阵线“教会小组”的邀请,还发表了自己的演说。但是,在对于青少年要参加政府性质的成人礼,还是宗教性质的“坚信礼”,他始终坚持信仰是自由的,青少年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所以,默克尔没有参加政府举行的成人礼,而是在滕普林的圣玛丽亚教堂接受了汉斯·格奥尔格·施拉姆大教长为其主持的“坚信礼”。
    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在朝夕相处中父母的处事态度、为人性格会深深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卡斯纳牧师在对待梦想上的执着和睿智深深地影响着默克尔,当梦想的种子飘落到默克尔的心田后,她也像父亲那样为梦想坚守着,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只要有征服的希望,她就**不会退缩。她也和父亲一样睿智,懂得通过迂回的道路也能够实现梦想。
    虽说父母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形式的教育效果都要明显,但是什么样的父母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并不是**的。孩子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倾向也非常重要。聪明的孩子总有很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并能从生活环境中汲取一切有利养分。小默克尔就是这样聪明的孩子,父母的智慧被她很好地学习,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充分发挥。




    5.温柔的母亲教会她坚强隐忍


    母亲的怀抱是抵挡一切风暴的港湾;母亲的笑容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母亲的言语是滋润万物的甘霖。外表坚强的母亲总是有着融化一切悲伤的温柔,母亲不仅给与我们生命,照顾我们成长,还传授我们获取幸福的秘诀。默克尔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智慧的母亲,她给予默克尔无微不至的关怀,教会默克尔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阳光,也让默克尔懂得对于生活突如其来的不幸,有时候坦然接受才是明智之举。
    默克尔的母亲赫尔林德·卡斯纳是汉堡人,出身于富裕人家,并受过良好的教育,可以算得上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大学毕业以后,赫尔林德在联邦德国的一所学校教授英语和拉丁语。由于知识渊博、和善温柔,赫尔林德非常受学生们的爱戴。工作没有多久的赫尔林德结婚了,因为全家人对宗教的虔诚,她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霍斯特·卡斯纳。卡斯纳太太的亲朋好友都非常羡慕她,因为卡斯纳牧师不但人好,所从事的工作在联邦德国也非常受尊重。刚结婚的那段日子,可以说是卡斯纳夫妇*快乐、*无忧无虑的时光。但是,这样美好的日子很快就被卡斯纳牧师移居东德的想法打乱。
    对于卡斯纳牧师的想法,卡斯纳太太起初是并不愿意的,她考虑到东德对基督教的压制,意识到牧师家庭的生活肯定举步维艰。她和丈夫还可以忍受这些苦难,毕竟任何人的梦想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但是怀中刚出生的女儿呢,这么可爱纯洁的孩子不应该从小生活在苦难中。另外,她还舍不得她那些懂事乖巧的学生和相处和睦的同事,或许到东德之后她就不能再做老师,即使还可以教学生,这样乖巧懂事的学生也是可遇而不可求。还有她年迈的父母、刚刚成人的兄弟姐妹,都让她割舍不下。
    然而,卡斯纳牧师对梦想的执着和渴望让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东德,他不可能因为妻子的犹豫而改变初衷,对梦想的狂热也让他无暇顾及妻子的感受。*终,卡斯纳太太对丈夫的爱代替了一切,她毅然放弃心中的各种不舍,默默擦干眼泪随着丈夫背井离乡。
    多年后,默克尔回忆起母亲的决定还是非常感动。当卡斯纳太太遇到卡斯纳牧师之后,爱情就成了她**的信仰。这个坚强的女人为了爱情、为了信仰,割舍了太多太多。放弃是一种勇气,为了心中所想,学会放弃才能够获得更多。
    上帝没有被卡斯纳太太对爱情的无私奉献而感动,反而剥夺了她更多珍贵的东西。崇尚无神论的民主德国政府对牧师家庭非常忌惮,牧师家属的一切行为都会被慎重处理。当小默克尔稍微懂事后,卡斯纳太太开始出门找工作。但是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纳她,原因仅仅是他们不需要老师。卡斯纳太太非常纳闷:明明有好几所学校办学条件非常差,不可能不缺老师。倔强的卡斯纳太太打算到当地政府部门问清楚。接待的公务员告诉她,在东德,牧师家属是不被允许进入教育界的。更何况卡斯纳太太还有西德背景,想成为教师就更加困难了。
    回到家后,卡斯纳太太将自己关在卧室里,不让别人打扰。半天之后,她高高兴兴地走出来,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乐观的她抱起小默克尔说:“从今天起,妈妈的任务就是全心全意照顾你和爸爸。为心爱的人洗衣做饭、整理房间,再养养小动物、种些蔬果不是也很幸福吗?”卡斯纳太太的自我治愈能力非常强,她是一位乐观的母亲。这种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默克尔。从此,卡斯纳太太开始了家庭主妇的生活,这对于默克尔和后来出生的弟弟妹妹来说无疑是天赐福音——妈妈有更多的时间照顾他们了。默克尔回忆说:“每天放学后,我都和母亲聊一两个小时,把什么都讲给她听。我至今感谢我的父母使我们在家里能有这样的机会。”
    1957年弟弟马库斯出生,1964年妹妹伊蕾娜出生,卡斯纳太太精心照顾这些小家伙长大,并乐于对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教育。她深知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知道其中需要相当的技巧。默克尔和弟弟妹妹早期得到的大部分教育都来自于母亲。
    卡斯纳太太深知牧师的孩子在民主德国会受到歧视,为了帮助孩子们走出困境,她要求每个孩子在回家之后都告诉自己在学校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惑。她总是教育孩子要正视这些歧视,积极地面对,并且做得比其他孩子更好。她担心孩子们会因为别人的歧视而变得自卑、内向,因此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交际能力。从默克尔和弟弟妹妹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开始,卡斯纳太太就开始锻炼他们。比如,到镇上把鸡蛋卖掉、买羊奶回来等类似的事情,默克尔和弟弟妹妹刚上小学就已经可以完成。这让他们无比自豪,也练就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卡斯纳夫人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诱导,希望他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心和意志,以及不怕困难、不断前进的努力和决心。
    做家庭主妇的日子对于卡斯纳太太来说是一种蛰伏,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30多年之后,她依然渴望*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在两德统一稍有眉目时,她便加入了社民党,开始投身政治。1993年,卡斯纳太太竟成功当选为滕普林的市议会议员。任期满后,她开始回归了本职,在滕普林的业余大学里教授英语。
    对于大多数童年生活并没有那么容易的人来说,母亲教会我们的总是坚强和隐忍。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面前,生命总是如此不堪一击,母亲*深沉的本能就是保护下一代,不仅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衣食可以健康成长,还要教育他们阳光、乐观、幸福地生活。每一位伟大的母亲都懂得如何让孩子的心灵变得充实、富有、强大,懂得如何教会孩子面对生活的艰难坎坷。
    卡斯纳太太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她巧妙地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内心和意志。默克尔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坚强和隐忍。面对生活的逆境,只有乐观、坚强地面对才会有出路。而人生有些时候并不适合锋芒毕露,隐忍是为了更好地爆发。




    6.发挥优势,隐藏弱势,聪明人的不二选择



    从小默克尔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花样滑冰运动员或芭蕾舞演员,这个梦想起源于一次圣诞晚会。那一年,默克尔刚刚四岁,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了瓦尔德霍夫的圣诞晚会。那是一场非常盛大的晚会,主办方请来了全州众多名人参加演出,其中就有花样滑冰和芭蕾舞表演。小默克尔被滑冰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曼妙的身姿、优美的舞步以及梦幻般的演出服装所震撼,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舞台上的精灵。然而,默克尔的自身条件似乎并不适合走运动员或者舞蹈演员这条路。
    默克尔的平衡能力非常差。当同龄的小朋友都已经能够奔跑跳跃时,默克尔甚至还不能独自走几步。曾经一度,卡斯纳夫妇认为默克尔患有腿疾,带着她看遍了全州的医生,所有的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都是一样的:不用担心,只需等待。终于,三岁的默克尔学会了走路,可以独自走出几步,但是,大部分时间她还是要牵着父母的衣角,因为一旦多走几步,她就会摔得鼻青脸肿。在小弟弟出生之后,默克尔终于可以独自走路,然而上下楼梯依旧是难题,她总会因为迈得太多或高度不当而直接从楼梯上滚下来。自从弟弟学会走路后,家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默克尔总是指挥比自己小三岁的弟弟楼上楼下地到处跑,而自己则常常一整天都不上楼或者下楼。为了让弟弟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服务,她总是拿一些糖果、甜点来拉拢弟弟。此时,默克尔的政治才能已经显现,年仅四五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各取所需。
    当弟弟已经长大,不愿意被姐姐控制时,默克尔不得不自己面对上下楼梯的难题,她每一次都得把要走的路预先做周密思考,以保证自己不会或者少摔跤。这种深思熟虑的习惯让默克尔一生受益匪浅,成年后的默克尔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够三思而后行,从来没有因为冲动而犯错。
    默克尔在运动方面的缺陷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小学已经毕业,她对楼梯还是非常忌惮。如此差的平衡能力,让默克尔的体育成绩一塌糊涂,因为体育课,默克尔不知道伤心哭泣过多少次。成年后的默克尔提起体育课总是苦笑:“在体育课上,我是那种能在三米跳板上站一整节课,看着同学们在游泳池里玩,直到下课都不敢跳下去的人。”
    由于平衡能力上的缺陷,默克尔几乎是不可能从事运动或者舞蹈行业的。但是,倔强的默克尔非要为小时候的梦想努力一把,拗不过她的卡斯纳太太只好为她请了一位家庭舞蹈教师。结果上完**节课后,默克尔就把自己关在卧室不愿见人。
    吃饭时间到了,弟弟已经催促了默克尔三次,还不见她开门,母亲只好拿钥匙打开了房门,只见默克尔趴在床上已经哭成了泪人,母亲走到床边温柔地询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默克尔哽咽地说:“只是一个简单的旋转动作,别的小朋友都能轻松地完成,而我却总是摔跤。我怎么可以这么笨呢?”
    母亲宠溺地笑了笑:“你从小就没有运动天赋,走路都经常摔跤,这些你是知道的。”
    “妈妈,我是不是很没有用?”小默克尔更加伤心。
    “如果你遇到一点困难就哭鼻子,那就真的很没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和不擅长的东西。就像让妈妈像爸爸那样去给年轻的牧师们讲学,妈妈肯定做不到;而让爸爸和我比英语、拉丁语,他又只能被我打败。你应该多利用你的优点。”母亲默默地为默克尔擦去泪水。
    “可是,我有什么优点呢?”
    “那就要你自己去发现了。”
    结束这次对话,默克尔觉得豁然开朗:既然在运动方面没有任何天赋,为什么非要强求呢?倒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
    吃过晚饭后,默克尔躺在床上开始思索自己的优势。默克尔学会说话非常早,别的小朋友还不会叫爸爸妈妈,她就可以说很长的句子了。三岁那年,母亲遇到一些麻烦事情,就把她送到汉堡的姥姥家。她在那里住了近三个月之后,竟然学会了一口地道的汉堡腔,经常用汉堡腔和朋友们开玩笑,让朋友们一头雾水。与人争辩,她总能毫不费力地打败对方。有一次,母亲在集市买东西的时候,受到老板的不公正待遇。性格温和的母亲并不愿意多做解释,默默地走开,可没走几步便听见默克尔和老板理论,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卡斯纳太太决定暂时不过去阻止她,听听女儿怎么争辩。结果,那位老板被默克尔批评得脸红脖子粗,连连向卡斯纳太太道歉。
    想到这里,默克尔心中有了新的目标。她开始将全部精力放在语言学课上。对于俄语,她尤其喜欢。她说,“俄语是一种美丽的语言,富于感情,像音乐,又伤感”。为了学好俄语,她甚至连早上等学校班车的时间都不愿意浪费。后来,成为基民盟主席的默克尔曾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普京对默克尔能熟练掌握他的母语非常钦佩��
    正如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任何瑕疵的美玉一样,****的人也只存在于童话中。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然而,上帝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一扇窗。所以,每个人又拥有不同的过人之处。可以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就取决于能否正确地看待自身的缺陷和优势。
    优点和缺点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我们不能因为优点狂妄,因为缺点自卑,而应该正确地看待优缺点。既然缺点人人都有,我们为什么要抱着缺点自怨自艾?倒不如换个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才是聪明人的不二选择。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的,但这是**不可能的。世间人总是千差万别,缺点不足随处可见。愚昧的人要么片面地放大自己的缺点,从而自怨自艾、破罐子破摔;要么无知地夸大自己的优点,从而为狂妄自大付出惨痛的代价。而聪明的人却知道扬长避短。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懂得如何隐藏弱势、发挥优势。默克尔就是这样一个智慧的人,扬长避短的本领帮助她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目录
    **章无忧童年——走进青瓦台的“平民公主”
    1961年,9岁的朴槿惠以总统女儿的身份走进青瓦台,这里记载了她对童年的种种回忆。在这里,她既享受了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还承受着总统女儿身份给自己带来的种种限制。啊,青瓦台,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地方!
    1.搬进父亲的总统府,朝夕相处却成为奢望002
    2.父亲的浪漫诗情,令她对未来充满热情006
    3.质朴低调的母亲影响了她一生011
    4.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015
    第二章初涉政治——吾家有女初长成
    不谙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懵懂的少女,而作为总统的女儿势必会让朴槿惠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初次登上外交舞台的朴槿惠,用自己的风度征服了所有人,迎来了“平民公主”的绚烂绽放。
    5.蜕变从这一刻开始020
    6.难忘的“饭桌大学”023
    7.大学生涯是一笔财富028
    8.朴家有女初绽放033
    9.法兰西留学岁月038
    第三章临危受命
    ——从“**公主”到“**夫人”的无奈转身
    面对母亲离世的噩耗,朴槿惠来不及悲伤便接过了“**夫人”的重担。临危受命时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游刃有余,朴槿惠顺利完成了从“**公主”到“**夫人”的转身。
    10.母亲,她的坚强后盾044
    11.放下悲痛,扛起重任048
    12.父亲无处言说的悲伤052
    13.无处不在的“政治课”055
    14.前途不管多迷茫,责任始终不抛弃059
    15.那些年,父亲影响了她将来的政治生活064
    16.接任“**夫人”069
    17.在其位,谋其政073
    18.早起的鸟儿有虫吃077
    19.父亲萌生退意081
    第四章韬光养晦——结水成冰的美丽是痛苦的蛰伏
    没有得到上天眷顾的朴槿惠再一次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这一次她褪去了总统女儿的光环,离开青瓦台,开始了长达18年的蛰伏生涯,只为了抓住机会,实现更有利的反击。
    20.噩耗袭来086
    21.*黑暗的日子090
    22.繁华落尽,人心薄凉093
    23.再难,也要扛起这个家098
    24.苦难中,她爱上了中华文化102
    25.学会感恩,做生活的强者105
    26.18年的蛰伏,增长的不仅仅是年龄108
    27.舍弃爱情和婚姻的女政治家111
    28.宽容他人的不**,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113
    29.信念让她坚持到*后一刻117
    第五章重返政坛——尽力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
    朴槿惠适时抓住契机,重返政治舞台。她以大国党为起点,开始重塑“**夫人”形象,致力于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她成为了为**服务的“三无女人”。
    30.韩国“金融风暴”下的新契机122
    31.东山再起,重返政治舞台125
    32.大邱大胜,成功当选国会议员129
    33.热情,实现梦想的不竭动力133
    34.力排众议访问朝鲜136
    35.面对排挤,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140
    36.洁身自好是*好的名片144
    37.亲民社交,对待民众亲切有礼148
    38.力推改革,韩国再次引起世界关注151
    39.良好形象是*值得信赖的宣传片155
    第六章参与竞选——将苦难当做朋友,将真实作为航标
    在激烈的国会选举中,朴槿惠将苦难当做朋友,将真实作为航标,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全部投入到为民众服务中去。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面对强劲的对手,她没有退缩,坚定勇敢地继续前行。
    40.帐篷党舍里走出的“选举女王”160
    41.“逐鹿中原”,成功**权力之巅164
    42.漫长而艰难的“党内厮杀”167
    43.人生在不断自我挑战中强大171
    44.“冰公主”的说话秘诀:多说话不如少说话175
    45.有时无声胜有声179
    46.实干家永远优于演说家183
    47.巧妙利用女性身份优势187
    48.劲敌面前口吐莲花的“三无女人”191
    第七章女承父业——韩国迈进全新的“朴槿惠时代”
    数十载的隐忍和坚持,朴槿惠终于重返青瓦台,使韩国进入了全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个目前将一生都“嫁”给**的女人终于得到了*后的奖赏,开始了带领韩国不断向前的发展之路。
    49.击败文在寅,竞选成功的*后一步196
    50.重返青瓦台,“朴槿惠时代”正式到来200
    51.“我胜利因为我忠于职守”203
    52.将一生“嫁”给**的女人207
    53.微笑,*温柔的杀手锏211
    54.“笔记本公主”的神秘笔记本215
    55.慎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219
    56.面对胜利切忌掉以轻心223
    第八章积极改革——“冰公主”火热的革新之路
    朴槿惠坚信自己的使命就是“创造新的希望”。“冰公主”也开始走起了火热的改革之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将革新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缔造韩国的共感时代。
    57.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228
    58.“我是朴槿惠,我为韩国创造新希望”232
    59.Nevergiveup,将改革进行到底236
    60.国民幸福是一切政策的前提240
    61.权力是一把双刃剑244
    62.高瞻远瞩,牵起未来的手248
    63.沟通,从信任开始,以信任结束251
    64.沉船事故后女总统的危机应对255
    65.中国梦连着韩国梦,朴槿惠邀请习主席访韩259
    附录
    朴槿惠就职演讲稿全文264
    朴槿惠清华演讲稿全文266

    **章牧师家庭中走出的奋进少女
    为了信仰,身为牧师的默克尔父亲移居民主德国。在那里,默克尔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平凡少女,她周围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女孩在若干年之后竟成为了德国**位女总理。
    1.出生在柏林墙筑起的特殊时代002
    2.为了信仰举家迁往东德005
    3.小村庄里的无忧童年008
    4.睿智执着的父亲教会她勇敢奋进012
    5.温柔的母亲教会她坚强隐忍015
    6.发挥优势,隐藏弱势,聪明人的不二选择019
    7.成绩**的普通学生022
    8.乖乖女**一次叛逆经历026
    9.狂热的明信片爱好者030
    10.俄语与奥林匹克033
    11.渴望集体温暖的小小少年036
    第二章莱比锡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身为牧师的女儿,大学竟然选择了从事自然科学研究,这发生在默克尔的身上一点儿都不奇怪。莱比锡大学丰富的学生生活让默克尔感觉像到了天堂,因为这里没有人在乎她是牧师的女儿。不仅如此,这位平凡女孩在这里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爱情,并走进了婚姻。
    12.成长就是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042
    13.在对自由的渴望下选择了物理045
    14.政治高压下无忧无虑的学习生活049
    15.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052
    16.毕业论文,大学生涯的*后一站056
    17.学习之余那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059
    18.激情逝去,婚姻败给现实062
    第三章科学院里严谨古板的女科学家
    默克尔毕业之后就进入了民主德国的物理化学研究所,虽然这不是自己*心仪的工作,但是她一干就是12年。在这里,她隐藏着自己的政治意识,静静等待着机遇的来临。
    19.科学院里寂寞的物理学家068
    20.青年团里的美好回忆071
    21.获得博士学位的八年坎坷路075
    22.意料之外的西德之旅078
    23.移居,或许不是*好的选择082
    24.政治绝缘体身份下藏着一颗火热的心085
    第四章柏林墙倒塌后默克尔的崛起
    1898年,横亘在东德和西德之间的柏林墙终于倒塌了,这象征着**分裂的意识形态终于消失了。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刻,默克尔意识到自己应该走出实验室做点什么,于是她走进政坛,为之后的“默克尔时代”积蓄力量。
    25.柏林墙倒塌点燃了默克尔的政治理想090
    26.在沉默中爆发的默克尔093
    27.民主德国**一次真正民主的选举096
    28.个人的成功,政党的失败100
    29.逐渐成长的政治新秀104
    30.异常艰难的联邦议会选举108
    第五章女政治家一路扶摇直上
    初入政坛的默克尔被人们称为“科尔的小女孩”,她用自己的实力推翻了人们的种种偏见,证明了女性也能在政坛上做出骄人的成绩。默克尔,这位青年女政治家,一路走来,虽有坎坷,但也收获颇丰。
    31.科尔的小女孩114
    32.急于证明自己的女部长118
    33.“边缘衙门”的不斐政绩121
    34.勃兰登堡州竞选的溃败125
    35.名义上的基民盟副主席128
    36.天时地利人和下的选举132
    37.“轻量级部长”135
    38.新官上任三把火,解聘国务秘书139
    39.怀柔政策:泪水换来《柏林议定书》142
    40.内阁会议惨遭滑铁卢146
    41.核的**“破坏力”149
    42.做环保部长时的那些事儿153
    第六章领导基民盟的女统帅
    众所周知,德国前总理、基民盟前主席赫尔穆特·科尔是默克尔的“政治教父”,但是当科尔老去的时候,默克尔顶了上来,领导基民盟继续追求政治目标,不断实现政党和个人的政治宏愿。
    43.一步步接近政治理想158
    44.走马上任基民盟总书记161
    45.默克尔的第二段婚姻165
    46.政治风波中的绝地反击168
    47.德国历史上**位女性党主席172
    48.出师不利的基民盟主席176
    49.新主席的政治主张180
    50.遭遇信任危机的总理候选人183
    51.政治阴谋下的众叛亲离187
    52.后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191
    第七章默克尔与施罗德的“战争”
    一个女人,在瞬息万变的政坛占有一席之地已经不易,而默克尔的目标绝不仅仅如此,她的**挑战是德国总理。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施罗德,做为新人的默克尔能够后来居上吗?我们拭目以待。
    53.令人沮丧的选举结果196
    54.夺权,上位联邦议会党团主席一职200
    55.审时度势是政治家的*基本技能203
    56.基民盟内名符其实的“一号人物”207
    57.善于借力的默克尔211
    58.**与**的角斗214
    59.越来越有魅力的竞争者218
    60.默克尔与施罗德的首轮PK221
    61.谁才是*佳辩手225
    62.选举前期的僵局229
    第八章黑寡妇领导下的新德国
    对于默克尔来说,2005年12月25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她走向了权力的**,成功出任德国总理,德国也正式迈进了“默尔克时代”。在她的领导下,德国也走向了更好的明天。
    63.德国迎来首位女总理236
    64.新总理的“香水旋风”240
    65.“灰姑娘”变身“铁娘子”243
    66.重压下的解题高手247
    67.适时的***经济252
    68.冷静应对欧债危机256
    69.“施瓦本主妇”的强势方案260
    70.希腊人痛恨、德国人爱戴的默克尔264
    71.新总理的大国外交268
    72.一如既往的环保外交271
    73.开启中德关系新篇章276
    编辑推荐语
    1、一个坚守着自己的底线,永不妥协的铁娘子,2、一个“连任三届的女总理”。3、让我们共同走进默克尔的世界,4、领略这位实干家、女汉子的独特风采!“连任三届的女总理”的名号已经享誉全球,《时代》杂志封面文章深度**。媒体称默克尔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因为她的人生经历可以很轻易地划分成完全独立的两个阶段:35岁之前她是民主德国的自然科学家;35岁之后她是联邦德国出色的政治家。而现在的默克尔,已经开启了她的第三段人生,即德国出类拔萃的总理。这位女总理希望德国在经济、就业、科学方面都能有长足发展,更希望人们能够在统一了的祖国里平和、幸福地生活。安格拉·默克尔,有人称她为“铁娘子”,有人叫她“欧洲大妈”,还有人称呼她为“权力女王”,不论哪种称呼,她都不会在乎,因为她永远坚守着自己的底线,永不妥协。关于默克尔,人们有太多的疑问,例如:她作为牧师的女儿为什么会选择自然科学?是什么促使她放弃科研工作投身政治?她如何做到在短短十几年的从政生涯中成长为德国总理?这本书就带您走进默克尔的世界,力争向您描述一个真实的默克尔。全面记述默克尔人生的奋斗历程及对现代人的启发,是一部很好的**励志读物。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