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纪·本生①
【原文】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②之谓天子。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此官之所自立也。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注释】
①本生:阴阳家的学说,即以养生为本。
②撄(yīnɡ):触犯。
【译文】
*开始产生生命的是天;养育生命并让它成长的是人。可以保养上天所产生的万物而不触犯它的为天子。天子的一举一动就是做保全人的天性以及生命的事。此为设置官职的缘由所在。设置官职是为了保全生命。如今世上糊涂的君主,滥设官吏而导致妨害生灵,这就失去了设置官吏的原本意义。就好像操练军队是用以防备寇贼。而现在操练军士反用来攻击自己,那么便没有了操练军队的意义。
【原文】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①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
【注释】
①抇(ɡǔ):搅乱。
【译文】
水本来是清澈的,泥土让它浑浊,于是水无法保持清澈。人本来是长寿的,物欲使得它迷乱,所以无法获得长寿。外物本来是用以供养生命的,而非用生命来追求它。现在,很多被迷惑的人都拿着生命去求取外物,分不清孰轻孰重。不会辨别轻重,那么就会将重的看成是轻的,而把轻的看成是重的。如果都是这样,那么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不失败的。用这样的态度去当君主,是谬误的;用这样的态度去当大臣,会败乱纲纪;以这样的态度去当儿子,就会狂傲无礼。这三种情况中,**只要有其中一样,就无法生存下去,迟早会亡国。
【原文】
今有声于此,耳听之必慊①己,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己,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己,食之则使人喑②,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③焉,性恶得不伤?
【注释】
①慊(qiè):快意,满足。
②喑(yīn):哑。
③遁:通“循”,意为放纵流逸而无法自禁。
【译文】
假如有一种声音,耳朵听了后感到十分满意,但听了后就会让人耳聋,人就一定不会去听。有这样一种颜色,眼睛看了会感到很满足,但是看完之后就会失明,人就一定不会去看。有这样的一种滋味,嘴上尝了会非常满足,但吃完后就会变成
哑巴,那就一定不会去吃。因此,圣人对于声、色、滋味这些东西,对生命有利的就会选择,对生命不利的就会放弃。这就是保全生命的办法。世上富贵��人,对声、色、滋味大多都不懂得,他们日夜追求这些东西,一旦有幸得到了,就放纵自己无法自禁。如此放纵,生命怎会不受到伤害?
【原文】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①,招无不中。万物章章②,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③。此之谓全德之人。
【注释】
①招:箭靶子。
②章章:明媚繁盛的样子。
③惛(mèn):同“闷”,忧闷。
【译文】
一万个人拿起弓箭,共同射向同一个目标,目标不可能不被射中。世上万物茂盛,如果用来伤害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不可能不被伤害;如果用来涵养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成长的。因此圣人支配万物,是用来保全他们的天性。只有保存好了天性,才能够精神和畅,耳聪目明,嗅觉灵敏,伶牙俐齿,全身的所有关节筋骨就都通畅利索了。像这样的人,就算不说话也能够直接取信于人,即使不做谋划,做事也能处处得当,不用考虑太多就可以成功。他们的精神和天地相通,覆盖宇宙。对于外物,他们没有不接受的,没有不包容的,胸怀如同天地一样广阔。即使当了天子也不会骄傲,当了普通百姓也不会烦恼。这就能够称为道德**的人。
【原文】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①,命之曰“招蹷②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③,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佚(yì):同“逸”,逸乐。
②蹷(jué):足病。
③靡曼皓齿:指美色。靡曼,指肌肤细腻。
【译文】
富贵却不懂得养生的方法,恰恰就足以成为祸患,这样还不如贫贱的人。贫贱的人想要获得外物也不容易,就算想过分追求外物,有什么办法呢?出行就坐车,进门就坐辇,太过于安逸享乐,这辇车应该被叫作“招致脚病的器械”。恣肆酒肉,想要用此来强健身体,这酒肉应该被叫作“让肠胃溃烂的食物”。贪图美色和淫靡之音,一味放纵享乐,这些应该被叫作“伐乱心性的利斧”。这三种隐患,都是富贵所招来的。因此古人有的不愿意招致富贵,正是因为看重生命的缘故,并非为了博取名声,而是为了养生。这些道理是一定要明察的。
孟春纪·去私①
【原文】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②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③长焉。
【注释】
①去私:驱除私心。
②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③遂:成。
【译文】
上天并非因一己之私而覆盖世间万物,大地也并非因一己之私而承载世间万物,太阳与月亮都不是因一己之私而照耀世间万物的,四季也绝不是因自己的需要才运行不息的,它们均是根据自己的准则去运行,于是天下万物才能够生生不息。
【原文】
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①
【注释】
①“黄帝言曰”以下数句:与前后文义并不相关,苏时学推断:“盖必《重己》篇内所引,而后人转写错误,混入此篇者。”
【译文】
先祖黄帝曾说过:“欣赏音乐要禁止淫靡;对于女色要禁止过度迷恋;对于衣服要禁止过度讲究,对于香料要禁止过度浓烈,对于食物要禁止过度丰美,对于宫室要严禁过度铺张。”
【原文】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①也。
【注释】
①公:公平、公正。
【译文】
尧膝下有十个儿子,可他没有将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有德行、有才能的舜;后来舜生了九个儿子,他也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来继位,而是将王位传给了有德行、有才能的禹,他们*为公正无私。
【原文】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②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③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④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
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注释】
①晋平公:晋悼公的儿子。祁(qí)黄羊:晋国大夫。据《左传》记载,祁黄羊荐贤的事发生在晋悼公的时候。
②南阳:在今河南获嘉县北。
③解狐(xiè hú):晋国大夫。
④午:祁午,祁黄羊的儿子。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现在正好缺一个县令,我想问一问你,有没有什么人能够担当这个重任呢?”祁黄羊答道:“我觉得解狐这个人能够担当这个重任。”晋平公非常惊讶地说:“解狐这个人与你是仇人吧?”祁黄羊回答道:“大王仅仅是问我有谁能够担当这个重任,又没有问我谁是
我的仇人。”晋平公赞赏道:“好胸襟。”于是任用解狐为南阳县令。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拍手称赞的。又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道:“如今**需要一个校尉,我想问问你,是否有合适人选能够担当这个重任呢?”祁黄羊回答道:“我觉得祁午这个人能够担当这个重任。”晋平公再次惊讶地说:“祁午不正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道:“大王你仅仅是问我何人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又没有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称赞道:“好胸襟。”于是就任用祁午为校尉。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拍手称赞的。孔子听到这件事情之后感慨:“好胸襟啊!祁黄羊说得好,在推举人才的时候,他没有忌讳任用自己的仇人,也没有忌讳举荐自己的儿子。”祁黄羊真的能够称得上是公正无私了。
【原文】
墨者有钜子腹①,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②,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③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注释】
①墨者:战国时候的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翟(dí)。腹(tūn):墨家学派中做出巨大成就的人物,所以叫作“钜子”,即大师。
②为之赐:赐给我恩惠。指秦惠王赦免腹儿子的死罪。
③忍所私:指忍痛杀所私。忍,忍心,这里是忍心杀掉的意思。所私,这里就是儿子的意思。
【译文】
墨家有位大师腹居住在秦国,有一次他的儿子杀了人,被抓到了官府,秦惠王对腹说:“老先生您年纪大了,就这一个儿子,我已经下令官府的人免去你儿子的死罪,您这次就听我的安排吧。”腹回复说:“墨家的法则是这么规定的:‘杀人者必须偿命,伤人者必须受到刑法的制裁。’唯有如此才可
以杜绝残害他人的事情出现。杜绝残害他人的事情出现,这是天下都认可的大义。因此就算是大王你对我有所恩赐,让官府免了我儿的死罪,但我还是不能够违反墨家的法则。”于是,他拒绝了秦惠王的提议,他的儿子*终被处死了。人人都非常爱惜自己的儿子,可墨家大师腹舍弃一己之私而推行正义,他算得上是公正无私的人了。
【原文】
庖人①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注释】
①庖(páo)人:厨师。
【译文】
厨师调和制作美味佳肴却不会私自食用,于是能够成为一个厨师。如果一名厨师一边做出美味一边偷偷吃的话,就不能够成为厨师了。同理,成就大业的君主也是这样的,铲除天下的残暴之人,同时不因一己之利而徇私枉法,而是借此劝喻天下的贤士,那么就能够成就霸业。但是,如果身为君王公卿,铲除天下的残暴之人,却因为一己之利而徇私枉法,那么这样的君主也就无法真正成就霸业了。
仲春纪·功名①
【原文】
由其道,功名之不可得逃,犹表②之与影,若呼之与响。善钓者,出鱼乎十仞之下,饵香也;善弋者,下鸟乎百仞③之上,弓良也;善为君者,蛮夷④反舌殊俗异习皆服之,德厚也。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以归。
【注释】
①功名:即求得功名之道。主旨是“悦近来远”。本篇阐述儒家学说。
②表:表木。在道旁竖一木杆,上横一短木,表示可以向君王提意见。后转为装饰之物。
③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④蛮:古代南方的民族。夷:古代东方的民族。
【译文】
遵循正确的道路去求取功名,功名就不会逃脱掉,就好比横木与影子,回应与呼唤一般。善于垂钓的人可以将七十尺水下的鱼钓上来,原因在于鱼饵美味。善于射猎的人可以将七百尺高空的鸟儿射下来,原因在于弓箭好。擅长做君主的人,能够让四方的民族都归顺于他,原因在于他德高望重。鱼鳖会游向深邃的泉水处,鸟儿喜欢飞在茂盛的树林里,百草繁茂就能够吸引禽兽来栖息,君主贤能就能够吸引豪杰义士来投靠。因此圣明的君王并非是要勉强他人来归顺自己,而是努力创造人们主动归依的条件。
【原文】
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①,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
①小:指虚名。
【译文】
强迫人笑,并非真的快乐,强迫人哭,得到的也是假悲伤,强制性的命令只能够成就虚名,却无法成就大业。
【原文】
缶醯①黄,蚋聚之,有酸;徒水则必不可。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以茹鱼②去蝇,蝇愈至,不可禁,以致之之道去之也。桀、纣以去之之道致之也,罚虽重,刑虽严,何益?
【注释】
①醯(xī):醋。
②茹鱼:腐臭的鱼。
【译文】
水缸的醋长了黄衣,蚊子就会聚在上面,是酸味吸引了它们,如果只是有水就一定不会这样。用狸猫来招引老鼠,用冰块来招引苍蝇,就算再精巧,也不可能招引它们来。拿着腐臭的鱼去撵苍蝇,苍蝇会越来越多,难以禁止,这是因为用招引的方法去驱赶它们的缘故。桀、纣用破坏太平的方式去对待百姓以维护安定,就算是使用更多的严刑峻法,又能有什么益处?
【原文】
大寒既至,民暖是利;大热在上,民清是走。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欲为天子,民之所走,不可不察。今之世,至寒矣,至热矣,而民无走者,取①则行钧也。欲为天子,所以示民,不可不异也。行不异乱,虽信②今,民犹无走。民无走,则**废矣,暴君幸矣,民绝望矣。故当今之世,有仁人在焉,不可而不此务;有贤主,不可而不此事。
【注释】
①取:通“趣(qū)”,趋向,奔赴。
②信:通“伸”。
【译文】
大寒到来时,人们*需要的是温暖;大暑在即时,人们*需要的是清凉。因此,百姓没有固定的住所,看到好处就聚拢过去,没有好处就四散离去。想要成为天子,百姓逃亡的原因一定要察觉。现在世道正是非常寒冷、非常酷热的时候,但是百姓并没有逃亡,原因在于,不管逃到哪儿,那些地方的君主都一样残酷。所以想要成为天子,拿来显示在百姓面前的,就不可以与别的**没有差别。如果君主的行为和暴乱之君没有什么不同,那么就算是强制命令,百姓也不会归顺。如果百姓不归顺,那么君王就会被废除了。如果暴君幸运地没有被废除,那么百姓就会陷入绝望。因此,如今如果有仁义的人存在的话,就不可以不追求仁义,如果有贤能的君主,就一定要注意仁义的事情。
【原文】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能尽害天下之民,而不能得贤名之。关龙逢、王子比干①能以要领之死争其上之过,而不能与之贤名。名固不可以相分,必由其理。
【注释】
①关龙逢:夏朝大臣,因多次进谏,被夏桀杀害。王子比干:商纣的叔父,因多次劝谏纣王而被剜心。
【译文】
贤德的名声与忤逆的名声不能任由他人给予,全由自己的言行举止决定。正如命数不可扭转,美与丑不能互换一样。桀、纣贵为天子,坐拥天下财富,害遍天下的百姓,却无法得到贤德的名声。关龙逢、王子比干能用死来规劝他们君主的过错,却不能给予他们贤德的名声。名声本来就无法由别人来给予,只能遵循一定的途径来获得。
季春纪·尽数①
【原文】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注释】
①尽数:享受天年。就是要重视养生之道,这是方技家之言。
【译文】
天产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的更替,万物变化,没有不借助它而获得益处的,没有不因为它而产生坏处的。圣人洞察阴阳变化的合宜之处,辨别万物有利的一面来方便自己的生存,因此精神在形体中安放,得以使生命长久。而生命长久,就是不夭折同时让生命延续终其天年。而终其天的**在于去除害处。那么何为去除害处呢?过甜、过酸、过苦、过辣、过咸,如果此五种味道充斥身体中,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过于高兴、生气、担忧、惊恐、悲伤,此五种情绪与精神交接,就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害处。过分寒冷、酷热、干燥、潮湿、刮风、下雨、降雾,此七种气象扰动了人的精气,就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害处。因此,只要是保养生命的事,没有比知道生命这个根本更重要的了。懂得根本之所在,病痛就没有机会来了。
【原文】
精气①之集也,必有人也。集于羽鸟,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敻明。精气之来也,因轻而扬之,因走而行之,因美而良之,因长而养之,因智而明之。
【注释】
①精气:万物的阴阳元气。
【译文】
精气汇集在一起,一定要有一个寄托的地方。聚集于飞鸟中,就表现为飞翔;聚集于走兽间,就表现为行走;聚集于珠宝玉器中,就会像珠宝玉器一样晶莹润朗;聚集于树木间就表现为繁茂;聚集于圣人中,就会像圣人一���睿智。精气到来,依附于轻捷的飞鸟上而让它在空中飞翔,依附于奔跑的野兽而让它行走,依附于华美的形体上而让它更为华美,依附于成长的树木上而让它更加繁茂,依附于睿智的圣人而让它更加明智。
【原文】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①、为聋,处目则为②、为盲,处鼻则为鼽③、为窒,处腹则为张、为疛④,处足则为痿、为蹷。
【注释】
①挶(jú):耳重听的疾病。
②:眼睛分泌物。
③鼽(qiú):鼻子不通畅。
④张:腹胀。疛(zhǒu):肚子痛。
【译文】
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生虫朽烂,这是由于不断运动的原因。形体与精气也是相同的道理。形体不动,那么精气就不会运行,精气如果不运行,就会郁结住。郁结在头部就会引起肿痛和头风,郁结在耳部就会引起重听或耳聋,郁结在眼部就会出现眼屎或盲疾,郁结在鼻子就会引起鼻塞,郁结在腹部就会出现腹胀,郁结在脚部就会引起脚麻或者疼痛。
【原文】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尰①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若水所,多尪②与伛人。
【注释】
①尰(zhǒnɡ):脚肿病。
②尪(wānɡ):有残疾的人,如矮子、跛子。
【译文】
在含盐分以及矿物质少的水区,会有秃头、咽喉患病的人,在含盐分以及矿物质多的水区,会有脚肿麻痹的人群,在水味甘美的地区,人们都美好而有福相,在水味辛辣的地区,多有长恶疮和生皮肤病的人群,在水味苦涩的地区,多有驼背和患鸡胸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