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只有把这些方面都做好了,才能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立法方面,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特别是私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比如《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为公民的财产权、人身权等私权提供了制度保障。
执法和司法方面,法律制定完善后必须付诸实施。再好的法律如果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也是纸面上的法律,不是现实的法律。更重要的是,执法和司法活动是社会公众直接与法律近距离的“遭遇”,与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实践中出现的民间借贷、**事故等民事纠纷,因而也更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执法和司法的任务要远远大于立法的任务,法律权威的树立往往更有赖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执法办案活动。
守法方面,全民守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法治社会的标准之一。我们每一个普通公众都是法律共同体的成员,我们在监督**机关依法执法、司法的同时,也要共同遵守法律。当前,我们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大多数人都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地域差异、认识水平等原因,大家的法律意识和诉讼能力参差不齐;加上法律固有的专业化、抽象化的特点,不同的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件中通过法律适用引导公众认识法律,建立起连接立法和守法的桥梁,间接地承担起一个普法者的角色。
海淀法院是全国司法能力和水平*好的基层法院之一,在特殊的区位优势下,各类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每年审理数以万计的诉讼案件,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经典性、开创性和有影响力的裁判,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在全国树立了公平正义的司法形象。同时,海淀法院有着浓厚的法律文化氛围,注重对审判业务、司法理论的钻研,锤炼了较高的应用法学研究水平,在审判管理、专业化审判等领域的司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这套海淀法院文丛,凝聚着海淀法院法官的集体智慧,是海淀法院多年来审判实践和裁判经验的总结,我认为丛书的出版将产生两���面的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一是将对法官办案产生示范和**作用。目前各地法院裁判尺度不统一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主要问题在于对法律适用的标准和自由裁量的幅度把握不一致,特别是在法律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法律精神、原则作出公平公正的裁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此外,不同地区、不同法官之间的司法水平差别还不小,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将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必经之路。该套系列丛书,通过对真实案例的阐述和解析,展现了海淀法院法官裁判案件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将为全国法院办理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借鉴,促进审判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是将对社会公众起到诉讼指引和普法教育作用。我认为,普法教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初级层次的“知法”,也就是通过日常的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普通公众大体上知道法律是什么,权利义务是什么,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中级层次的“学法”,是当遇到法律纠纷时,通过学习法律文本、典型案件,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证据意识;**层次的“用法”,是能主动、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规范自身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大的合法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法治氛围的形成。这套既有诉讼程序指引,又有具体案件法律适用解读的丛书,对不同的诉讼纠纷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解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对具体案件具有诉讼指引的作用,而且也完全具有上述不同层面的普法价值,是普法教育****的新颖形式和生动教材。
可以想见,等到全国法院司法水平全面提升,普通公众真正掌握了法治的制度、方法和理念,中国离法治社会的建成也就不远了。
是为序。
**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江平
前言
服务合同不是《合同法》分则中所规定的15类合同,而是基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合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日益增多的客观实际,对以服务为标的的合同的统称。
截至目前,尚无针对服务合同案件审理思路及裁判方法的系统总结。由于服务行业经营范围广泛,服务合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导致服务合同纠纷数量较大,相关案件能否妥善、正确的审理,也直接关系到服务行业市场的发展秩序;此外,随着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服务手段的专业化不断提升,服务内容及样态趋于多元化,这些因素促使服务合同类型不断更新、发展,从而使得服务合同案件的审理难度在逐步增加;与其他类型合同相比,服务合同的典型特征在于其标的是提供服务而不是物的交付。服务所具有的非实物性、不可存储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等特征,也使之与一般商品形成了明显的区别。这就决定了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与其他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在审判思路、审判方法、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综上,对服务合同案件进行类型化梳理,系统地总结相应的案件裁判规则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
本书作为裁判方法的通俗读物,以法官审理案件的视角,以近年来法院审理的服务合同案件为样本,对各类服务合同案件进行梳理和剖析,总结出各类服务合同案件的审判思路和裁判方法,并尝试提炼出各类服务合同案件的裁判规则,以此对从事法律学习、审判人员提供借鉴。
本书在写作之前,主编与作者对写作的基本思路、典型服务合同案件的证明责任和举证责任、审判思路和裁判方法进行多次研讨。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法律出版社的领导、编辑等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由衷的感谢。本书收录的案例主要来源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民事案件,作者均系一线审判法官,他们结合审判实践精心研究,利用业余时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心血认真撰写,以期为同行、法律从业者和法律研习者提供参考借鉴。服务合同案件类型多样,本书是在总结提炼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对服务合同案件涉及的合同法基本理论进行的一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读尝试,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读者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以求更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