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学科结构
在一度呼声很高的课程论与教学论整合的趋势中,许多师范院校将二者合并为一门课程,名为“课程与教学论”的整合性论著或教材也纷纷涌现,但迄今为止,尚未实现真正的融合。它们或将两种理论并列起来,或将教学论原有结构打乱后并人到课程论体系当中。前者保持了二者的理论完整性,但不易使学习者把握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甚至可能因为二者的复杂关系而产生更多的困惑;后者虽仅保持课程论的相对完整,但至少有了一条理论伸展的主线,但它容易形成“大课程小教学”的定势。
本教材基本采用的是后一���整合模式。但是与其他论著或教材的学科结构不同的是,我们采取“前提性基本原理——实践操作——提升性理论”这样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排列,以便学习者尽快进入“角色”,并便于与把课程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前提性基本原理”部分: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我们首先进行课程、教学、课程论、教学论这些基本概念的辨别,然后介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分析课程论与教学论建构的学科基础。
第二,“应用操作”部分:这部分是本教材的**,大体分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与教学评价三个板块。在**板块,先概述课程设计,再对其中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类型与结构、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等,分别阐述。在第二板块,在宏观地探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继而延伸到课程实施微观的教学层面,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组织形式与现代教学技术)再到教师的反思,揭示了教学工作全过程的原理。第三板块是课程与教学评价问题。
第三,“提升性理论”部分:这部分阐述了教学艺术、国外各种理论流派,并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专题介绍。
把握本教材所展现的学科结构,有利于学习者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概念、原理、价值观和方法构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以致用。 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恐怕算是*具有挑战的方面和领域之一。一方面,它面临着学历层次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它也需要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改革;同时,小学一线教师的培养机构也在经历着由中等师范院校向大学的转变。所有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因素都相应地进行改革与调整。在这些环节和因素中,教材的重新建设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组织编写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初等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新教材,既集中了各个方面研究和实践的经验与成果,又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挑战,是经过反复打磨,而形成的一套不仅能够满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需要,而且同样适应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系列教材。它是我国**套适合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初等教育专业本科阶段学习教材,因而对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建设和教学创新有着特殊意义,是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该专业主考学校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给所有小学教师提供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当然,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书,这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以考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在熟悉和了解小学教师的实际与小学教师参加自学考试的特点的基础上,在掌握和认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规律和基本要求的实践中,这套教材在整体结构的安排、各本书的体例、章节的顺序以及内容的组织、文字的写作等方面,均充分考虑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同时,这套教材不仅在形式上考虑了小学教师考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而且,在内容上也结合了当前小学教师面I临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际需要,包括整个书目的选择、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前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而在这些方面,我个人感到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