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即开合术。捭,敞开。阖,合拢。《周易·系辞》:“一阖一闭谓之变。”阴阳相生,化成万物乃至众生。纵横驰骋,大开大合,乃天地之道,这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捭阖这一观念,在鬼谷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基础与传统阴阳观相一致。以万千气象,浩荡胸襟游说各国诸侯,以助其君临天下,这是战国时纵横家的特有风采。 本篇是其后各篇的理论依据。其要旨是说:何时应敞开心扉,直言陈词;何时应冷静观察,沉默不语。人立足于社会,就要遵循捭阖之道,窥察人性卑微,洞悉虚实真伪,进而能够知人、御人。捭阖之道有助于认识事物变化的端倪及规律。不过,也有人认为此术是升官之道,阿谀奉承的诡计。当是乐山乐水,见仁见智。 粤若①稽古②,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③之开阖以命物④,知存亡之门户。筹策⑤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⑥焉,而守司⑦其门户⑧。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注释 ①粤若:粤,语首副词,引起下文。下文。若,顺着。②稽古:考察古代历史。稽,考察。陶弘景注:“圣人在天地间,观人设教,必须考古道而为之。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③阴阳:古代哲学概念,表示事物间的��立统一。万物皆由阴阳构成,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凡天地、日月、昼夜,乃至人体脏腑、气血皆分属阴阳二气。④命物:辨别事物。陶弘景注:“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⑤筹策:谋划,预测。⑥朕:征兆,迹象。陶弘景注:“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征迹,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⑦守司:掌控,管理。⑧门户:通道、途径。陶弘景注:“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可知圣人生于天地间,就是要成为众生的先导。通过考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来分辨万物,从而知道生死存亡的途径。考察各种事物的始终,洞察人们内心的实情,发现万物变化的征兆,把握避祸求生的关键。所以,从古到今,圣人所遵循的方法、守则始终一致。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①,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②,校其伎巧短长。 注释 ①变化无穷,各有所归:尽管万物变化无穷,但“道”却始终贯穿于其中。陶弘景注:“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曰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曰各有所归也。”②度权量能:权衡比较优劣短长。度,量长短。权,称轻重。量,比较优劣。陶弘景注:“权谓权谋,能谓才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用。” 译文 世间万物是千变万化的,各有特定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阴,有的表现为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紧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能够始终把握事物间的阴阳变化,并以此审查先后,权衡轻重缓急,比较人才的优劣短长,以便任贤使能,君临天下。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①,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②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③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④;阖而捭之⑤,以求其利。 注释 ①有差:因层次不同而有差别。②无为以牧之:以无为牧之。牧,管控,驾驭。陶弘景注:“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各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③嗜欲:喜好,欲望。陶弘景注:“言任贤之道,必审定其材术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④指:通旨,宗旨。这里指真实意图。⑤阖而捭之:先封闭,然后打开。意思是搞清事实,采取行动。陶弘景注:“凡言事者,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译文 人们的资质是有差别的,有的贤能,有的不肖;有的聪明,有的愚蠢;有的勇敢,有的怯懦。针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对待方式,可以对人开放,也可以对人封闭;可以引进,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尊重,要用无为的方式管理他们。详查对方的有无虚实,放纵欲望和喜好来任用,判断其真实的志向与意念。略微排斥其言辞,开启之后加以反复揣摩,通过询问来考察其真伪虚实。贵在得到其内心旨意和要害,通过闭合开启,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①。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②。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③,而与道相追④。 注释 ①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或开诚布公,坦然相告;或严加保密,丝毫不露。②原其同异:找到双方的异同之处。陶弘景注:“凡臣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③贵微:贵在微妙隐秘。陶弘景注:“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于道之理,然后为得也。”④与道相追:符合天道自然。 译文 或者把实情向对方公开,或者把秘密隐藏。公开实情,是为了和对方情况一致;秘密隐藏,是为了和对方情况不同。想知道事情可行与否,就要把对方的计谋研究清楚,明白自己和对方的异同之处。不管是离是合,都要等待时机,顺从对方意愿,以观察他的动向。如果要把实情告知对方,务必要谋划周全;如果不把实情告知对方,务必要行事严密。周全、严密要求做到密不透风,不被发现,*好使自己的行动像“道”一样归于无形。 捭之者,料其情①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②,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③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注释 ①料其情:了解情况的真伪,善恶,利害。陶弘景注:“料而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②度数:对谋略加以揣度,作出规划。陶弘景注:“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因得所,而为设谋虑,使之道行也。”③不中:不能达成一致。陶弘景注:“谓轻重不合于斤两,长短不充于度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 译文 用开启之术,要对对方实情了如指掌;用闭合之术,要和对方结为同心。对待人才,皆能衡量其轻重缓急,弄清对方真实意图想法,并作出切实规划,圣人善于根据实情为对方考虑。假如不能猜中对方的轻重缓急,圣人就要考虑自己的退路了。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①,或捭而纳之②;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③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④。纵横反出,反覆反忤⑤,必由此矣。 注释 ①出之:取而用之。②纳之:采纳。③捭阖:即开合。指战国时纵横家的游说之术。纵横家认为“捭阖”是化成天下、四季运转、奇谋大略之道。捭,放开,即敞开心扉,以积极的姿态容纳各种才智为我所用。阖,闭合,即关闭心扉,包藏一切,以隐忍的态度暗中完成奇功大业。④以化万物:指天地间的万千变化,犹如四季交替。陶弘景注:“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纵横,废起也。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⑤反出,反覆反忤:或离,或归,或反。有学者认为此六字应为“纵横反复”,下接“必由此矣”四字。陶弘景注:“言捭阖之道,或反之,令出于彼;或反之,覆来于此;或反之于彼,忤之于此。皆从捭阖而生。” 译文 因此,采用开放的做法,要么使对方显露真实意图,或者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采用封闭的做法,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避开潜在的威胁。捭阖之道反映了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捭阖之道可以使阴阳发生转变,从而使四季循环往复,进而孕育世间万物。由此可知万物纵横变化,无论离开、归复、反抗,都离不开捭阖之道。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①。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②。 注释 ①道之大化,说之变也:道与说各有自己的原则。任何事情都因自身变化而走向成功或失败,纵横捭阖,便可促成事物的成功。大化,即变化;说之变,采取灵活游说的原则。陶弘景注:“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事虽大,莫不成之于变化,故必豫之,吉凶系焉。”②“志意”句:陶弘景注:“言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捭阖者,所以制其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