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
QQ咨询:
有路璐璐: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

  • 作者:颜歌
  •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66259
  • 出版日期:2015年05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3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在《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幅融合了日常与奇幻的川西小镇的市民生活场景:不断在夜色与幻觉中看见白马的小女孩(《白马》),在沸腾的欲望里跌撞寻爱的服装店老板娘(《江西镇的唐宝珍》),中年人为了生计或孩子斤斤计较地盘算着,可是关于他们的青春记忆却又不停地找寻着他们(《奥数班1995》)……有的故事呈现了残酷、激烈的青春期心理(《照妖镜》),有的场景则表现了宁静而温暖的人情体验(《三一茶会》),但无论是故事人物对于**和欲望的妥协,还是对于精神生活与自由的追求,全部都被作者压缩在一个沙盘般的微观小镇图景中,而这,就是她所虚构的川西小镇“平乐镇”的故事,也是我们所有人关于社会剧烈变迁的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中国,一份亲密的、集体式的青春童年记忆。 平乐镇伤心故事集_颜歌_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江西巷里的唐宝珍



    江西巷里面住着唐宝珍一家人,这事早就被我们镇上的父老乡亲记在了心间。真正轰动的是唐宝珍把周家华赶出家门的那个早上,那是一九九八年三月的**,江西小卖部的钟贵峰还没把烟摊摊支起来,唐宝珍就站在二楼窗子边上开始往下丢东西:她确是出手大方,先声夺人,**发丢下来的就是一个照相机。钟贵峰真的是眼睁睁地、睁睁眼地,看着那个银白色的富士相机摔成了四五块。他就赶紧抬头往上看,看到一个唐宝珍站在巷子对面的二楼窗台边,盘着长头发,穿着一件祖母绿的绵绸裙子,衬得脸蛋白嫩嫩。总是将近十年的老街坊,这相机烂是烂了,钟贵峰还是赶紧扯起喉咙喊:“宝珍!你的相机掉了!”唐宝珍一句话不说,抬起手来,端端举着一个抽屉,钟贵峰眼睛花一花,就看见她将白细细的手腕子一转,把这抽屉的东西哗啦啦倒出了窗子外。这正似平地里打了一个惊雷,刹那间,满街上,黑里夹着白,花里透着红,洒满了男人的三角裤和棉袜子。棉袜子倒还好,折得就是圆鼓鼓的,落到街面上来还是圆鼓鼓的;三角裤们却失了依靠,软瘫瘫地倒在泥巴地上,好像过了夜的锅盔,面湿湿地发酸臭。钟贵峰“哎哟”了一声,忍不住往铺子里退了一步。
    多的话也不用说了,满巷子的人都知道唐宝珍跟她爱人周家华肯定是吵嘴了,唐宝珍他们却还远远没有做完过场。钟贵峰烟摊摊也没法摆了,只有拖根板凳坐在街沿上抽烟,抽一口朝楼上看一眼,衬衣和裤子掉下来了,再抽一口朝楼上看一眼,夹克衫和皮鞋掉下来了,又抽个两三口看一看,飘飘然地掉下了一条还没拆封的“红塔山”!
    满巷子的人都眼赤赤地看着唐宝珍家里的半面江山倒泻在江西巷的巷子口上,唐宝珍和她的**个爱人周家华倒还是显得客客气气——两口子撒下了这许多东西,却没听见吵架骂人的多余声响。只听得过了一会儿,二楼的门“当”的一声响,周家华就从楼上下来了,头发梳得端端正正,穿了一件细条纹的老板衫,扎着一条金扣子的皮带,很是舒气。他站在那堆衣裳细软边,抬起眼睛来看了巷子对面一眼,却正和钟贵峰看了个眼对眼,两个人都吓破了一个胆。钟贵峰赶紧把脑壳埋下去,把两个指儿伸到烟盒子里去拿烟,周家华更是马上转过身去,踩着皮鞋,踢踏踢踏地走出了巷子,往东门外面去了。
    满巷子的人就心欠欠地,看着满地的金银财宝,左手捏着右手,右手抓着左手,等着唐宝珍也从楼上下来。二楼上却一点儿响动都没有了。*后,还是卖馒头的梁大娘忍不住,抬起脑壳问:“宝珍!宝珍!这些东西你还要不要啊?”
    “不要了!”唐宝珍���二楼上把白玉玉的颈子伸出来,对下面的人说。
    满巷子的人等了一早上,等了一早上啊。有的动作快,马上踩过去抢那条红塔山,有的反应慢点儿,也捡到一件翻皮的夹克衫;有的人贪大,一把就去捞那两件看起来还新崭崭的长袖衬衫,有的人心细,居然从裤子堆下头翻出一条金利来的皮带子;有心善的,意思意思捡了两双袜子,好歹等到天冷还可以套在自己的袜子外头穿,有爱漂亮的,专门去把那瓶滚到街沿边的摩丝捡了回来。也就是半根烟的时间,刚刚堵满了路面的金山银山都各归各家了,只留下那几条蔫搭搭的三角裤,被这个那个踩了不下十几二十脚,造孽兮兮地贴在泥巴上,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女。
    满巷子的人都觉得心头特别难过,又不好意思众目睽睽地去捡人家周家华的内裤,捏着自己手里的东西,走又不好走。*后,还是梁大娘出来解决了这个尴尬,总是多年持家的妇女,多了几分贤惠,她尖起手指头把内裤捡起来,一边捡,一边说:“可惜了,多好的料子,我拿回去做个拖把。”
    这下子街面上是真正干净了,一丝不挂,清清爽爽,就连唐宝珍窗台外面的两盆杜鹃花都开始在微风里面红艳艳地招展起来。钟贵峰就把那条红塔山塞到了柜台下面,走出来,千辛万苦,支开了他的烟摊摊。

    那天早上,周家华八点钟不到从江西巷里出走了,一直等到吃中午饭时分还没有走回来。快到下午一点钟的时候,唐宝珍终于收收拾拾地从楼上下来了,穿一套牙白色的西装套裙,踩一双缀亮钻的高跟鞋子,披一头绸闪闪的长头发,简直有十五六七分人才。就算是钟贵峰这些看了她小十年的街坊邻居,也还像是**回看到那样。其他人还没想好要不要招呼她,她却倩巧巧地开口了:“钟老板,吃饭了?”
    “吃了!吃了!”钟贵峰赶紧说,“宝珍呢,你也吃了?”
    “吃了。”唐宝珍笑眯眯说了一句,转过身子出了巷子。
    没人敢问她中午吃了多少菜,几碗饭,吃的抄手还是面,唐宝珍这个人不爱说话,周家华就要随和得多了。平时他夹起公事包从巷子里走过,每个铺面每张门脸都要热热闹闹地寒暄。“周老板!又在忙啥活路?”“哎呀,难过啊!刚刚才在崇宁县那边包了个三百万的工程,忙啊!”“家华,这几天怎么没看到宝珍呢?”“哦,她啊又去深圳进货了,夏天的衣服潮流快得很,她*近两个月每个月都要去一趟,辛苦啊。”就算是甩着拖鞋,穿着汗衫出来买啤酒,也要说上两句:“有个兄弟从山里头打了个麂子,给我带了好大一块!炖了满满一锅,麂子肉,野味,好吃得很!等会儿我喊宝珍给你端一碗过来。”“来!钟老板,来抽根我这个烟!这个是内烟,我烟厂的朋友给我的,你来抽一根!”
    周家华就是这么一个欢喜人,他虽然从江西巷出走了,巷子里的人家户们都免不了在挂心着他。下午四点过,出了个花花太阳,周家华还没回来,六点要吃夜饭了,周家华还没回来,晚上十点半,唐宝珍关了铺子落了屋,依然不见周家华的踪影。过了这**,又过了第二天第三天,过了一个星期,又过了两个星期三个星期,其他人就渐渐领悟到周家华这一走可能是不回来了。
    卖馒头的梁大娘和卖内衣的廖小英说了几回话,费了几番思量,实在想不通周家华是怎么得罪了这个唐宝珍,终于等到有**中午,唐宝珍又从楼上下来了,走到梁大娘的铺子上买一杯豆浆。梁大娘鼓起勇气来,问了声:“宝珍,好久没看到家华了?”
    “哦,”唐宝珍一边给钱一边说,“我们离婚了。”
    这下子,才算是尘埃落了定,给巷子里的人吃下了定心丸。唐宝珍和周家华离了婚,周家华真是再也不得回来了。大家说起来总还是有几分伤感。连着几天,看着唐宝珍的窗户口,黑洞洞得像在人心上挖开的一个血口子。梁大娘说:“我还记得他们才耍朋友的时候,周家华骑个摩托搭唐宝珍回来。确实是般配啊。”钟贵峰看着唐宝珍每天上班下班,也就更多了几分忧思,招呼她的时候也忍不住多了两句关心:“宝珍,你饭要吃好哦!下午要下雨,带伞了吗?”他们总还是护短,即便有些有心机的人要说闲话:“这唐宝珍有手段啊,说赶人就赶人,说离婚就离婚,周家华哪儿去了?房子也不要了?铺子也给她了?这些都让她一个人独得了?”
    梁大娘就把眉毛都立竖了,恶声声地说:“张二姐,你这话说得笑人,两口子过了十多年了,好好生生的,哪个愿意要分手了?现在离了婚,你在这儿说人家闲话?”
    她的善心把她自己都感动了。过了两天,唐宝珍又来她铺子上买豆浆,她就说:“宝珍啊,你不要怪大娘管闲事,你现在一个人了,还是要为自己打算啊。”
    唐宝珍给了她一块钱,笑了一下。
    梁大娘拿了钱,把豆浆递出去,继续说:“宝珍,你给大娘说句心里话,你有没打算啊?你要是没打算,不然我给你留意留意?”
    唐宝珍说:“梁大娘,谢谢了,我暂时还没打算,也不要费心了。”
    她倒是轻轻巧巧地走了,满巷子的人都不是滋味,她孤独独的鞋跟子嗒嗒踩着大家的心颠颠。

    江西巷子里住的唐宝珍落了单,打她主意的可不光只是梁大娘一个人。平乐镇上的婚恋市场看的热闹,说的更热闹。张二姐的女子满了二十五了,居然还没有对象,她的去处自然撩动着镇上每一个人的心弦;刘五姑的儿子三十出头,年收入有十万,房子也买了,就差个媳妇摆设进去,我们当然是掘地三尺也要给他找个女的出来;还有些二十出头的,成熟得早;四十有五的,贼心不死;甚至马上八十了也想捞个海底花的,他们的名字全都密密麻麻地写在每个善心人的掌心上。现在,唐宝珍的名字闪亮登场,镇上的媒子都颤了一颤,陡然间多了一桩甜蜜蜜的挂念。
    三月份刚刚打了转身,四月份羞答答地来了。这**上午,“香榭里精品”的琴琴刚刚热起中午饭,正坐在店铺里看《故事会》,东街上的蒋幺姑走了进来。
    蒋幺姑可能不认得琴琴,琴琴却当然认得蒋幺姑。蒋幺姑是平乐镇上那年月里少有的弄潮人。她唱了四五年样板戏,又做了两三回小生意,买了几支股票,再打发了两个前夫,得了四间铺面,还养大了三个娃娃——总之,没有一样流行的事情被她落下过。现在呢,蒋幺姑她人也老了,心也淡了,文的眉毛也过时了,她就穿一件枣红色闪绒面的旗袍裙,披个乳白色钩花的小外套,走家串户去说亲事,成了东街上未婚男女心中的一尊活菩萨。
    蒋幺姑走进店里来,沿着一排衣服走了两步,抬起手腕子翻了一翻。琴琴想了一想,心里就扑哧一笑,她从柜台后面放下书走出来,说:“幺姑,你找唐姐啊?唐姐要吃了中午饭才来!”
    蒋幺姑也笑了,看了一眼,说:“小妹,你倒聪明嘛!那我就吃了饭再来!”

    吃了中午饭,唐宝珍进了店,便看到店中间的沙发上端端坐了一个蒋幺姑,她抬眼睛看琴琴,琴琴捂着嘴巴对她笑。她倒还不好做什么表示,蒋幺姑就笑嘻嘻地蹦了起来。
    “小唐,你认得到我不?”她亲亲热热地打招呼。
    唐宝珍没说话,蒋幺姑说:“你认不到我,我认得到你,我住在宝生巷,就在你们江西巷斜对面嘛,我姓蒋,你喊我蒋幺姑就是了。”
    “蒋幺姑。”唐宝珍只有喊了一声。
    “哎呀!”蒋幺姑上上下下打量了唐宝珍一圈,“小唐啊,早就听说你了,今天总算见到了,你看你这人才,我们镇上再找不到这么出挑的了!”
    唐宝珍说:“蒋幺姑,你说的哪儿的话!”
    “哎呀小唐啊,”蒋幺姑一双手贴上来,握着唐宝珍的手板心,“没看到你呢就算了,今天看到了你,你就算长在我心口上了!这么漂亮,这么能干的女娃娃!哪儿去找!我给你说,”她贴到唐宝珍的耳朵边上,压低了声音,“我给你说啊,你的事就交给我了,你放心,幺姑肯定给你找个样样都好的!”
    “蒋幺姑啊,”唐宝珍站在自己的铺子里,却好像进错了厅堂,“你的好心我感谢了,不过我现在,真的没有这个心情,也没有这个打算……”
    “不打算,不打算!”蒋幺姑只当作她嘤嘤说了句笑话,“幺姑我不要你打算,你也不要想,这个心啊交给我来操!”
    蒋幺姑这人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说不退,打不烂。“你认不到我,我认得到你嘛!”她可不是那些卖包子的梁大娘,轻轻问一句就算了。一连着好几个星期,蒋幺姑隔着**两天就来唐宝珍的铺子里转一转,甚至也铁下心来,买了两件**的衣裳,总算撬开了唐宝珍这枚蚌壳子,让她同意跟人出去吃顿饭。
    这人也不是一般人,蒋幺姑出手来当然是要有说法的:新加坡留学回来的洋博士,在开发区上班,三十九岁,没结过婚,有房子,有车子,每年轻轻松松就能赚个十二三万。
    “这种条件也就我手上找得出来!”蒋幺姑想这唐宝珍的芳心总要动一动了吧。

    唐宝珍要和陈博士在东街外新开的风尚西餐厅吃饭,梁大娘被气得牙齿痒。“这蒋幺姑才不要脸!”她跟买包子的街坊说,“她一个宝生巷的人管事管到我江西巷来了,唐宝珍的事我都还没说好,她倒跳起来了!”
    “哎呀梁大娘,”这街坊握着手里热滚滚的芽菜包子,却不敢捧起来咬一口,“你就不要气了!他们就是吃顿饭嘛,认识认识,也不是说就能这样成了。”
    “成了才怪了!”梁大娘手上捏着不锈钢钳子,“蒋幺姑这人就是浅薄,年轻的时候就崇洋媚外,老了还想不通,啥留洋博士,拿回来不见得有用!”
    也不知道是梁大娘乌鸦嘴,还是她的诚心感动了**。唐宝珍和陈博士的见面真就像一场春梦般没了下文。蒋幺姑噔噔走到“香榭里”去问唐宝珍:“宝珍啊,你觉得陈博士怎么样?他对你印象还不错,跟我说你好漂亮!”
    唐宝珍本来正用挂烫机熨一条裙子,只得把手里的事情放下了,转身过来对付蒋幺姑。“幺姑啊,”她说,“这陈博士好是好,但跟我似乎没什么共同语言。人家外国读书回来的,跟我距离有点儿远啊。”
    蒋幺姑只能顺着她说:“这样啊,那你考虑考虑,我也不勉强你,只是可惜了,人家条件真的只有那么不错了!”
    “可能缘分还没到吧。”唐宝珍说。
    江西巷的街坊邻居就眼睁睁看着唐宝珍出去找缘分。钟贵峰站在街沿上抽烟,梁大娘问他:“小钟,今天宝珍好久出去的啊?”
    “没看到,好像还没中午就出去了吧。”钟贵峰看了看唐宝珍的窗户口。
    “*近是不是蒋幺姑又给她介绍了哪个人啊?”梁大娘说。
    “你问我!我问哪个!”
    “哎呀,不是我说,”梁大娘总是担心,“宝珍这女子啊,还是单纯了,被蒋幺姑撺掇得今天见这个,明天见那个,眼睛都看花了,人家说你名声都坏了!”
    梁大娘也就是说些风凉话,可是蒋幺姑的心比她还要苦。陈博士不合适,她倒也没有沮丧,又给唐宝珍介绍了天然气公司前程似锦的周科长,县长办细致周到的吴秘书,拆迁办一手遮天的洪主任,钢板厂开宝马的秦老板,甚至在永安市都有五六家连锁超市的朱老总。
    这些男人有钱的有钱,有权的有权,死老婆的死老婆,才离婚的才离婚,*多有一两个娃娃,也不捣乱,都是这么标标致致、称称心心。就算是拿给蒋幺姑本人,她也没什么可挑拣的,可这个唐宝珍就偏偏吃了邪药,长了石头心,次次都说没眼缘。蒋幺姑终于失了镇定,捏着手掌心,坐在“香榭里”的沙发上叹哀气。
    “宝珍啊!”蒋幺姑说,“你跟幺姑说句心里话,你想找个啥样的?你要找个当大官的?当大官风险啊,说不定哪天就逮去关起了;你要找个身家千万的?那么多钱你用不完啊,钱多,事多!两个人过日子,有个几十百把万足够了!你听我一句,见好就收,千万不要贪心呐。”
    “幺姑,你这话说得!”唐宝珍声颤颤地接话,“我不是想找当官的,也不想找有钱的,这些都不重要。我自己也可以挣钱!我就想找个踏实的、稳重的,找好就过好一辈子,再也不要闹离婚……”
    蒋幺姑只得斜了斜身子,把手放在唐宝珍膝盖上:“宝珍啊,我知道你是个好女子,我知道你不容易。没事,没事,我们慢慢来,慢慢找,总有合适的,总有缘分嘛!”
    两个人就像亲生两娘母一样,握着手坐在沙发上。蒋幺姑在心头打算盘,把手掌心上的名字又过了一遍。“不然下星期喊陈健来给她见一面算了。”她想,“陈健这个人会说话,在国企工作,稳定,收入也高,虽然眼下离婚手续还没办完,不过先看一下嘛,说不定就看对眼了呢?”
    蒋幺姑倒是想得美,却没想到光是一个东街上就有多少家媒人眼赤赤地盯着她的唐宝珍。唐宝珍每天上班下班从街上走一走,两边的人就翻着手指在打算盘,唐宝珍早上去买豆浆,梁大娘就问她:“宝珍啊,好久没看到你了,*近好不好啊?”
    “就那样子嘛。”唐宝珍脸上露出一丝愁容,梁大娘就知道她算是被蒋幺姑这阵妖风吹皱了春心。
    “我给你说个事啊,宝珍,”梁大娘守了千百年,终于等到了这**,“我有个亲戚,在一中教书,英语老师,今年四十一,人呢又踏实,又上进,去年爱人死了,造孽啊,都一年多了,还是一个人,我们旁边的人都着急得很!他呢反而不着急,说要找也要看缘分,要找一个真正合得来的,我觉得呢,你们两个倒说不定有点儿合适,你要是愿意,我给你安排一下?”
    “老师啊?”唐宝珍接过豆浆来,递钱给梁大娘。梁大娘接过钱,两只眼睛盯着她的鹅蛋脸,生怕她又泼自己一盆冷水。
    “那就麻烦梁大娘你帮我问一下嘛。”唐宝珍终于说。



    宋雪松从平乐一中下班出来,顺着国学巷往德馨苑走,路上,他在希望书屋买了本刚出的《体坛周刊》,又在楼下买了包烟,悠悠然地走回四楼上去。他开了门,看见家里的一条阳台长又长,顶上挂着洗好的衣服,晃在风里面招一招。
    他把东西放到鞋柜上,一边脱鞋一边招呼:“妈!我回来了!你下午洗衣服了?”
    宋二嫂就从厨房里面走出来,手上握着一把菜刀。“雪松!回来啦?晚上吃鱼啊,我在刮鳞片。”“哎呀!妈!你不要弄这么复杂!宋卓又不回来吃晚饭,就我们两个,随便吃点儿。”宋雪松说。“你说得!”他妈白了他一眼,“他读高三辛苦,你教高三就不辛苦啊?他要吃好,你也要吃好!”
    他妈提着菜刀又进了厨房,宋雪松就拿着杂志进了客厅,坐在沙发上,拆开烟,点��了,舒舒服服抽了一口。
    今天,没来由地,他觉得特别舒坦,格外清净。他坐在客厅里面抽烟,妈在厨房里面煮饭,宋卓在学校里面上课——这简直就像苏琼还没走的时候一样。
    他经常都想不起苏琼已经不在了。宋二嫂从老家上来之前,他和儿子在一中食堂吃晚饭,有时候菜还不错,他就说:“卓卓,等会儿给你妈端个粉蒸牛肉回去嘛……”然后他才想起来现在只有他们两个了。
    好在他还有一个儿子。宋雪松想自己的确是命好,遇到一个好儿子:懂事得早,事事不让他操心,书也读得好。高二那年没了妈,高三照样考年级一二名。“那是清华北大的料啊。”教研室的同事都这么说。
    他料想他这辈子也就是这样了。三件事:他自己考上师范学校,走出了山沟沟;跟苏琼结婚,分了这套房子;再有,就是等着看他们的儿子考上一所好大学。然后就没了。他抽一口烟,又深深吐出来。
    他妈却不这样想。去年十一月份,宋二嫂不管不顾硬是从漩口镇下来了,说要照顾孙儿,其实另有阴谋。老人家走家串门地访人户,逢人就打听哪有合适的女子和般配的姻缘。短短半年,菜场中、街道上、茶铺子里,无处不是她的下家和眼线。
    老实说,宋雪松这样的条件在平乐镇的媒人们眼里算是碗温温水。年龄老大不小,房子半新不旧,收入呢只能说稳定。他不找人,肯定也就没人找他。但宋二嫂勤能补拙,心诚则灵,终于感动了上苍。有**,她乐颠颠地回家来,跟宋雪松说:“雪松啊,妈给你说一个好消息……”
    那**,宋雪松真的发了大脾气,差点儿掀翻了饭桌子。“我再给你说一次!”他把眼睛瞪得都痛了,“我没打算再结婚!你也不要给我操这份闲心!”他发的那场脾气着实吓住了宋二嫂,从那天以后,两个多月过了,她都没有再敢提相亲的事。
    眼看宋卓二诊又轻轻巧巧考了个全县理科**名,三代人在一个房檐下更加相安无事了。宋雪松下班回来,在路上买了杂志买了烟,抽着烟,看着阳台上晾的衣裳飘飘,等着吃晚饭,他觉得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就像苏琼也要马上下班回来了。
    巧就巧了,他妈也觉得今天是个好日子。宋雪松去吃饭,看到满满一桌子菜,吓了一大跳。“今天为啥这么多菜啊?”他问。他妈却学聪明了,话端在嘴里先不说出来:“哎呀,雪松,你*近辛苦了,妈就给你多做点儿好吃的,你喝点儿酒吗?”
    宋雪松就倒了二两白酒,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他喝了这二两酒,喝得脸热乎乎的,他妈又给他倒了半杯。“妈啊,”宋雪松忍不住说,“这半年多辛苦你了,等卓卓考起了大学,你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唉,”宋二嫂给他搛了一坨凉拌鸡肉,“雪松啊,有啥麻烦不麻烦,你是我儿子,妈这辈子都在这儿照顾你!”
    宋雪松的喉咙一下就揪紧了,想着他妈这辈子吃的苦,现在六十多岁了还要来反过来照顾他。“妈,我没事,我几十岁的人了,不要你照顾。”他端起酒杯子,喝了一大口。
    “总要有个人照顾你嘛,等到卓卓考起学校走了,你一个人在这儿妈哪放心啊!”宋二嫂说。她*了解自己这个二儿子,孝顺,重感情,心肠好,硬的不吃吃软的。她就给他搛一筷子菜,又搛一筷子菜,说起他小时候偷玉米苞,说起他初中踢球摔断了脚杆,说起他考上师范村里头放的那个炮仗,说了好多好多。
    宋雪松酒也喝了一肚子,眼泪水也倒灌进了鼻子,听得他妈终于开了口:“雪松啊,妈给你说个事,你慢慢听,不要生气。你上次给妈说你不想考虑那个事,妈也就不逼你了。不过呢,今天我出去买菜啊,刚好遇到东街上的梁大娘,你见过她一次嘛,她一直多关心你啊!她刚好就说起她有个侄女,今年三十五,人很漂亮,很脱俗,心好,又能干。是老公不像话,只有离婚了。这才半年多,好多人来给她说亲啊,她都不心动,只想找个真正谈得来的,好好生生过日子。妈一听,觉得这女子真是不错。妈就问你一下,**不勉强,你要是愿意,我去给梁大娘说一说,让你们见个面?”
    宋雪松没声音,握着酒杯子,看着自己的碗。他妈捏着一双筷子,等着他说话。
    宋二嫂还真以为这个她好不容易才拉拢的好姻缘就要错过了。她肠子都搅在了一起,心痛她儿的下半辈子。她的儿子却终于想通了,动了动脖子,点了一点头。

    唐宝珍和宋雪松出去喝了一回茶,居然又吃了一顿饭。这消息自然钻进了蒋幺姑的耳朵。她风风火火地跑到“香榭里”去,唐宝珍正和琴琴在说什么高兴事,两个人笑得银铃一般。
    “宝珍啊!”这笑声穿过来绞痛了蒋幺姑的心,但她脸上还是红亮亮的,“啥事这么高兴?说给幺姑听一下嘛!”
    “幺姑!”唐宝珍站起来,走过来招呼她,“来坐,吃橙子!”
    “哎呀不吃不吃,”蒋幺姑一边坐下来,一边摆手,“我年龄大了,吃不得酸的。”
    “那喝点儿水嘛。”唐宝珍让琴琴给蒋幺姑倒水。
    “宝珍啊,我给你说,”蒋幺姑其实是心急如焚,但不得不强作镇定,“有个人我觉得不错,你不然抽空见一下?在中石化工作的,福利好得很,比你大两岁,有一米八三,人也很帅!真的可以!”
    “哎呀,”唐宝珍皱起了眉毛,似乎多了些思量,“幺姑啊,我*近暂时不想再见人了,你看,这事……”
    蒋幺姑被她一剑戳穿了心窝子,多的也不用说了。她知道现在唐宝珍看上了那个教书匠,再大的力气也使不得了。现在,唯有等她自己想通了,回过心意了,再来使巧劲。“这么聪明一个女子,咋就想不通这么简单的事?”蒋幺姑心里想。她倒不气唐宝珍,毕竟恋爱是自由的,要喜欢哪个是自己的事;她气的是梁大娘那个人:“分明就是要拆我的台!我找了那么多好的,金山银山,哪样没有!你个姓梁的不要脸,找个穷教书的来挖了我的墙角!”
    蒋幺姑把指甲都掐到了手板心里,想不通自己到底输在了哪里。好在日子还长,这一场仗还有的要打。她端端站起来,扯了扯旗袍,脸上笑得暖洋洋的。“宝珍啊,我还有事要忙,先走了,反正你记得,啥时候你想找我,就给我打电话!幺姑永远都把你的事挂在心上!”
    江西巷里的人却是真正地打心里为唐宝珍高兴,尤其是梁大娘。她坐在铺子门口,看着蒸笼上面冒起了白烟子,一边看,一边笑。“哎呀!我就说嘛!”她对廖小英说,“哪个看人也没我准,我说这两个人合得来嘛,你看!她蒋幺姑还真的以为自己能干了!喊她跳上跳下忙嘛!”
    “我还真看不出来,”廖小英说,“我还以为,以唐宝珍的人才,不知道要找个啥样的人!结果居然看上一个老师!”
    “你才俗气的!”梁大娘可听不得这话,“老师有啥不好,老师收入稳定,还有寒暑假,而且你见过人家宋老师没?人家是大学毕业生,一表人才的。再说了,你看这两个人,一个姓唐,一个姓宋,紧紧地挨着在一起,真是的前生的姻缘!”
    她倒一把就把五代十国都抹了,反正也不关她的事。*要紧的就是唐宝珍和宋雪松赶紧说成了去扯结婚证。要是真的被她老梁说成了唐宝珍的亲事,她在东门上就可以了!
    谋事在媒子,成事在娘子。梁大娘也知道好事不在忙上,打草不要惊蛇,但还是数着天天,看着日子,偷偷观察着唐宝珍的行踪。她跟宋老师喝了一次茶,隔了两天,又吃了一顿饭。到了下个**,又吃了一次饭。然后两个人看了一场电影。
    有**,我们巷子的人眼睁睁地看着宋雪松从国学巷走穿了巷子,走过了一环路老城门,走到了江西巷里面来,站在唐宝珍的楼下来等她。唐宝珍也没去开铺子,走下楼来了,穿着月白的丝绸衫和水墨的淡花裙子,挽着长头发。她看见了宋雪松,就笑起来走过去和他说话。宋雪松的脸上也都是笑容,两个人一起走到巷子口,打了一个出租车,往东门外去了。
    钟贵峰他一个老光棍站在巷子边,一边抽烟一边看。梁大娘觉得他的样子倒也可爱,就打趣说:“小钟,你不要光羡慕人家,不然改天我也给你介绍一个?”
    钟贵峰也懂得事,清楚梁大娘是在说笑话,把烟按熄了,说:“你去给我找一个嘛!找得来我就要!”
    他走回小卖部里头,守着自己的半分田,留下梁大娘一个人笑眯眯地站在路边,她老梁又算是结下了一桩功德。这小两口以后日子过得甜蜜蜜了,保准一辈子都忘不了她的好!

    按下唐宝珍这头不表,再说说宋雪松的情况。自从他被他妈说通了心窍,去会见了这东街上开服装店的俏女子唐宝珍,他的脸上就眼见见地,**天地,飘来了桃红花。他去给学生上个课,腰板挺直直的,声音亮嗓嗓,其他人从走道里过,就听到他正在讲话:“这次测验考得不错啊,大家都进步了,坚持住!再战四十天!胜利就在眼前!”等下了课,其他老师在教研室碰到他,看见他一条穿着件浅灰条纹衬衫,皮鞋锃亮,忍不住小声讨论:“宋老师*近精神了,穿得舒气啊,像是有喜事啊!”
    这一头宋雪松正在洗茶盅,教研室的老师就走过来跟他说:“老宋,好久带你女朋友出来跟我们吃饭嘛?”
    “哎呀,老周!”宋雪松赶紧把头抬起来,“你千万不要乱说!八字还没一撇,也就是认识了个朋友。”
    “朋友嘛,朋友嘛,你说啥是啥,”周老师和宋雪松同事十年,关系不一般,“老宋,你不容易啊,要好好生生的!反正啥时候合适了,你说一声,我请客,我们吃饭!”
    宋雪松摆着手,脸上的笑却钻满了一双黑眼睛,“老周你客气了,等放假嘛,等高考完了,放了暑假大家一起吃饭!”
    他倒不是随便说的,“高考完了一起吃饭”——这是宋雪松跟宋二嫂约法三章的**条。
    可怜天下父母心,宋二嫂她又要管大的,又要顾小的。这一头把儿子安顿出去了她老人家自然不是不欣慰的,那一头孙儿要迎着千军万马去过独木桥,这桩事也是万万惊扰不得的。
    宋雪松吃饭回来,说起这个唐宝珍,眼角眉梢笑融融,暖洋洋,她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握着儿子一双手,差点流下了老花泪。但她作为家里的大人,事情自然是要方方面面都想好了。她就仔仔细细地先对宋雪松说:“雪松啊,你和小唐的事情谈好了,简直是再好不过了!妈这下就放心了!不过呢,你看这卓卓要考试了,紧要关头啊,这事呢我们就先低调,先不要到处张扬,免得影响卓卓的学习,等到过了这一个多月,高考完了,你把小唐带回来,妈做一桌好的,我们一家人吃顿饭,好不好?”
    宋二嫂老归老了,毕竟当过村小老师,说话总多几分道理。宋雪松听自己的妈这一番话,频频点头,说:“妈,你说哪儿的话!我和小唐现在还要多相处,多认识!当然不会那么快!而且卓卓的事现在是*重要的,我嘛,慢慢来,不着急!”
    宋雪松他人在国学巷的德馨苑,心却想着江西巷里面的唐宝珍。想着她坐在自己对面,一双眼睛一递一望,长头发一飘一坠,真像缎子一般,她把右手轻轻放在桌子上,五个指尖玉嫩嫩地捏住了玻璃茶杯子——那茶杯子就这样成了他的命肝心。宋雪松真没见过这样的女人!他顿时有些紧张了,说什么都不好说。唐宝珍却开口了。“宋老师,”她轻言细语地,“我听说你今年四十一了,是属鸡还是属狗?”
    “属狗,”宋雪松老老实实地说,“我二月份生的。”
    “属狗好。”唐宝珍说,“属狗的人*靠得住了。这么说来,我们属相倒挺相配,我是属兔的。”
    “那今年不刚好是你的本命年?”宋雪松想起来了。
    “是啊。”唐宝珍幽幽叹了一口气,也不管她在媒子们嘴里才是刚刚的三十五岁,“本命年不好过啊。”
    “这倒没啥,”宋雪松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你看我都过了这么几个本命年了,还不是好好的!”
    唐宝珍就笑了,抬起手上的茶杯子,沾在嘴边喝了一口水。等到她把杯子重新放回桌子上,杯子边上就隐隐印上了一圈樱桃红——到现在,宋雪松想起了那圈红印子,心口就咚咚地跳。
    “……雪松!你听到我给你说的没?”他妈倒还在啰唆,宋雪松这才架起了魂魄,从江西巷赶回了德馨苑。
    “听到了,妈!都按你说的办!”他说。
    他毕竟只是个男人,哪想得到女人们的心思。他妈盘算的可不只是嘴里说的这一点点。也说这人总还是贪心,没有的时候想起觉得有了就对了,等到有了呢,又忍不住要去挑挑拣拣。宋二嫂眼见新儿媳妇马上要踩进这一家的门,又免不了担忧起来,就跟儿子说要低调低调。她想:“我们一家外地人,在这镇上还是要多个心眼。唐这个女子梁大娘说的是千好万好,但总是离了婚的,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还要多走访走访,打听打听。”
    她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好,总还是觉得宋雪松太单纯。就说苏琼这个人——算了算了,人都死了就不说了——反正这一次,一定要千里挑一,把把稳稳,给她宋家的老二找个好媳妇。
    编辑推荐语
    ★每个人都可在本书中找到自己的过去和故乡。在《平乐镇伤心故事集》中,颜歌描绘了一幅幅融合了日常与奇幻的川西小镇市民生活场景,这是她所虚构的“平乐镇”,也是我们所有人关于社会剧烈变迁的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中国,一份亲密的、集体式的青春童年记忆。★迷人的小说语言和独特的风格。颜歌把郫县镇上的小市民的性情、生活、命运,拿捏得惟妙惟肖,看到她写的唐宝珍,恍惚是伊雪艳款款而来。对于男女之间微妙的情感起伏和把握,以及小人物在大时代里的命运走向,还有隐约散发的语言味道,让人想起张爱玲,虽然她们写的是不同的时代和**。颜歌的字里行间,遣词造句,有小说的独特语言,无处不显示她的功力和才华。★本书中篇小说《江西巷里的唐宝珍》获2015年度“人民文学奖”。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