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公共政策基础**章公共政策研究导论
公共政策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形成的综合性、多元性的新兴学科,也是政策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中介学科,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研究的深入而逐步走向科学与成熟。本章主要研究和阐述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进程、学科属性和理论体系。其**是学科属性及其理论体系,包括公共政策学的学科性质、基本特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并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难点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进程。
**节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进程
公共政策作为一门科学研究仅有几十年的历史。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从政治学和行政学领域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标志着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并在学者们和政府官员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各国政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行政学、运筹学、系统分析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知识、研究理论和技术方法,构成了公共政策学研究与发展的基础。
一、西方公共政策研究的历史进程
(一)西方公共政策研究的兴起
为维护**统治则需要研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而产生了“政治求助于科学、官员求助于学者”的政策研究活动。在西方古代典籍中,记载了大量统治者的经验与思想,古代圣哲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等人的政治思想和著作中,就有政策主张和政策研究的论述。近代和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策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已经展开了对经济、政治和社会政策问题和决策过程的专门研究,并对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就。
在经济学领域中,较早重视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名著《国富论》中,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其中全书五篇就有两篇专门讨论经济政策问题,主张政府的经济政策应是消极的,政府只不过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李嘉图的《赋税原理》(1817)提出研究经济政策问题,并注重经济领域中的公共政策原则和政策建议及其选择问题;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理论提出**干预的经济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经济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轮流坐庄,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首位得主丁伯根(JTinbergen)对经济政策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注重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经济政策研究中,并建立了荷兰经济模型和美国宏观经济模型;同时也试图建立能进行短期发展预测、确立政策目���设计和政策措施的模型。
在政治学领域中,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政策学诞生的催化剂。受传统政治学制度化、规范化研究局限,以及欧洲大陆的实证主义哲学和社会经验研究方法的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政治学界,以梅里安(CharlesEMerrian)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掀起了一场行为主义研究的新潮革命。他们强调对政府过程和人的行为的研究,主张采用经验科学和交叉科学的研究方法确立具有普遍性的、可检验的政治学理论及其体系,使政治学走向科学化。随着政治学的“科学化”,人们可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对政策制度、民主化、个人的政治行为等问题进行客观分析,这在客观上奠定了政策学产生的基础。以后,梅里安的新政治科学理论、伊斯顿的一般系统论、阿尔蒙德的结构功能主义、多伊奇的沟通理论等行为主义学派,提倡运用技术手段和定量分析方法,着重研究个人或团体政治行为,这对公共政策科学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社会学领域中,德国、日本和英国的学者对社会政策的研究较有成就。1873年由德国西蒙拉尔(GSchmoller)等人发起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并在社会政策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在不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后受德国政策思想的影响,于1897年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并对社会政策问题开始研究;英国向来就有社会政策研究的传统,尤其是在社会政策理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社会政策学家马歇尔(THMarshall)的《社会政策》一书,被公认为是西方社会政策学研究的范本。
(二)西方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在西方文献中,公共政策与政策科学基本上是相同的,如果说有差别的话,就在于政策科学研究包括私人的政策,而公共政策研究则不包括私人的政策。德洛尔认为:政策科学是指研究如何运用有系统的知识、有结构的理性和有组织的创造性来制定政策的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政策科学产生的标志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于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尤其该书中“政策方向”**对政策科学的对象、性质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加以论述,强调政策的历史脉络尤其是面向未来,重视对变化、创新和革命的研究。此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策科学运动”,拉斯韦尔也因此成了“现代政策科学的奠基人”。但是随之的十几年里,他本人除了在政策分析的定量方法及技术方面,特别是运筹学、系统分析、线性规划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技术方法上取得成就之外,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并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政策科学才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的科学家、哲学家库恩(ThomasSKuhn)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在当时起到了方法论的作用,给政策科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德洛尔(YehezkelDrore)出版了政策科学“三部曲”,即1968年的《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71年的《政策科学构想》和《政策科学进展》,发表了一批政策科学论文,这些著作和论文构成了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德洛尔继承和发展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思想,对政策科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进一步具体详尽的论证,并关注逆境中的政策制定、政策哲学研究和多值逻辑在政策推理中的应用,重视高层政策推理,主张建立危机决策、应急体制和重建政策制定系统的理论,从而形成了“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他由于对公共政策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被国际政策研究联合会授予首届拉斯韦尔年度奖;1986年荣获美国政治学联合会“福尔布莱特40周年纪念的**学者”称号。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策科学在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的研究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对政策分析的研究,关注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二是将政策的评估和实施,作为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课题;三是加强了对政策终结及政策周期理论的研究;四是运用经济学的途径——公共选择理论,来研究非市场决策即公共决策问题,实现社会的公正。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策科学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趋向。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强了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强调公共权利,如布坎南的《伦理与公共政策》和高罗普的《公共部门的管理、系统与伦理学》等;二是政策科学与公共行政学日益相互融合,并出现了用公共事务来统指这两个领域的新趋向,如林恩的《管理公共政策》等;三是比较公共政策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如安德森(C?W?Anderson)的《比较政策分析中的系统和策略》、莱切特(HowardLeichter)的《比较公共政策问题和观点》和海德海默尔等人的《比较公共政策》等;四是重视对政策工具的研究,如胡德(C?Hood)的《政府的工具》和波特斯(B?GuyPeters)的《公共政策工具》;五是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一些学者主张以决策者的偏好排列优先顺序选择和解释方案,用社会、政治和法律的理性取代经济和技术的理性,把政策科学研究引向了高层政策制定领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策科学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高度重视宏观政策分析,探索改善政策制定系统和进行政策创新的方法,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的改进;二是加强规制政策研究,将精简规章制度作为推动政府行政改革的主要任务,如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和日本的“新行动审议会”等;三是各国政府重视对政策的绩效评估,包括既开展对环保、人权、贸易、教育、投资等具体政策的评估,也进行政府政策制定能力的评估。因此,90年代后政策科学的发展趋势,对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政府政策能力等均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方的公共政策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但经历了从消极公共政策到积极公共政策的转变,即从政府采取“放任主义”的公共政策,到强调**对社会生活的干预,主张公共政策应积极主动发挥作用;从经验型到规范型公共政策的变化,从单一型到综合型公共政策的变化及从解决一个问题到为解决“问题群”而制定公共政策的变化,目前它已成为一个相对成熟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