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这所学校里,小约瑟夫**次领略了那个在他成年之后即成为斯大林之后一心一意研究、关注的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在学校里,大多数功课都用俄语教授,课程表中规定每周只有很少几节课用格鲁吉亚语教授。在小约瑟夫读书的那个年龄段里,他很快就掌握了俄语,但出了学校之后,在家里,他仍然讲格鲁吉亚语。政府当时极力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强迫非俄罗斯族实行俄罗斯化,在学校里,尽管有不少说亚美尼亚语、土耳其语、高加索方言的学生,但俄语却统治了一切。民族同化政策使得当地的非俄罗斯族怨声载道,甚至10多岁的孩子们也举行罢课和示威,以示捍卫他们的民族语言。
1894年7月,小约瑟夫离开了哥里神学学校,并获得了一张考试优等证书。由于成绩优异,校方保送他到了第比利斯神学院学习。毫无疑问,神��们都知道他是贫家子弟,而且知道他父亲因喝酒闹事而死,因此,这一保送标志着对他的能力和前途的信任。
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位于格鲁吉亚西部地区,气候炎热,风沙弥漫。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宽敞的广场和大街,从广场和大街延伸开去,是狭窄的曲曲弯弯的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平顶房和集市。在集市上,土耳其和波斯商人、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摩肩接踵,讨价还价。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比利斯的人口有15万多,主要是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和俄罗斯人。第比利斯是沙皇派遣的总督驻地,也是外高加索(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部分地区)政府所在地。
在这里,不同民族的人操着各自的语言,熙来攘往,喧闹不已。
沙皇俄国政府看到外高加索作为边境地区的重要性,修筑了一条军事公路,以加强防御。与此同时,这一地区也开始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外国资本和技术的帮助下,石油和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867年,开始铺设一条从第比利斯到黑海的铁路线,这条线路不久又从第比利斯延伸到黑海的巴库。
年仅15岁的小约瑟夫从小镇哥里来到第比利斯这座喧嚣的大城市,感到一切都是新鲜的,同时无形中有了一种孤独感。过去,他一直住在家里,得到母亲的庇护和关怀,周围有邻居和同学们与他为伴;如今,他孑然一人生活在一个举目无亲的陌生环境里。叶卡特琳娜虽然也觉得孤单,但她的精神很充实,她为儿子进入第比利斯神学院而感到自豪。她儿子所上的学院,在信奉东正教的格鲁吉亚人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威望,被他们看成是他们的*高学府。
第比利斯神学院跟沙皇俄国其他地区的神学院一样,其宗旨不仅是对学生进行宗教、文化教育,而且还要训练学生过宗教生活。在格鲁吉亚,甚至在整个高加索地区,第比利斯神学院虽然不是**的、但却是*重要的一所中等学校。它不仅是本地知识分子的主要培养基地,而且多少有点像农奴制的精神保护区。正是在这里,进步的社会和政治思想也直接渗透进来,并且时常与封建教会的习性发生冲突。
这所学校看起来像座兵营,由严厉的修道士严格地管理着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一入校,就几乎与世隔绝了。校方规定,学生必须昼夜待在学校里,如果确实有事外出,必须向负责一个班的修道士请假,而且只能获准两个小时的假。平时的课程充满了经院神学的说教和永无尽头的祈祷。从穷苦家庭来的学生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二三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宿舍里。
从学生的精神生活上看,这所学校几乎是修道院兼兵营。一个老学生曾回忆说:“生活是这样的悲惨和单调,终日被关闭在兵营之中,我们感到好像是囚犯,没有犯任何罪行,却必须待在那儿许多年。我们所有的人都很沮丧和忧郁,在屋子和走廊里闷得要死……差不多永远没有青春的快乐。当青春的气质不时表现出来时,立即遭到修道士和班长的压制。”校方不允许学生到非教会的图书馆去借书,只有经过修道士认可的作品才能阅读。这所学校自然也是一个俄罗斯化的工具,违犯了校规校纪就要被罚禁闭。修道士们热衷于调查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搜查他们的行李,偷听他们的谈话,只要稍有怀疑,就向校长告发。
早在1873年,一个宪兵上校就向他的上级报告说,截获的信件表明,有些学生读过达尔文、巴克尔、穆勒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当局在对神学院进行搜查时,查到了两本*具“煽动性”的书:勒南的《耶稣传》和雨果的《小拿破仑》。调查确定,有3个教员在班上“以自由主义的精神”讲课,因而被校方开除。警方档案强调指出,学**生骚动的真正根源,与其说是自由派的或革命的思想,不如说是强烈的民族主义。
1885年,一个叫西尔韦斯特·季布拉泽的学生由于袭击院长丘杰茨基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袭击院长的原因据说是由于他曾说过格鲁吉亚语是“狗语”,而季布拉泽被流放后,成了一名革命**。1886年6月,一个叫约瑟夫·拉吉耶夫的学生由于表现有反俄态度而被开除,哥里地区一个牧师的儿子一气之下暗杀了院长丘杰茨基。1890年3月,学生举行了为期一周的罢课运动;1893年底,米哈伊尔·茨哈卡亚和拉多·凯茨霍维利领导了一次学生罢课运动,警察关闭了学院,87名学生被开除,两位罢课运动的***后来都成了积极的革命活动家。当小约瑟夫被录取入校时,第比利斯神学院已经变成了一个反对沙俄统治的**。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