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化三经 (自唐之后,唯一称“经”)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化三经 (自唐之后,唯一称“经”)

  • 作者:刘孝全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72768
  •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01日
  • 页数:126
  • 定价:¥9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化,如同一个大箩筐,一直笼罩在思想界的头顶。但是,何为文化?古今中外的学者尝试了各种解释。本书深入到文化“基因”层面进行了独立的解剖,完成了文化及其实践的有效还原和重建,为传统国学与现代西学的融会贯通开辟了新途径。
    本书共有白话文和文言文两个版本组成。每个版本均由文篇、化篇、功篇组成。
    文篇从符合及认知起源的角度,论述了“文”的十二个组成元素,并详细分析了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为读者展示了“文”的内在基因密码。化篇进一步解密了“文”的同化的过程及规律,并进一步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八大步骤。功篇是阐述了文化在战略、市场、管理和人才等具体实践领域的作用和关系,为文化促进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指引。
    本书不同于常规著作,无案例、故事、论述、文献综述等附属内容,以精炼篇幅呈现核心精髓,为读者节约宝贵阅读时间。 文化三经 (自唐之后,**称“经”)_刘孝全_光明日报出版社_
    文章节选
    文化,一般被当作名词,其实,它既是个名词,又是个动词。谈论的时候,很容易只考虑一面,然后不停地争来论去……
    放下偏执,听清别人的观点,然后沿着他的思路,用心辨别细微变化,并且善于刨根问底,才会渐渐看到本质,直到恍然大悟——那一刻,感觉忽然多了一双慧眼,能够洞察一切困苦的根源,进而把自己解救出来,还能引导别人,共同把事情做好,建功立业,释放出应有的价值和贡献。
    上篇:文经
    作为汉字,“文”一开始是纹理的“纹”。
    飞鸟留在雪地上的爪印、石头开裂的纹理、山川绵延的走向……
    看到大自然留下的痕迹,仓颉突然顿悟了,尝**这些自然痕迹简化出的纹路来表示活生生的存在——这就是“文”的起源。
    由此可知,“文”本指一种简化的图形——它是大脑试图对自然痕迹进行简化的结果,目的是借此传达对世界的认识。
    认识又是如何起源的呢?
    一般来说,先有宇宙,然后诞生了人。人有身子,身子有七个组成部分,从外而内分别是:毛发、皮肤、肌肉、骨骼、脏腑、血液和气息,叫“七体”。“七体”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个处理**,人体内有七个、甚至无数个这样的**。其中*突出的是上、中、下三个**,也就是脑部、心部和腹部**,或者叫上、中、下三轮。
    在天地间活动,“七体”组成的身子会对环境产生反应,由远而近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力觉、在觉,叫“七觉”。
    “七觉”被大脑简化、抽象处理后,会形成原始的信息。信息进一步聚集成意识,意识进一步抽象成思维,思维进一步输出观念,观念进一步升华成智慧,也叫哲理、哲学。所有这些被叫做理智或理性,实际是意识、思维、观念和智慧的总称。
    “七觉”经过心脏,会对心脏的跳动产生影响,进而形成情绪,情绪碰到具体场景会转化成具体感受,感受持续积累滋生出情感,情感继续强化,进而凝结成意念,或者叫意志,意念再进一步固化,就会形成坚不可摧的精神。精神是人类非理性的*高状态。这些被笼统地叫做感性,其实是感受、情感、意念和精神的总称,属于人的非理性一面。
    除此之外,“七觉”还会影响腹部的进出,形成基本需求,需求进一步转化成动机,也叫欲望,欲望需要满足,会触发行动,或者叫劳动,实现行动的可能性,叫能力。已经实现的行动需要更加稳定、有序,从而出现了对行动的约定,叫规矩,或者叫法。行动需要从单个扩大到群体,离不开规矩的扩大、传播,依赖载体“号”和“符”——即是开篇提到的“纹”,符号需要不断**,进而逐渐精通成专门的技巧,叫艺术,或技艺。这些可以笼统地叫做习性,其实是动机、能力、规矩和艺术的总称,属于情理交融的范围。
    意识、思维、观念、哲学、感受、情感、意念、精神、动机、能力、规矩和艺术,合在一起,一般统称为文、文化或人文,有时候也叫精神、人格系统、心智模式等等——当五花八门的概念铺满书架时,如果不能搞清楚起源,常常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和别人绕晕——其实,它们本质简单而一致。
    王进生问:为什么这里面没有道德、素质这样的关键概念?
    回答说:道德、素质,乃至感情这样的概念,是由更基本的概念混合而成。像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以上十二个基本概念,组成了各类人文概念,因此也叫文化基本元素,或文化常元。
    十二个文化元素,起源于人体的七种感觉,通过三个处理**,形成了三条发展路径,逐级衍生出理性、感性、习性的十二种不同状态。*先出现的,是自发形成的意识、感受和动机,这些懵懵懂懂的初级元素是每个人、每个组织都会有的,也叫自发文化。
    自发文化不断发展,直至智慧、精神、艺术这样**元素,也叫真善美,三者融为一体,为信仰,或灵性。这些非常稀缺的文化元素,本质是通透自觉、接近灵性的人性状态,也叫自觉文化,并不是每个人或组织都有的。
    文化元素越容易产生,出现的时间就越早,但是也越不稳定——随时出现随时变化;越到后面,越难产生,不经过修炼,不可能自发形成。但是,一旦形成,就会非常强大,而且越**越难撼动。
    任何个人或组织,如果能达到**文化状态,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实质是**文化对周围低级文化产生的影响力,这样的人是真正的精英,无论在哪里,都会成为**,凝聚更多人,干出一番伟业。
    刘德问:为什么三十多年来国内外都认为文化是由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四个层次组成的呢?
    回答说:认识事物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时间角度进行的推演,是实践、动态的,是真正的发展规律,即是所谓的 “道”。另一个是从空间角度进行的解构,是表象、静态的,是对现象的描述或解释,即是所谓的“形”。前者,看起来并不真实,但是一步步发展下去,就能变成现实;后者,看起来很接近真实,但永远不是真实。文化四层论,是从空间上对文化进行的简单切割,并没什么不对,只是无法实施。
    文化十二元素,内部关系清晰、严密,上下左右,多维关联,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既可以逐渐简化成一情一理,也可以逐渐分解成十二元素,堪称文化的密码基因,可以破解与人相关的概念、现象、规律,需要逐一认识。
    **,动机。
    动机,也叫欲望,从需求中滋生出来,但是不等于需求——有需求一定有动机,但是有动机未必有需求。动机在外,需求在内,互为表里。
    简单地说,动机是经过认知后的需求。
    理性和感性都会影响我们对需求的认知。所以,情感、理念等发生了偏差,动机也会偏离需求——这是不当动机,也叫做“恶”出现的一个根源;另一个根源是需求本身的不满足。知道了“恶”产生的根源,才会知道转化的方法,不外乎四种:
    一是满足,这是转化恶的基础。
    二是知足,就是要正确看待需求。值得提醒的是:知足常被误读为消极无为。
    三是逆足,也是通常所说的激将法,有时候需要连环激将才能真正生效。
    四是失足,即是用更大的缺少来遏制、恐吓现有的欲望,有时候叫做“以恶制恶”,或“饥饿”疗法。
    这些方法,各大教派的经典也有论述。其中,第四种方法本身即恶,能不用则不用,更不能常用。第三种方法用起来比较难以把握,经常会弄巧成拙,一旦被误解,百口难辨,常常是——跳进黄河洗不清,一片苦心天晓得。
    欲望无穷无尽,动机千奇百怪,所以关于欲望和动机的理论很复杂。但是,归根结底,动机可以分成三大类:比较动机、本能动机和逻辑动机——根源于分合、因果、生灭三大时空关系。这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们穿透各种动机理论的外表,深入本质,形成真正健全的动机方法,避免扭曲和异化。
    第二,能力。
    欲望、动机会驱动人引起行动,或者叫劳动。行动有可能实现,也有可能失败,取决于我们驾驭对象的水平,一般叫做能力。
    简单地说,能力是我们完成行动的可能性,生于劳动,源自动机。
    因为与劳动有关,能力有三大基本能力——认识能力、行动能力和表达能力,三大基本能力构成了人的通用能力。不同的人受各种因素影响,三大基本能力各有侧重,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升。
    通用能力与具体领域的知识、经验相结合,经过积累,会形成专业能力——本质还是通用能力。专业能力难以提升,往往根源于通用能力的缺失。领悟了这一点,就能破解各种专业能力的密码,例如领导能力、销售能力等。
    第三,规矩。
    已经实现的行动,需要变得更加稳定、有序、**,逐渐稳定成习惯,进而固化成流程,或叫架式、把式、仪式、式。当个人行动发展到群体行动时,需要相互配合,从而需要对各自进行约定,逐渐演变成规定、制度,或叫法。
    这些统称为规矩,所谓的规矩,实质是人、事之间各种关系的约定,源自行动。
    规矩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类,也叫成文和不成文规矩。成文规矩有制度和流程,也叫法和仪;不成文规矩,可以分成习惯和风俗,也叫俗和礼。
    规矩源自行动,行动与能力直接相关,所以能力与规矩也有直接关联,并且是规矩形成的基础。忽略了这个基础,规矩很容易变成令人讨厌的“裹脚布”。很多组织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制度建设、执行得不好,却找不到关键原因。
    规矩的作用,在于通过约定俗成来减少每次行动之间的沟通,因此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人力等成本。在大规模、长时间活动中,这个作用不可限量。所以,规矩是历来带兵作战的关键,为定规矩,要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要斩杀亲朋好友。
    对于现代社会,规矩更加重要,没有规矩,根本无法形成社会化大生产。所以说,依规距行事的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支柱,而这,恰恰也是阻碍**繁荣富强的薄弱环节。
    第四,艺术。
    规矩要让更多人知道、认可和执行,必须得到传播,传播离不开载体,*基本的载体,一是符,也就是以图形为符;二是号,也就是以声音为号。符是以空间结构为本,通过颜色线条来表现;号是以时间节奏为本,通过声音旋律来表现。制造符号这样的事情很需要技巧,慢慢精通起来,逐步升华成精致、精美的艺术。
    所以,艺术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符号,源自规矩。其作用,在于能够穿越各种形式,直接融入时空。因此常说,艺术没有国界,实际上,艺术也没有宇宙边界——这也正是艺术*独特的魅力。
    一旦真正踏入艺术的境界,会不由自主地与时空融为一体。自古以来真正的艺术家——从早期的巫师到现代的艺术家,其实一直都是时空的对话者。
    编辑推荐语
    在翻开本书之前,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很懂文化。仅仅6400字,带来文化爱好者的不是简单的革新,而是颠覆性的开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