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充当监军,体验生活 扶苏被派往上郡(今陕西绥德)做大将蒙恬的监军 。其实,蒙恬 根本就不用任何监军,他对秦帝国的忠诚是没有任何 人可以比拟的, 也没有任何人怀疑的,包括秦始皇在内。
从繁华的咸阳来到荒凉的上郡,扶苏似乎一点也 没感觉出父亲 的良苦用心。他认为这是父亲把自己放逐了,远在四 方巡视的秦始皇 也想不到扶苏会这样想。在这位千古一帝的父亲看来 ,儿子太“软 弱”,太“妇人之仁”。
一个用法家思想从脚跟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从臣 子到布衣早已经 习惯了严刑峻法。而扶苏却在这样的情况下让自己弃 法从儒,这简直 就是荒唐可笑。
所以,他看到了在眼前站着的扶苏,忽然感觉到 了一阵恐慌。大 秦从祖宗孝公时就以商鞅的法家思想立国,到他这里 已经六世,祖宗 成法不可变!也变不了! 他想,绝不能再让这个扶苏在政治权力**晃荡 了,他迟早会把 自己和祖宗经营多年的**毁于一旦。他指着帝国的 版图告诉扶苏: 这一切都是用杀戮得来的,如果单靠仁义道德能让我 拥有这么大的版 图吗? 摆在他面前的处置扶苏的路有两条:**,让他 参政,用他的方 法来治理这个帝国;第二,杀掉他,免得以后他有机 会改祖宗成法。 经过了深思熟虑,他选择了第三条路:既不杀他 也不用他,而是 要他到蒙恬处去体验一下生活,要这位儒生看看,凭 道德礼仪这些虚 蒙恬在上郡到底干什么呢?他用秦帝国的主力主 要在做两件事: 尽可能地击败匈奴、修万里长城防御匈奴。
抗击匈奴就要战争就要死人,这俨然违反了儒家 的“以德服人” 的宗旨。修万里长城就要用大批农民,也要死人。这 又违反了儒家的 “以仁治国”的思想。
总之,在今天看来,扶苏在上郡所见所闻的痛苦 比之他在咸阳见 父亲所作所为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如今陕西的 绥德有这样两处 景点:扶苏望月台与扶苏呜咽泉。从名字上来看,这 两处景点都充满 了悲哀之情绪。望月是想家,呜咽或许还是想家,更 或许是见到生灵 涂炭而伤心难过。从人性的角度来考虑,他或许是想 父亲了,父亲已年 迈,时常有病,而寻找多次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迟 迟没有结果。父亲 身边的人都以杀戮刑罚为能事,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为 父皇担心。
当公元前212年,希腊人阿基米德被攻人叙拉古 城的罗马士兵杀死 的时候,那个士兵并不知道自己亲手扼杀了灿烂的古 希腊文明。也是 公元前212年,扶苏被流放到上郡去体验生活,秦始 皇也不知道自己亲 手扼杀了自己大秦帝国的未来。
秦始皇的本意是想要扶苏跟蒙恬处理好关系,这 对他以后主政 大秦帝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蒙恬是大秦帝国的顶梁 柱,秦朝主力都 在这位蒙大将军手里。他想把扶苏交给蒙恬,虽然他 没有直接告诉蒙 恬,好好培养扶苏��可他想,蒙恬又不是傻子,定会 了解他的良苦用 心的。
但秦始皇显然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从始皇三十 五年到三十七年 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作为一介武夫的蒙恬和崇尚“ 仁者**”的扶 苏根本就不可能有共同语言。况且,作为长子的扶苏 并没有正式被确 定为太子,而且由于秦始皇对手下将领的法治严酷, 蒙恬不可能和扶 苏走得太近。
蒙恬是什么人?亲眼看着战争、政治斗争成长起 来的一只老狐 狸,当扶苏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秦始皇还在人间的时 候,他不可能和 扶苏走得太近,他要避嫌。老实说,秦始皇到了晚年 ,喜怒无常,任 何人似乎都无法真正了解他,即使在他身边的赵高有 时候都会犯嘀 咕,老皇上到底在想什么呢?远在千里之外的蒙恬怎 么会知道他把扶 苏安排在自己身边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老皇帝是想监视自己,还是因为扶苏总是降他意 ,想借刀杀人呢? 由上可以看出,秦始皇之错就错在没有马上立扶 苏为太子,而导 致了扶苏与蒙恬的关系并不像后人所说的那样融洽。
扶苏在上郡的两年除了望月就是呜咽,这也从另 一个角度说明了 他在那里生活得并不开心。眼所见之事、心所想之意 都与蒙恬格格不 入,怎么可能开心呢?他那一套儒家思想在安定的朝 堂之上都没有市 场,到了战火硝烟的边疆更是屠龙之技了。
……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