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现代白话版—清史演义
QQ咨询:
有路璐璐:

现代白话版—清史演义

  • 作者:蔡东藩
  •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 ISBN:9787510451317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01日
  • 页数:589
  • 定价:¥4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 出版社
    • ISBN
      9787510451317
    • 作者
    • 页数
      589
    • 出版时间
      2014年10月01日
    • 定价
      ¥48.00
    • 所属分类
    内容提要
    《清史演义》共有一百回,起于满清之源起,终于宣统帝逊位,凡294年。讲述了清王朝崛起,经过康乾盛世,鸦片战争,甲午中日之战,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直到宣统退位这段近三百年的从荣耀到屈辱的历史。书中重大史实,皆有所本,可读性、可信性都很高,可谓创历史小说新体。
    该书自问世以来,即受到众多知名人士的广泛推崇,也是毛泽东列给儿子毛岸英的必读书。
    此版是目前市面上**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一本白话版《清史演义》,更通俗易懂,也增加青少年读者读史书的更多乐趣。
    文章节选
    努尔哈赤的复仇
    城池地处现在的辽宁勒福善河西岸,离元太祖的出生地宁古塔也就三百多里地。此地背山面水,地势非常好,是块风水**。
    当时大明朝统一中原,从金陵迁都至燕京后,只在山海关附近设了防线,塞外的蛮荒之地,朱家也懒得去搭理。面积比鄂多哩大几倍的地方,明室都不管不问,小小的鄂多哩土堡,就更加无人问津了。
    往往深山大泽里面,总会卧虎藏龙。自布库里雍顺在这儿扎根建城,开枝散叶之后,子孙兴旺,相传不绝,兴衰交替。到了明朝中叶,出了个叫孟特穆的人,他机智过人,颇有谋略,不断拓展祖基。他一路向西,带领族人直延伸到长白山北麓的赫图阿拉——这就是后来的兴京。
    孟特穆的第四代孙子叫福满,挺喜庆的一个名字。福满生了六个儿子,老四觉昌安继承了祖业,住在赫图阿拉城里掌管一切。另外的五个贝勒爷,也各自围绕赫图阿拉画地而治,拱卫主城。
    觉昌安带领兄弟几个继续拓展疆土,相继把周边的部落都打下来了,地盘日益增大。
    领导人都挺能生儿子的,觉昌安也不例外。他的四儿子叫塔克世,娶了喜塔喇氏做老婆。这喜塔喇生的儿子就更不得了了,智勇双全,出类拔萃。他名叫努尔哈赤,也就是后来大清朝的开国皇帝,大清子孙称他为清太祖。
    满清和大明朝的交集终于到来了。努尔哈赤有个堂姐,是觉昌安的孙女,嫁给了古埒城的阿太章京。当时明朝驻守辽西的总兵叫李成梁,他一惯对觉昌安很忌惮,生怕他搞出什么幺蛾子,于是用计联合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一起合围了古埒城。
    古埒城是个小城,哪见过这阵仗,眼看着招架不住,阿太章京立马派兵去求援。觉昌安得到消息后怕孙女遭遇不测,连忙跟塔克世一起带着全部兵力去支援。阿太章京一见救兵到了,马上开城,城中又有了一支军队,人心都稍稍安定下来。
    满清和大明朝两兵相接,二话不说,直接开打,打了半天两边谁也没占到大便宜。
    觉昌安接管古埒城后,不分昼夜地上城楼巡视,指挥建设防御工事。这天远远看见城下有个人骑马过来,离着老远就开始叫门。觉昌安从城楼上向下一看,觉得面熟。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图伦城主尼堪外兰。
    要说这个尼堪外兰,以前还算是觉昌安的部下。觉昌安问他干嘛来了,这尼堪外兰嘴皮子挺油,说是大老远听说主子您来了,这不立马就过来给您请安来了嘛。觉昌安一看没有带兵,来者是客,就请他进城说话。
    尼堪外兰一到城里,见到觉昌安连忙下跪请安。觉昌安让他起来,问你为啥勾结明寇来惹事儿?尼堪外兰连忙赔罪说:“我不知道这边城主跟您是亲戚,所以就打算过来分点儿好处。后来听说您带兵远道而来解围,我才知道你们是翁婿之谊。所以我就跟李总兵谈过了,说您是个好人,德高望重,得罪谁也万万不能得罪您老人家啊。这个李总兵也通情达理,准备退兵。要是您跟城主商量商量,每年向朝廷称臣纳贡,李总兵保证一定会表明朝廷,给您封个好爵位,统领建州。”
    明朝的时候,长白山附近统一称建州卫。
    觉昌安听他这么一说,问:“你这番话��当真?”
    尼堪外兰立马着急了,赌咒发誓:“我要是有半句假话,不得好死。”
    这么一来,觉昌安也信了,就放下心来,让阿太章京摆宴款待。席间把酒言欢,酒桌上,尼堪外兰越说越入戏,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龙湖将军印,什么建州卫都督敕书,说的跟真的似的,由不得觉昌安不信。
    喜欢听人拍马屁,终究是要吃亏的。
    酒足饭饱后,尼堪外兰就回去了。此人还算靠谱,第二天城下的军队果然都撤走了。阿太章见困局已解,连忙拜谢觉昌安父子救援之恩。他一边大办宴席款待觉昌安父子,一边杀猪宰羊犒赏军士。
    当天大家都喝得酩酊大醉,尽兴而归,各自酣睡。
    当所有人都沉醉在美梦里的时候,忽然外面炮声大震,杀声四起。被惊醒的人们都懵了,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就已经脑袋搬家了。
    经过这一晚上的突然袭击,城中的军民已大半都没见着第二天的太阳,赶着去鬼门关里报到了。几位头领人物,觉昌安父子和阿太章京夫妇,黄泉路上也结伴,一块儿去了阴曹地府。
    古人说得好:“福兮祸所倚,乐极必悲生。”觉昌安误信了尼堪外兰的鬼话,丢了脑袋折了兵,正应了这番话的意思。
    当时努尔哈赤才二十五岁,自打爷爷跟父亲带兵去支援古埒城后,就经常派人打探那边的情况。先是接到明军撤退的消息,就很是放心。但稍后听闻敌军杀了个回马枪,爷爷跟父亲悉数遇害的噩耗后,不由得大叫一声,顿时昏死在地。
    等他被众人救醒后,啥也没说便放声大哭,观者无不为之动容,纷纷黯然泪下。但是,悲伤亦是*大的动力,努尔哈赤立马检查城里的武器库,里面还剩下十五副盔甲。
    努尔哈赤一一搬出来,扔在叔伯兄弟面前,请求各位帮忙报仇。各位亲戚也是一阵义愤填膺,二话不说,各自领了装备,浩浩荡荡出了城,往东边杀奔而去。
    那会儿出兵讲究个师出有名,古时刘备*爱讲这一套,迷信兴不义之师必遭厄运,这回你杀了我的君、父,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话说这个尼堪外兰,他用诡计破了古埒城赚了老领导的性命后,分了点儿好处抢了些金银财宝搬回图伦后,就每天纵情于酒色之间,往死里快活往死里作。
    突然收到努尔哈赤带兵来攻的消息,一时间惊慌失措,差点没吓尿。稍镇定下来之后,急忙把部下集中起来,准备出城迎敌。
    努尔哈赤也不跟他讲什么先礼后兵,不待图伦兵站住阵脚,便纵马杀奔过去。一骑只身杀向敌阵,后面的一看赶紧趁机跟上。个个似乎都有万夫不当之勇,逢人便杀,见脑袋就砍,就跟天降神兵似的。图伦兵哪儿见过这么狠的角色啊,连连败退。
    尼堪外兰见势不妙,估计是抵挡不住了,就先脚底抹油,跑了。努尔哈赤没顾得上追他,带兵进城,颁下招降令,投降的免死。城内外的军民一听这话,纷纷举手投降。
    扎下部队,所有人都休息了**,又发兵追杀尼堪外兰,但被他给跑了。后来打听到消息,说尼堪外兰已经逃到明朝边境了。
    努尔哈赤就回赫图阿拉城,给明朝镇守辽西的总兵写了封信,大意是请朝廷交还爷爷和父亲的尸首,归葬故里;另外,请交出杀父仇人尼堪外兰。
    明朝戍将不敢怠慢,忙把信上交朝廷。这时候正是大明万历年间,人才凋零,佞臣当道,文官武将莫不是些酒囊饭袋、混吃等死的角色。大伙儿一看到这信,就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有的说这些北狄蛮族,给点洪水就会泛滥,万万不能答应。有的说答应他一半也无妨,给点甜头让他见好就收。当时执掌朝纲的大员提议说,李成梁无故兴兵惹事儿,也属不对,但是交出尼堪外兰的确有损我大明国威。不如把他君父的尸首还了让他归葬,另外给他封个一官半爵的,买个他高兴,免得他多惹是非。
    神宗皇帝也是没啥主见的主儿,当下就批准了这提议。派官员带了册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卫都督的任命函一封、龙虎将军印一颗、布料马匹一堆,连同觉昌安父子的棺木,一并给送了过去。
    朝廷把事儿做到这个份上,按说努尔哈赤应该感到很荣幸了。
    册封官去了赫图阿拉,努尔哈赤以礼相待,伺候得相当周到。面朝北边接受封赏,一顿谢主隆恩自不必多说。
    礼物都收了,也接受了册封,努尔哈赤表面上是认了神宗做老大,但是尼堪外兰这贼子还没拿交,**没有手刃仇敌,心里就**也痛快不起来。差官回京的时候他又跟人叮嘱了一番这个事儿。之后等了好几个月,杳无音讯,好像朝中没人搭理他。
    努尔哈赤也是个爆脾气,再加上复仇心切,心想等不到你送来,那我就自己去提人。于是便每天四处招兵买马,收罗小弟置办武器,好不热闹。他把队伍以旗为编制,分成黄红蓝白四块儿。旌旗招展,看上去颇有战斗力。
    终于到了这**,努尔哈赤集合所有将领,升帐开动员会,伸手指着大明边界线的方向,意思就是我准备去干他大明朝了。
    手下的将领们看着这架势有点慌了,有人说:“我们这些人浩浩荡荡地去打明朝,一路上得经过不少别族的部落,咱是不是应该先去打个招呼借路啊?”
    努尔哈赤霸气外漏,说:“不用!我在前面开路,你们在后面跟紧就可以了。”
    一堆将领无话可说,分别集结部队,跟着努尔哈赤出了城。
    努尔哈赤带领他的部队立马进行闪电行动,他们所经过的氏族部落都还没来得及做好防备,只能任由着他穿过自己的领地。有些部民稍加阻拦,不是被他们用刀砍死,就是被他们用箭射死。
    走了几天,离明朝的边境还有三十里的时候,努尔哈赤便命令自己的部队安营扎寨,他让队长齐萨带着由几十个人组建的“敢死队”去明朝边哨上索要尼堪外兰。这时,明总兵李成梁因为上回的事,已被明朝政府臭骂一顿,炒鱿鱼了。
    新换的总兵是个软蛋,他听说努尔哈赤的人来了,吓得麻溜派个副将,带着百十人去跟齐萨协商。齐萨态度强硬,执意要尼堪外兰,否则就干架,吓得副将连忙答应。也是赶上阎王爷要勾尼堪外兰的魂,尼堪外兰在城里打听消息瞎溜达的时候正好和副将撞上。
    副将立马把他骗进了衙门,然后跟新总兵把齐萨的事一说,尼堪外兰当下就被反绑了起来。然后又弄了辆囚车,这家伙像被抬死猪一样抬进了清营。几个士兵一把将他从囚车里抓出来,这时的尼堪外兰魂都吓没了,只听见几声“滥货,你也有今天”,刚想睁开眼看看就被剁成肉泥了。这也正好应了以前他所发的誓,这就叫现世报。所以人啊,*好别当骗子,十个骗子十个没有好下场。
    从这之后努尔哈赤就和明政府和好了,并且每年给明政府纳贡,明政府也每年给他银子八百两,绸缎十五匹,并且允许在边境上进行自由贸易。
    觉罗部逐渐富强,名义上虽然还是明政府的附属国,论实力早已算得上是明政府的敌人了。这时雄心勃勃的努尔哈赤已经吞并了周围不少的部落,他想趁着这个劲头统一满洲,作为他建立**的基础,于是他命令工匠建了一座小楼专门用来祭神,就在挖地基的时候突然挖出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六个大字,吓得他们赶紧报告了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不见还好,见了这个石碑也被吓了一跳。他很是震惊啊,还上去摩挲了几把,可能手感不太好,他突然对建筑工人说:“把这玩意儿给我拍碎了!真晦气!”上面写的啥?原来上面写的是“灭建州者叶赫”,还真够瘆人的。那这石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面我们会具体讲到,这里先卖个关子。
    努尔哈赤又回到了营里,心里老郁闷了。第二天,来了一个外交官,说是奉叶赫贝勒的命令,专门来这里下挑战书的。努尔哈赤心里暗想:“叶赫部你的狗胆壮了,敢来闹我!”他犹豫了一下才把外交官叫进他的营里,外交官把信交给他,他打开书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努尔哈赤老弟:
    你住在满洲,我住在扈伦,咱们说着一样的话,论地理位置也近得很,简直就是一个**。现在你的国土要比我的多,不如这样,你把你的国土分给我一些好了。
    叶赫国大贝勒纳林布禄
    努尔哈赤看完这信气得差点没发羊癫疯,直接把这封信给撕成了碎片,一把扔到外交官的脸上,怒气冲冲地说:“这些土地是我的命根子,****,你就是拿纳林布禄的头来换我也不给!给我滚!”说完叫他的狗腿子把这个外交官给赶了出去,吓得外交官屁滚尿流,夹着尾巴就跑。
    努尔哈赤第二天就检阅部队去了,他命令他的这帮小队伍:“弟兄们,要严格遵守革命的纪律!给我好好练,日夜不停地练,丫来了咱灭了他,他奶奶个熊的!”他们专等着叶赫国的兵来。
    叶赫国位于满洲的北部,它与哈达、辉发、乌拉三个部落结成联盟,被称为扈伦四部,明政府称它们为海西卫。哈达在南面,所以也称南关;叶赫在北面,所以又称北关。叶赫是扈伦四部中的大国,清朝灭掉叶赫也是从明朝的边境开始的,所以咱们要讲得详细些。叶赫的实力*强,他和明政府的关系搞得也不错,明政府还给他点钱,让他守卫边防。
    叶赫国主纳林布禄早就听说努尔哈赤这厮不是良民了。努尔哈赤这厮志向远大,竟然想统一满洲,他纳林布禄得趁着那货羽毛还没丰满赶紧把他灭了,免得养虎为患。纳林布禄的想法是挺好的,可惜没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他想无缘无故的总不能直接跑去干架吧,于是便想出了下挑战书这样的鬼点子,用来找些把柄作为干架的理由。
    等到外交官回了国,把努尔哈赤的话跟纳林布禄一说,纳林布禄立马发飙了:“你听他扯这些没影的屁,我赶明儿就去灭了他。”外交官赶忙说:“老大别冲动,你可千万别小看了满洲,猛人很多,想赢他并不容易”。纳林布禄说:“没种的玩意儿,你别在这儿丢人现眼,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我明天就去灭了他,看我不把他的满洲直接给踏平了。”于是第二天,他就派他的各路兵将去四处送信,联合周围的部落,一心想着合攻满洲。等到赢了,把满洲的土地全给瓜分了。
    过了没几天,哈达、辉发、乌拉的人就都赶到了,每队带了三千人抵达叶赫;又过了几天,长白山下的珠舍哩、讷殷也都回了信,说各自要带二千人,先在半路等着;又过了几天,蒙古的科尔沁、锡伯、卦勒察三队,有的带了一千人,有的带了一千五,也都到了叶赫。这下可把纳林布禄乐坏了,连忙集结队伍,赶紧出发。除去老的弱的不算之外,总共还有一万多人。会合了各路人马后,祭了旗继续赶路。半路上又遇到了长白山下的两支队伍,总共有三万多人。
    这支杂牌军整得挺像那么回事,就去灭满洲了。
    消息很快传到了努尔哈赤的耳朵里,他不敢怠慢,赶紧集合队伍,派人去驻守札喀城,来阻挡叶赫国的各路军马。纳林布禄到了札喀城下,看见城上竖起了旗,已经拉好了架势,知道敌人已经有所准备。于是他赶紧命令自己的部队退后三里安营扎寨。第二天,有探子跑来跟纳林布禄报告,说努尔哈赤已经带着所有的人马跑到古埒山上去扎寨了,但纳林布禄没放在心上。
    原来这札喀城在赫图阿拉西北边,离着赫图阿拉有六十里路。城的右面是古埒山,地势蜿蜒曲折,正好包围着整个大城。兵法上说“要依靠山势安营扎寨”,所以努尔哈赤就在山下扎了营。
    纳林布禄不知道抢夺此山,已经失了先机。第二天,纳林布禄正准备迎战敌人,突然听说敌人已经到了,赶紧跑出了帐营,跨上高头大马,率领部队准备作战。再一看来的这些个满洲兵,老的老,小的小,也就一百多点人,带兵的军官也是蔫不拉几的。
    这下可把纳林布禄乐坏了,他在马上笑着说:“就你们这流货色也敢跟我打仗?也不照照镜子,真够现世的。我看你们满洲这下是玩完了。”
    他的话刚说完,旁边就闪出一员武将,说:“人人都说满洲兵打仗猛,我还真以为他三头六臂呢!原来就是些这样的虾兵蟹将啊。你们都别忙了,这些就让给我们吧,保证杀得他片甲不留。”
    纳林布禄一看,原来是叶赫西城的守将布塞,觉得挺给自己长脸,于是高兴地说:“好!去吧!”
    布塞吼一嗓子,带着部队就向前猛冲,哪知这些个虾兵蟹将连打都不打就往后跑。
    布塞一马当先,带领部队乘胜追击。再看这些“残废军”已经撒丫子跑进山凹里去了,布塞也赶忙带人追了过去。这时,突然从山凹里冒出一伙队伍,见着布塞的人就砍。打的正热闹的时候,科尔沁的武将明安也带人来了。原来他怕布塞夺了头功,所以急急忙忙跑来了。满洲军见布塞来了援军立马又往后跑,布塞接着追,明安也带人跟在后面追。转过一个山坡又转过一个山坡,山势变得越来越险,路也变得越来越窄,*后终于没有路了。
    突然听到一声喊,从旁边的山凹里又钻出一伙队伍,一下子就将布塞和明安的队伍截成了两截,原来逃跑的满洲军立马又杀个回马枪,两股队伍夹攻布塞。布塞的队伍彻底乱了,亲娘也不认得了,猛地一人拿刀一下子冲到了布塞的马前,布塞慌忙招架,一刀就被劈成了两半。
    剩下的士兵无处逃生,被杀的片甲不留。明安一看布塞他们被截住了,赶紧撤退,这时候谁也顾不上谁了,保命要紧。哪知道满山遍野的到处都是满洲兵,他也不看什么路了,骑着马,只顾拼了命地跑。只听“扑通”一声,马给陷进泥里,明安赶紧从马上跳下来,马也不要了,他攀着山崖峭壁,带着一身烂泥臭水,连滚带爬地逃了。
    纳林布禄轻信了布塞的话,正在营里等着听好信呢,突然听见喊杀声震天,赶紧骑上马出来查看。迎面正好赶过来一伙队伍,打头的大将一脸的杀气,眼珠子都突棱着,手里攥着把大砍刀,一阵风似的就杀了过来。
    这家伙不是别人,正是满洲国主努尔哈赤。纳林布禄赶忙拔刀迎敌,打了没几下,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努尔哈赤的对手。正当他惊慌失措的时候,乌拉部贝勒的兄弟布占泰见其刀法散乱,赶紧上去帮忙,纳林布禄这才有空喘口气,猛听见一声大吼,布占泰已经被努尔哈赤生擒活捉了。纳林布禄魂也吓飞了,赶紧向后营逃命,各个部落一看主营都被干倒了,哪里还有心思打仗,一个个撒丫子逃命了。这才叫:
    看你狂得吹破天,一招不慎丢尽脸。
    究竟纳林布禄有没有捞回他的小命,咱们下回再说。
    ……
    目录
    自序
    **章 大清廷源于小山村
    第二章 努尔哈赤的复仇
    第三章 四路军的大溃败
    第四章 王化贞不堪回首的那一战
    第五章 袁崇焕的闪亮登场
    第六章 大清军遇到了对手
    第七章 千古奇冤袁崇焕
    第八章 清太宗正式称帝
    第九章 朝鲜的归附
    第十章 洪承畴投降
    第十一章 清太宗驾鹤西去
    第十二章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第十三章 顺治帝入主中原
    第十四章 史可法一片丹心照汗青
    第十五章 阎应元铁血照千古
    第十六章 大明王朝*后的坚持
    第十七章 两忠臣大义赴国难
    第十八章 顺治帝奉命成大礼
    第十九章 郑成功大举反攻
    第二十章 顺治生死疑案
    第二十一章 南明的末路
    第二十二章 吴三桂起兵造反
    第二十三章 康熙帝的大反击
    第二十四章 平西王荒诞称帝
    第二十五章 吴氏的穷途末路
    第二十六章 尼布楚条约
    第二十七章 康熙帝三征葛尔丹
    第二十八章 皇位之争
    第二十九章 鸭贩子当皇帝
    第三十章 雍正帝的皇位疑案
    第三十一章 皇宫里的手足相残
    第三十二章 兔死狗烹的历史铁律
    第三十三章 雍正帝暴病而死
    第三十四章 清邋遢
    第三十五章 苗族的大灾难
    第三十六章 乾隆身世之谜
    第三十七章 香妃的传说
    第三十八章 清缅之战
    第三十九章 再定金川
    第四十章 天地会的兴亡史
    第四十一章 源远流长的白莲教
    第四十二章 厉害的女人
    第四十三章 **贪官的**下场
    第四十四章 嘉庆帝牛刀小试
    第四十五章 大清的又一桩冤案
    第四十六章 海盗**的人生归路
    第四十七章 边疆响起的反叛
    第四十八章 “杨家将”大展神威
    第四十九章 浑钦差的混蛋艺术
    第五十章 林则徐虎门销烟
    第五十一章 屈辱岁月的开始
    第五十二章 关天培捐躯赴国难
    第五十三章 王鼎和裕谦
    第五十四章 铁血英魂陈化成
    第五十五章 南京条约
    第五十六章 广东人民的伟大壮举
    第五十七章 金田起义
    第五十八章 太平天国
    第五十九章 钱江献计
    第六十章 定都天京
    第六十一章 曾国藩创建湘军团
    第六十二章 林凤祥和李开芳
    第六十三章 群芳谱
    第六十四章 女人能顶半边天
    第六十五章 天京的衰落
    第六十六章 **靠不住
    第六十七章 天津条约
    第六十八章 张国梁之死
    第六十九章 火烧圆明园
    第七十章 权力的争斗
    第七十一章 慈禧初上场
    第七十二章 李鸿章的个人秀
    第七十三章 太平天国的覆灭
    第七十四章 游击队的先驱
    第七十五章 捻军大作战
    第七十六章 捻军的末路
    第七十七章 洋人的朝廷
    第七十八章 皇帝大婚来冲喜
    第七十九章 同治皇帝的烂摊子
    第八十章 流氓的邻居
    第八十一章 中法开战
    第八十二章 不败而败
    第八十三章 慈禧的生日礼物
    第八十四章 甲午风云
    第八十五章 瓜分中国
    第八十六章 维新变法
    第八十七章 戊戌六君子
    第八十八章 神棍义和拳
    第八十九章 八国联军侵华
    第九十章 仓皇出逃
    第九十一章 辛丑条约
    第九十二章 可悲的中立
    第九十三章 满城风雨到北京
    第九十四章 徐锡麟和秋瑾
    第九十五章 *后一个皇帝
    第九十六章 七十二烈士
    第九十七章 武昌起义
    第九十八章 民主的脚步
    第九十九章 袁世凯
    **百章 三百年清祚退出历史舞台
    编辑推荐语
    **针对青少年读者量身打造的现代白话版《清史演义》。
    只有好看的清史故事,没有生僻难懂的语言。
    家长不督促,孩子便会痴迷看的历史课外书。
    “帝王作家”二月河因深受其影响,创作出版了“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