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表扬能使孩子信心百倍 父 母 箴 言 对孩子来说,能得到父母的表扬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此,父母不应吝惜对孩子的表扬。但表扬也不是越多越好,父母应避免因表扬过多而影响孩子的行为动机,使他专门为了得到表扬而采取行动。 父母什么时候都不应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常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孩子没有值得表扬的地方。 其实,年龄小的孩子能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良好的习惯和惊天动地的成绩就是由这些“简单”的行为累积起来的。因此只要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就要慷慨地给予表扬。 父母的表扬能使孩子感觉自己就是天才。当然,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那他*终就会成为一个天才。相反,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很笨,他也就会真的越来越笨。究其原因,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遇到难题就害怕,越怕越容易错,错了就觉得自己更笨,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在现实中,有很多孩子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天赋,反而整天在缺乏自信的状态下死读书,浪费自己的天赋。他们本来用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取得双倍的学习效果,却从小被挫折感折断了飞翔的翅膀,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 孩子的天赋就像一棵刚刚萌芽的幼苗,非常需要父母的赏识。 周弘的女儿婷婷双耳全聋,父亲却全力要她相信自己就是天才。她看书忘了吃饭睡觉,周弘马上就对她说,你看,书上写着,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不就是这样的吗?你不是天才,谁是天才?这给了她积极的暗示。 他专找孩子的优点,然后让这些星星之火通过家长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其成为燎原之势。 婷婷**次做应用题,十道只做对了一道。也许这时候有的家长巴掌就过去了,他却没有。错的地方不打叉,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大的钩。然后发自肺腑地在纸上对她说:“婷婷,你太了不起了!**次做应用题10道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哎。”小婷婷自豪极了,越来越爱做,一次比一次对的多,升初中考试,数学考了99分。 婷婷学写作文的时候,他认为,一篇作文再差,总会有一两个句子写得好吧。他用红笔把好的句子画出来,吃饭的时候,让婷婷当着全家人的面朗读,家人一起为她欢呼。慢慢地,一句变成两句,两句变成三句,她越来越爱写了。 婷婷10岁那年,她写的六万字的科幻童话出版了。 1996年,周婷婷进入辽宁师范大学,成为我国**个聋人少年大学生。这一年,她16岁。 看了周弘积极表扬孩子的事例,为人父母的你有什么感受?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很有必要学习一些表扬孩子的技巧,尽快培养孩子正确对待表扬的习惯呢?我们给你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1.表扬要及时 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过后再表扬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当然也起不到强化好的行为的作用。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2.表扬要具体 表扬得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比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父母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是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得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的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就很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3.表扬要有针对性 有些父母常对孩子承诺“你做了这件事我就表扬你”,“你考试达到90分我就奖励你”。这容易使孩子为得到表扬奖励才做某件事,哪怕这件事是他应该做的,没有表扬奖励他就不做,这将有悖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 4.表扬要针对孩子的个性 对性格内向、个性懦弱、能力较差的孩子要多肯定他们的成绩,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虚荣心强、态度傲慢的孩子则要有节制地运用表扬,否则将会助长他们的不良性格,影响他们的进步。 5.表扬要适度 过分的表扬易使孩子骄傲自满,过少的表扬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鼓励和爱抚。 有一个小男孩不管有没有病都向妈妈要药吃,原来这位妈妈平时不常表扬孩子,只有当孩子有病吃药时才说上一句“能干”,致使孩子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只有吃了药才算能干。因此他经常以吃药来换取表扬,求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父母在教育孩子中的一个失误。 6.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孩子常常“好心”办“坏事”。比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 如果父母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十分乐意帮父母去干其他家务。 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表扬*好在孩子的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孩子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7.采用适合孩子的表扬方式 只有采用适合孩子的表扬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表扬、鼓励的方式有很多,如:购买图书、玩具、衣服、糖果、饮料等物质奖励;点头、微笑、搂抱、竖大拇指等动作、表情奖励;恰如其分的语言表扬;做游戏、逛公园、讲故事等活动性奖励。所有这些父母们都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首先不同年龄的孩子对表扬反应不同,年龄小的孩子,父母的搂抱、亲吻、抚慰等动作,讲故事、做游戏等简单的活动,漂亮玩具、好吃东西等物质奖励就会收到好的效果。 对年龄大的孩子这一套很可能行不通,而这时父母若采用竖大拇指、拍拍孩子的肩膀、微笑等动作,再辅以恰当的语言、孩子喜爱的图书等,却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哪种方式*适合你的孩子,就靠你去用心选择了。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适当的表扬声中学会自信、进取、探索和自我激励。 8.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表扬方式经常被父母们采用,但应该明确,任何时候都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一定要伴随言语的指导。不要过分强调物质这一外在的动力,应注意孩子内在动机的培养。在进行物质奖励前后要具体说明为什么,让孩子明白奖励的原因。有些孩子本来可以干好,也应该干好的事情,父母就不应用奖励来刺激,否则会适得其反。 当孩子表现得非常好,或长时间坚持好习惯时,可送给他一个喜欢的小礼物,让他惊喜一番。但这种物质奖励不能滥用,年龄越大的孩子越应采用以精神奖励为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