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典藏版
QQ咨询:
有路璐璐: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典藏版

  • 作者: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18006731
  •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1日
  • 页数:308
  • 定价:¥38.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说文解字》是中国**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文字学方面*具权威的古典著作,是我们研究中国汉字、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书。这本《说文解字全鉴》收录了大量生活中常见常用的汉字,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力求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汉字,将汉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浅出地呈献给广大读者。 说文解字全鉴-第2版-典藏版_中国纺织出版社_中国纺织出版社_
    文章节选
    【说文解字】
    所,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
    【汉字趣谈】
    “所”是个会意字,其金文字形的左侧是一扇门的形状,右边是一把斧头,表示以斧破门之意。“所”字的本义就是破门,但这个意义很早就消亡了。后来,“所”字大都被假借为“处所”的“所”字使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意思是:公在王的住所朝见了王。现在又引申特指机关或特种用途的处所。如“事务所”、“派出所”、“招待所”,等等。
    “所”字可以用作形容词指一切、所有。
    “所”字用作量词,表示处、座。如“一所学校”、“两所医院”。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山下有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
    “所”字还可以由实词引申作古汉语中的虚词,主要是用作代词,放在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也就是说:给我南都的土地,那是狐狸居住的地方。又如《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应该有所保留而不能随便说。
    “所”字有时候作副词,表示大概的数目。如《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大意是:老人离开一里路左右,又回来了。
    【说文解字】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汉字趣谈】
    “安”是个会意字,从其甲骨文字形上看,“安”字的外面是一座房子,房中坐着一位面朝左的少女,把房门一关,真是既平安又舒适,“女居室中为“安”。“安”的本义是平安、安适。如《论语·学而》:“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荀子·王霸》:“国安则无忧民。”意思是说:**平安了,老百姓也就无忧无虑了。
    我们常常用“安居乐业”这个成语形容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老子的《道德经》:“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很小,人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由生活上的安逸、平和可以引申指心灵上的安定、坦然。如《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怕分得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
    后又可引申指满足于、习惯于。如“安贫乐道”意即:满足于清贫的生活,乐于自己的信仰。“安土重迁”表示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土。
    “安”字还可当疑问代词用,作“谁”、“何”、“什么”、“哪里”讲。如《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说:小燕雀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宏志呢?又如《木兰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目录
    目录
    **篇:与人体有关的汉字
    ◎ 人
    ◎ 口
    ◎ 舌
    ◎ 耳
    ◎ 心
    ◎ 目
    ◎ 手
    ◎ 足
    ◎ 自
    ◎ 页
    ◎ 而
    ◎ 止
    ◎ 毛
    ◎ 面
    ◎ 眉
    ◎ 血
    ◎ 骨
    ◎ 身
    ◎ 齿
    ◎ 牙
    ◎ 肉
    第二篇:与行动有关的汉字
    ◎ 立
    ◎ 走
    ◎ 来
    ◎ 去
    ◎ 出
    ◎ 入
    ◎ 行
    ◎ 奔
    ◎ 言
    ◎ 及
    ◎ 步
    ◎ 采
    ◎ 舞
    ◎ 永
    ◎ 逐
    ◎ 区
    ◎ 监
    ◎ 省
    ◎ 争
    ◎ 印
    ◎ 何
    ◎ 吹
    ◎ 视
    ◎ 见
    ◎ 听
    ◎ 问
    ◎ 扫
    ◎ 执
    ◎ 乳
    ◎ 折
    ◎ 有
    ◎ 羞
    ◎ 贼
    ◎ 即
    ◎ 臭
    ◎ 保
    ◎ 取
    第三篇:与生活有关的汉字
    ◎ 衣
    ◎ 食
    ◎ 老
    ◎ 病
    ◎ 孕
    ◎ 作
    ◎ 商
    ◎ 田
    ◎ 井
    ◎ 甘
    ◎ 室
    ◎ 家
    ◎ 门
    ◎ 所
    ◎ 仓
    ◎ 瓦
    ◎ 舍
    ◎ 户
    ◎ 生
    ◎ 死
    ◎ 安
    ◎ 丧
    ◎ 疾
    ◎ 孝
    ◎ 梦
    ◎ 占
    ◎ 卜
    ◎ 今
    ◎ 朝
    ◎ 夕
    ◎ 年
    ◎ 岁
    第四篇:与器具有关的汉字
    ◎ 刀
    ◎ 刃
    ◎ 弓
    ◎ 介
    ◎ 矛
    ◎ 矢
    ◎ 车
    ◎ 几
    ◎ 斗
    ◎ 器
    ◎ 皿
    ◎ 床
    ◎ 玉
    ◎ 斤
    ◎ 单
    ◎ 干
    ◎ 甲
    ◎ 曾
    ◎ 凡
    ◎ 工
    ◎ 舟
    第五篇:与称谓有关的汉字
    ◎ 男
    ◎ 女
    ◎ 夫
    ◎ 妇
    ◎ 妻
    ◎ 妾
    ◎ 婢
    ◎ 父
    ◎ 母
    ◎ 儿
    ◎ 子
    ◎ 妹
    ◎ 孙
    ◎ 我
    ◎ 尸
    ◎ 鬼
    第六篇:与政治有关的汉字
    ◎ 王
    ◎ 公
    ◎ 君
    ◎ 臣
    ◎ 民
    ◎ 官
    ◎ 司
    ◎ 法
    ◎ 侯
    ◎ 将
    ◎ 国
    ◎ 皇
    ◎ 帝
    ◎ 宦
    ◎ 宫
    ◎ 封
    ◎ 相
    ◎ 士
    ◎ 卒
    ◎ 战
    ◎ 役
    ◎ 武
    ◎ 邦
    ◎ 败
    ◎ 戍
    ◎ 狱
    ◎ 刑
    ◎ 囚
    ◎ 牢
    ◎ 宰
    ◎ 戈
    ◎ 侵
    ◎ 奴
    ◎ 伐
    ◎ 命
    ◎ 令
    ◎ 军
    ◎ 兵
    ◎ 宗
    ◎ 鄙
    第七篇:与自然有关的汉字
    ◎ 日
    ◎ 月
    ◎ 星
    ◎ 云
    ◎ 气
    ◎ 天
    ◎ 雨
    ◎ 风
    ◎ 雷
    ◎ 雪
    ◎ 冰
    ◎ 寒
    ◎ 春
    ◎ 夏
    ◎ 秋
    ◎ 冬
    ◎ 阴
    ◎ 阳
    ◎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石
    ◎ 光
    ◎ 电
    ◎ 江
    ◎ 穴
    ◎ 谷
    ◎ 泉
    ◎ 山
    ◎ 川
    ◎ 州
    第八篇:与动物有关的汉字
    ◎ 禽
    ◎ 兽
    ◎ 鸟
    ◎ 凤
    ◎ 燕
    ◎ 狼
    ◎ 鹿
    ◎ 牛
    ◎ 虎
    ◎ 兔
    ◎ 龙
    ◎ 蛇
    ◎ 马
    ◎ 羊
    ◎ 鸡
    编辑推荐语
    汉字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长的文字。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没有一种文字能够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却又青春永驻。汉字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每一个字的由来,都有着深厚的底蕴。有人认为,从汉字演变的过程,我们能够管窥文化、历史的变迁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脉络,此言不虚。
    文字学常常令人们感到枯燥难懂。而本书在权威论证的前提下挖掘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汉字知识、历史掌故,将看似艰深晦涩的文字学知识变得生动易懂,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具体演变过程,进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