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
所,伐木声也。从斤,户声。《诗》曰:“伐木所所。”
【汉字趣谈】
“所”是个会意字,其金文字形的左侧是一扇门的形状,右边是一把斧头,表示以斧破门之意。“所”字的本义就是破门,但这个意义很早就消亡了。后来,“所”字大都被假借为“处所”的“所”字使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公朝于王所。”意思是:公在王的住所朝见了王。现在又引申特指机关或特种用途的处所。如“事务所”、“派出所”、“招待所”,等等。
“所”字可以用作形容词指一切、所有。
“所”字用作量词,表示处、座。如“一所学校”、“两所医院”。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山下有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
“所”字还可以由实词引申作古汉语中的虚词,主要是用作代词,放在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的地方”等,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赐我南都之田,狐狸所居。”也就是说:给我南都的土地,那是狐狸居住的地方。又如《论语·子路》:“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情,应该有所保留而不能随便说。
“所”字有时候作副词,表示大概的数目。如《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大意是:老人离开一里路左右,又回来了。
【说文解字】
安,静也。从女在宀下。
【汉字趣谈】
“安”是个会意字,从其甲骨文字形上看,“安”字的外面是一座房子,房中坐着一位面朝左的少女,把房门一关,真是既平安又舒适,“女居室中为“安”。“安”的本义是平安、安适。如《论语·学而》:“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荀子·王霸》:“国安则无忧民。”意思是说:**平安了,老百姓也就无忧无虑了。
我们常常用“安居乐业”这个成语形容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老子的《道德经》:“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对当时的社会不满,并反对当时政治革新,他怀念着远古的社会,认为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痛苦。他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大概的样子是:**很小,人民**。即使有许多的器具,人们也不去用它;不让人民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无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由生活上的安逸、平和可以引申指心灵上的安定、坦然。如《论语·季氏》:“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怕分得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
后又可引申指满足于、习惯于。如“安贫乐道”意即:满足于清贫的生活,乐于自己的信仰。“安土重迁”表示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土。
“安”字还可当疑问代词用,作“谁”、“何”、“什么”、“哪里”讲。如《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说:小燕雀怎么能知道大雁的宏志呢?又如《木兰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思是: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