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两知己,四月初春薄暮,月下、花下、灯烛下,把酒话桑麻,有些话说到深处,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也有些话,只有某两个人知道,心照不宣,会心一笑,那意思就格外深了。也有些什么话,知道是不能说的,闪烁其词就是。三两知己,都是有慧根的人,许多话,真的是不必说了,说出来反而是无味。只是鱼,只是酒,就好。
若倦了,夜也实在是深了,三两知己,东坡那样各自曳杖,不知远山近水地走了。满天星斗,半池蛙鸣,和这一缕春风,是可以醒酒的。
若只是独自,鱼一碟,酒一盏,独饮,偶尔抬头窗外看看,想想远处的某个人,也是幸福的吧?
要是那个人也在身边呢?
一年也真是快,下一个小雪,也是并不远的。
下一个小雪前,又该腌制这鱼了。
只是下一回,跟谁吃这鱼呢?那*想在一起的人,在吗?
2.心里有肉的人,是不是就没有佛性,我不知道。可我实在是知道,有些一心唯素的人,却没有佛性。
笋蕨馄饨,赶紧有人做一回这样的馄饨吧。
鲜嫩的笋和蕨菜用好汤浸透,油炒,剁碎,加酒、酱、香料(什么香料?)做馅子。这样的馄饨能不好吃吗?天下凡素菜,都是要好汤的。甚至那制汤的东西,比荤菜要更贵呢。吃素的人,别觉得他们节俭,也许是更为**的。
3.栗子粥始于杭州灵隐寺的僧厨。相传唐玄宗时候的一个中秋夜晚,灵隐寺的香火僧德明正在烧栗子粥,没想到微风暗起,无数芬芳扑鼻的桂花飘落到粥里,众僧人食之,都说味道绝妙。
这粥的关键是落花,要无意得之才妙。尤其是夜晚喝粥,只道是粥有异香,百般寻思,忽然大悟。
4.有人告诉我一种日本酒,叫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也是可以用作酒名的吗?略略惊心,却陡转而折服其深意。酒的柔和清醇,若善若美,若美若善,终归是善的。弥漫,没有来由,却能随物赋形。若水,仿佛,却不是水。水非水。饮这酒的人,若人,无人。
5.*悠闲的是,一年,在这边乡下,泉边一户人家,修了细细水渠,泉水竟然是经过那家的灶台的。起了锅,生了火,瓢从灶台边上,舀一瓢水倒在锅里。这样的饭食,质朴、简单,叫人迷恋。
也想着在近郊买一块地,盖几间青砖瓦房,一园菜,一笼鸡,带十几本书,随便在那儿写点什么。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写,就那么无所事事,看看天,看看地,看看水,看看流逝的时光。管他的呢。
6.低低的温度,鱼片的味道收敛着。口齿间,蘸了绿芥末、酱油的生鱼片,下口清爽、鲜嫩,不像是鱼肉,倒是有些植物的意味。我惯常厌恶大口吃肉的人,以为太多吃肉的人,动物性。吃这样的生鱼片,奇怪的很,鱼的意味几乎给忘了。也似乎鱼,水里的,轻盈,洁净,近乎素吧。处理鱼的手法,也近乎素,齐整整的片,叫人不会联想。
浓浓蘸了绿芥末,一大口下去,从鼻子到头顶,“嗡”地一下,“魂”升了上去一样。看看头顶,微明的灯光上面,幽暗地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