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税法新编
QQ咨询:
有路璐璐:

税法新编

  • 作者:崔君平 徐振华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57636
  • 出版日期:2014年05月01日
  • 页数:427
  • 定价:¥43.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税法新编》根据我国*新(截止到 2013 年 7 月)税收法规,结合“营改增”及“出口货物劳务”的*新税法规定进行编写。根据税法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的基本内容。全书共分为 18 章,内容包括税法概论、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业税法、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教育费附加规定、关税法与船舶吨税法、资源税法、土地增值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与耕地占用税法、房产税法、车辆购置税法和车船税法、印花税法、契税法、烟叶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行政处罚与行政救济。另外,在本书各章节中,除基本法规和实施细则外,在引用其他法规文件时均注明了文号、出处,方便读者在实际应用时检索、查阅。
    本书的特色在于:条文注释清晰,内容阐述透彻;案例丰富,应用性强。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等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税务人员、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和企业会计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书和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本书配有课件,下载地址为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 税法新编_崔君平,徐
    目录
    第1章 税法概论
    1.1 税收
    1.1.1 税收的概念
    1.1.2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沿革
    1.1.3 税收的特征
    1.1.4 税收法律关系
    1.1.5 税收制度与税法的关系
    1.2 税法
    1.2.1 税法的概念
    1.2.2 税法的作用
    1.2.3 税法的原则
    1.3 税法的构成要素
    1.3.1 纳税人
    1.3.2 征税对象
    1.3.3 税率
    1.3.4 税收优惠
    1.3.5 纳税环节
    1.3.6 纳税期限
    1.3.7 纳税地点
    1.3.8 总则、罚则和附则
    1.4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4.1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概述
    1.4.2 税法分类
    第2章 增值税法
    2.1 增值税概述
    2.1.1 增值税的概念
    2.1.2 增值税的类型
    2.1.3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2.1.4 增值税的特点
    2.1.5 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2.2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纳税人
    2.2.1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2.2.2 增值税的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
    2.3 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
    2.3.1 增值税的税率
    2.3.2 增值税的征收率
    2.4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4.1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2.4.2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2.4.3 销售固定资产的税额计算
    2.4.4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2.5 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
    2.5.1 出口货物劳务退(免)税基本政策
    2.5.2 出口货物劳务
    2.5.3 增值税退(免)税办法
    2.6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2.6.1 增值税起征点
    2.6.2 增值税减免
    2.7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管理
    2.7.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规定
    2.7.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与开具
    2.7.3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报税与缴销
    2.7.4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与税额抵扣
    2.8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2.8.1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8.2 应税服务
    2.8.3 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
    2.8.4 应纳税额的计算
    2.8.5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税收减免
    2.8.6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征收管理
    2.9 增值税的纳税申报
    2.9.1 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9.2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
    2.9.3 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2.10 案例分析
    第3章 消费税法
    3.1 消费税概述
    3.1.1 消费税的含义
    3.1.2 消费税计税方法
    3.1.3 我国消费税的特点
    3.1.4 消费税的作用
    3.2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3.2.1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3.2.2 消费税的纳税人
    3.3 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
    3.3.1 消费税的税目
    3.3.2 消费税的税率
    3.4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3.4.1 从价定率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
    3.4.2 从量定额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
    3.4.3 复合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
    3.5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3.5.1 生产者自产自销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3.5.2 生产者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3.5.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3.5.4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3.6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3.7 消费税的税收优惠
    3.7.1 消费税的税额减征
    3.7.2 消费税减征额及应纳税额计算
    3.8 消费税的纳税申报
    3.8.1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3.8.2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3.8.3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3.8.4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3.8.5 消费税的征收机关与申报缴纳
    3.9 案例分析
    第4章 营业税法
    4.1 营业税概述
    4.1.1 营业税的概念
    4.1.2 营业税的特点
    4.1.3 营业税的产生和发展
    4.2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4.2.1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4.2.2 营业税的纳税人
    4.3 营业税的税目和税率
    4.3.1 营业税的税目
    4.3.2 营业税的税率
    4.4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
    4.5 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4.5.1 营业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4.5.2 营业税应纳税额计算的其他规定
    4.6 营业税的税收优惠
    4.6.1 营业税的起征点
    4.6.2 营业税的税收优惠
    4.7 营业税的纳税申报
    4.7.1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7.2 营业税的纳税期限
    4.7.3 营业税的纳税地点
    4.7.4 营业税的纳税申报
    4.8 案例分析
    第5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教育费附加规定
    5.1 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
    5.1.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概念
    5.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产生和发展
    5.1.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特点
    5.1.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作用
    5.1.5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税范围
    5.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和税率
    5.2.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
    5.2.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
    5.2.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率
    5.3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5.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优惠
    5.5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申报
    5.5.1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期限
    5.5.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地点
    5.5.3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申报
    5.6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规定
    5.6.1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
    5.6.2 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基本法律规定
    5.7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纳税申报
    5.8 案例分析
    第6章 关税法与船舶吨税法
    6.1 关税概述
    6.1.1 关税的产生和发展
    6.1.2 关税的概念和特点
    6.1.3 关税的分类
    6.2 关税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6.2.1 关税的征税对象
    6.2.2 关税的纳税人
    6.3 关税的税则和税率
    6.3.1 关税的税则
    6.3.2 关税的税率
    6.3.3 原产地规则
    6.4 关税完税价格的确定
    6.4.1 一般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6.4.2 特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6.4.3 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6.4.4 完税价格相关费用的核定
    6.5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6.5.1 进出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6.5.2 进境物品应纳税额的计算
    6.6 关税的税收优惠
    6.6.1 法定减免税
    6.6.2 特定减免税
    6.6.3 临时减免税
    6.7 关税的纳税申报
    6.7.1 关税的缴纳
    6.7.2 关税的保全和强制执行
    6.7.3 关税的退还
    6.7.4 关税的补征和追征
    6.8 船舶吨税
    6.8.1 船舶吨税的征税对象
    6.8.2 船舶吨税的征税范围
    6.8.3 船舶吨税的纳税人
    6.8.4 船舶吨税的税率
    6.8.5 船舶吨税的计税依据
    6.8.6 船舶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6.8.7 船舶吨税的税收优惠
    6.8.8 船舶吨税的纳税申报
    6.9 案例分析
    第7章 资源税法
    7.1 资源税概述
    7.1.1 资源税的概念
    7.1.2 资源税的特点
    7.1.3 资源税的立法原则
    7.2 资源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7.2.1 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7.2.2 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7.2.3 资源税的税率
    7.3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7.3.1 资源税的一般计税方法
    7.3.2 从量定额的销售数量确定
    7.3.3 代扣代缴计税规定
    7.4 资源税的税收优惠
    7.4.1 资源税的减征、免征规定
    7.4.2 新旧政策衔接的具体征税规定
    7.4.3 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
    7.5 资源税的纳税申报
    7.5.1 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7.5.2 资源税的纳税期限
    7.5.3 资源税的纳税地点
    7.6 案例分析
    第8章 土地增值税法
    8.1 土地增值税概述
    8.1.1 土地增值税概念
    8.1.2 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特点
    8.1.3 土地增值税的立法原则
    8.2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征税对象
    8.2.1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8.2.2 土地增值税征税范围
    8.2.3 土地增值税的适应税率
    8.3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8.3.1 应税收入的确定
    8.3.2 扣除项目的确定
    8.3.3 评估价格及有关规定
    8.4 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8.4.1 增值额的确定
    8.4.2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8.4.3 转让土地使用权和出售新建房及配套设施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8.4.4 出售旧房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8.4.5 特殊售房方式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8.5 税收优惠
    8.5.1 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8.5.2 **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8.5.3 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8.6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
    8.6.1 土地增值税的申报纳税程序
    8.6.2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时间和缴纳方法
    8.6.3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8.6.4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
    8.6.5 相关责任与义务
    8.6.6 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的清算管理
    8.7 案例分析
    第9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与耕地占用税法
    9.1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9.1.1 城镇土地使用税基本原理
    9.1.2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
    9.1.3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9.1.4 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9.1.5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
    9.1.6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9.2 耕地占用税法
    9.2.1 耕地占用税基本原理
    9.2.2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义务人
    9.2.3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
    9.2.4 耕地占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9.2.5 耕地占用税的税收优惠
    9.2.6 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
    9.3 案例分析
    第10章 房产税法
    10.1 房产税概述
    10.1.1 房产税基本原理
    10.1.2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对象
    10.1.3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10.2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与税率
    10.2.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10.2.2 房产税的税率
    10.3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0.3.1 从价计征的计算
    10.3.2 从租计征的计算
    10.4 房产税的税收优惠
    10.5 房产税的纳税申报
    10.5.1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0.5.2 房产税的纳税期限
    10.5.3 房产税的纳税地点
    10.6 案例分析
    第11章 车辆购置税法和车船税法
    11.1 车辆购置税法
    11.1.1 车辆购置税基本原理
    11.1.2 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义务人
    11.1.3 车辆购置税的征税对象与征税范围
    11.1.4 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与计税依据
    11.1.5 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1.1.6 车辆购置税的税收优惠
    11.1.7 车辆购置税的征收管理
    11.2 车船税法
    11.2.1 车船税基本原理
    11.2.2 车船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
    11.2.3 车船税的税目与税率
    11.2.4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1.2.5 车船税的税收优惠
    11.2.6 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11.3 案例分析
    第12章 印花税法
    12.1 印花税概述
    12.1.1 印花税的概念
    12.1.2 印花税的特点
    12.1.3 印花税的立法原则
    12.2 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12.2.1 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
    12.2.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12.2.3 印花税的税率
    12.3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2.3.1 印花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12.3.2 印花税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12.3.3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2.4 印花税的税收优惠
    12.5 印花税的纳税申报
    12.5.1 印花税的缴纳方法
    12.5.2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印花税的其他有关规定
    12.5.3 印花税票
    12.5.4 责任和义务
    12.5.5 违章处理
    12.5.6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
    12.5.7 印花税的纳税地点
    12.5.8 管理与处罚
    12.6 案例分析
    第13章 契税法
    13.1 契税概述
    13.2 契税的计算
    13.3 契税的纳税申报
    13.3.1 契税优惠的一般规定
    13.3.2 契税优惠的特殊规定
    13.3.3 契税的征收管理
    13.4 案例分析
    第14章 烟叶税法
    14.1 烟叶税概述
    14.2 烟叶税的计算
    14.3 烟叶税的纳税申报
    14.4 案例分析
    第15章 企业所得税法
    15.1 企业所得税概述
    15.1.1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15.1.2 企业所得税的特征
    15.1.3 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15.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15.2.1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15.2.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5.2.3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15.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所得来源确定原则
    15.3.1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5.3.2 企业所得税计税依据
    15.3.3 所得来源的确定原则
    15.4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5.4.1 直接计算法
    15.4.2 间接计算法
    15.5 资产的税务处理
    15.6 企业所得税额的计算
    15.7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15.8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15.8.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
    15.8.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
    15.9 案例分析
    第16章 个人所得税法
    16.1 个人所得税概述
    16.1.1 个人所得税概念
    16.1.2 个人所得税法的产生与发展
    16.1.3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16.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所得来源地
    16.2.1 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16.2.2 对无住所的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征税的规定
    16.2.3 个人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16.3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与适用税率
    16.3.1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16.3.2 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
    16.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6.4.1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16.4.2 不同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
    16.4.3 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16.4.4 个人所得税的特殊计税方法
    16.5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16.5.1 个人所得税的免税优惠
    16.5.2 个人所得税的减征优惠
    16.5.3 个人所得税的暂免征收
    16.6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16.6.1 自行申报纳税
    16.6.2 源泉扣缴纳税
    16.7 案例分析
    第17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17.1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17.1.1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17.1.2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主体及其权利与义务的设定
    17.2 税务管理
    17.2.1 税务登记管理
    17.2.2 账簿、凭证管理
    17.2.3 发票管理
    17.2.4 纳税申报管理
    17.3 税款征收
    17.3.1 税款征收概述
    17.3.2 税款征收的措施
    17.4 税务检查
    17.4.1 税务检查范围
    17.4.2 税务检查的特点
    17.4.3 税务检查的方法
    17.4.4 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利和义务
    17.5 法律责任
    17.5.1 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法律责任
    17.5.2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17.5.3 未按规定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17.5.4 税款征收的偷税认定及法律责任
    17.5.5 税款征收的逃税罪的认定与处罚
    17.5.6 逃避追缴欠税的认定与处罚
    17.5.7 骗税的认定与处罚
    17.5.8 抗税的认定与处罚
    17.5.9 不缴、少缴税款等行为的处罚
    17.5.10 不配合税务检查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17.5.11 税务机关及相关人员违法的处理
    17.5.12 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17.5.13 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17.6 案例分析
    第18章 税务行政处罚与行政救济
    18.1 税务行政处罚
    18.1.1 税务行政处罚概述
    18.1.2 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18.1.3 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18.1.4 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
    18.1.5 税收行政处罚的执行
    18.2 行政救济
    18.2.1 税务行政复议
    18.2.2 税务行政诉讼
    18.2.3 税务行政赔偿
    18.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