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教程初版,至今不觉已11载,其间重印5次,每次印数不多,三两千册,细水长流,共计发行22000册。作为自选课题,没有刻意宣传,在自生自灭的状况下,能有这个成绩应该是很欣慰。
的了。我在内心感激我的上帝:本书亲爱的读者。
“书又脱销了。”这是近年来出版社和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按旧版继续重印呢,还是推出全新的修订版?显然,一再重印是不合适的,因为教程的某些内容已显得陈旧,并且也需要及时反映这些年翻译研究的*新成果。经再三思考并和出版社协商,作者*终着手了本教程的修订工作。
今天看来,在编写体例上,教程初版所确立的原则是正确的:一是重描写性、轻规定性;二是翻译标准多元化(见“初版前言”)。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当时自己未曾涉猎多少理论,也没有出过**,y1是凭直觉,认为���译教材应该这样编写。后来去英国做访f.-j学者才发现,描写性、多元化正是国际上许多人文学科所倡导的。可喜的是,翻译标准采用多家之说的做法,现在已经为国内同行广泛采用。
本次修订,仍坚持重描写、多元化这一原则。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1.将初版第三章“翻译的标准”改为“翻译的理念”。这不是字词上的简单变化,而是作者翻译观的又一次深化。标准是一种尺度,目的在于统一和规范,而理念则是一种观点,或一种态度。尺度多了,形同虚设;而观点或态度,则自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