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河南社会科学文库.2013年辑 高校环境与创新人才培养
QQ咨询:
有路璐璐:

河南社会科学文库.2013年辑 高校环境与创新人才培养

  • 作者:夏新颜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85244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01日
  • 页数:221
  • 定价:¥43.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河南社会科学文库(2013年辑):高校环境与创新人才培养》就是前期研究成果的综合展示。我们从环境、机制和资源三个独特的视角出发,对各种研究成果及新理论进行梳理,以河南省2006-2010年的相关统计资料为依据,构建了基于资源的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综合评价体系,分别采用三种数学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是整个创新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硕士以上教师人数、省**学科开放实验室、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数、专利申请量等对创新人才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它们贯穿于创新人才培养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资源。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要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良好环境、有力机制保障和充足的资源保证等对策建议。
    文章节选
    美国的大学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殖民地大学,主要通过品德教育培养行政和宗教官员。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建设所需的各种实用人才。第三阶段集中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研究和创新人才。①
    20世纪60年代,创新已经作为一门学科在美国开始得到重视和认真研究。1985年,布法罗州立大学创新教育基金会更名为创新研究**,并逐步开设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
    在美国,像布法罗州立大学创新研究**这样就创新建科、设系、授学位的例子尚不多见。但是,根据自身需求对创新进行不同方面研究的学会、协会、咨询机构、培训项目及网络服务商非常多,例如,美国创新协会、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美国政府创新研究**和雅各布·贾维茨天才学生教育项目。
    创新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而且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我们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是采用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学科设置基本是专而精,这在我们建设和发展的前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高校培养出大量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学科的交叉渗透,更加重视培养人才的厚基础、强能力和高素质,全社会都在呼唤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从而**社会的进步。但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在观念上、模式上、体制机制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重知识的传授,轻社会的应用;重理论教育,轻能力培养;重课堂说教,轻素质提升。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动手能力不强,社会责任缺失,创新意识不足,社会评价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教与学的分离。俗话说,教学相长。我们常说的教学,教与学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而我们许多高校教师认为教是我老师的事情,学是学生的事情,我只管教,你学不学我不管。老师主宰着课堂教学,搞一言堂,一份教案讲许多年,老师和学生没有互动,没有交流。学生被动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不是逃课,就是在下面做自己的事甚至呼呼大睡。老师只关注课堂的知识传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关注敷衍了事,考试过关,造成教与学的分离。
    其二,教与育的分离。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识传授、理论灌输,忽视育人的作用,强调培养如何做事,不注意培养如何做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难以承担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责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培养出的具有创新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道德高尚,服务社会,勇于创造,勤于实践,投身到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其三,教学与科研的分离。教学和科研在高校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现实中教学和科研是两张皮,教学强调自身的重要,确立以教学为**的地位,科研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重要指标,其地位可见一斑,但教学和科研缺乏很好的结合,甚至在一些**大学,还存在教师注重科研,热心拿项目,不投入教学工作,不愿上讲台,学校把科研和获奖作为考核教师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推动向科研倾斜的现象。作为一名**的教师,既应该是教学的名师,又应该是科研的骨干。不会教学的教师不能称为一名教师,而不会做科研的教师不可能是一名好教师。教学和科研是高校*重要的两项职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
    ……
    目录
    **章 改革红利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节 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和改革红利
    第二节 改革红利支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第二章 创新人才的内涵
    **节 相关概念
    第二节 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
    第三节 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四节 高校与创新人才培养
    第三章 创新人才的实证研究
    **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过程
    第三节 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四章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联因素
    **节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第二节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环境
    第三节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环境
    第五章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模型
    **节 资源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基于改进的信息熵的蚁群聚类法研究
    第三节 基于方差分析法的研究
    第四节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研究
    第五节 结论
    第六章 营造良好环境,力撑创新人才培养
    **节 创新文化环境
    第二节 创新机制环境
    第三节 创新资源环境
    附录 国内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