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企业管理缺乏规范化、从业人员缺乏职业化,是中国企业由经验型管理向职业型管理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平台,一定要有一个职业化的经理人队伍。在为众多企业提供培训及咨询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行业、地区、规模不同,对职业经理人素质的要求也就不同。但是,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那就是只要你是一名经理,无论是高层经理,还是中层经理,都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核心管理技能。我们把这些技能大致分为九项,它们分别是:领导力建设、有效沟通、时间管理、制度建设、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合理授权、核心人才管理、团队建设。就像电焊工、钳工的上岗训练一样,这九项管理技能是企业每位经理人的管理上岗必修课。管理技能训练一:领导力建设。很简单,并不是说你被任命或坐在某个位置上,领导力就自然产生了。只有具有影响力,让别人心悦诚服地追随你,你才是领导。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正在试图寻找领导秘笈:***的绩效究竟从哪儿来?能不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下属的领导方法?如何打造一支精英团队?如何指导下属提升能力?如何激励下属提升士气?管理技能训练二:有效沟通。管理就是沟通。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条件!管理上有一个**的双50%定律,即经理人有50%以上的时间用在了沟通上,如开会、谈判、指示、评估,可是工作中50%以上的障碍都是在沟通中产生的。一个沟通不好的经理人,你能寄望于他领导好一个团队、做好工作吗?管理技能训练三:时间管理。时间是世界上*充分的资源,每个人都拥有24小时的**,然而时间又是世界上*稀缺的资源,每个人只能拥有24小时的**。**的职业经理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管理时间的高手,而低效率的经理人则无一例外地都不擅于管理时间。管理时间是有技巧、有方法、有工具可以学习的。管理技能训练四: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流程,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国内企业职业经理人普遍不重视制度和流程建设。学会建立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和业务流程,是职业经理人应该修炼的企业管理“基本功”。管理技能训练五:目标管理。为什么有的公司“一千个人,两千条心”?为什么有的公司目标变来变去,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为什么下属们总对目标不满?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各公司目标管理水平高低不同所致。要为公司设定一个好的目标,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SMART原则”。管理技能训练六:绩效评估。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目标设定不明确、得不到高层支持、遭遇员工抵制、考核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绩效管理无法发挥出其导向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及诊断功能。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是“管理”出来的。绩效评估的关键在于“绩效面谈”与“绩效改进”。管理技能训练七:合理授权。为什么你整天忙得焦头烂额,下属反而埋怨你总是大权独揽?许多经理人都说自己想授权,但是苦于下属能力不够,事实真是如此吗?作为一名企业经理,不可能事事躬亲,必须要将权力交给信任的下属,但如何才能保证“授权”不“弃权”呢?授权就像“放风筝”,风筝放得越高越好,但千万不能让风筝断了线。管理技能训练八:核心人才管理。企业的竞争在于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核心人才。对企业核心人才的管理,就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有和提升。如何吸引、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激励、留住核心人才,是所有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技能之一。管理技能训练九:团队建设。将500个土豆装在一只麻袋里,就只是一麻袋土豆罢了,因为土豆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企业管理也是一样,一盘散沙的队伍,没有团队精神的队伍,只不过是在一起上班,并没有形成一支团队。那么,职业经理人应该如何建设一支团队呢?一个好的团队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资源共享,不同的角色有良好的沟通,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并得到上级的有效授权。企业只有具备这种团队精神,才能发挥出*大的效益。以上九项管理技能,就是企业每位经理人上岗时必须具备的*基本、*核心的素质要求,这也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虽然众多企业都为中高层管理者提供了多次培训,不同的培训讲师的授课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我坚持的一点是:就像运动场上技艺高超的运动员需要反复训练一样,职业经理人也必须经过不断的、反复的学习和训练,必须娴熟地掌握那些*基本、*标准的核心技能。只有这样,经理人才能把职业化素养真正融入自己的血液,把有效沟通、时间管理、核心人才管理等变成日常的、自发自觉的行为,才能在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衷心祝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成为国际化、职业化的经理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功走上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之路!娄萌第二篇:绩效管理管理技能之四:制度建设**节企业为什么需要制度化管理?一、企业为什么需要制度?案例约翰?哈佛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创始人,他在临终时给哈佛大学留下了一笔珍贵的遗产——250本藏书。哈佛大学把这些书珍藏在图书馆中,规定学生们只能在图书馆里阅读这些书,不能将它们带出图书馆。1764年,哈佛大学图书馆爆发了一场火灾,这些珍贵的藏书在这次火灾中被烧为灰烬。巧合的是,当天晚上,一位学生恰好违反规定把其中一本叫做《基督教针对魔鬼世俗与肉欲的战争》的书带出了图书馆。第二天,当他听说图书馆发生火灾的事情之后,立刻意识到,自己带出的这本书已经是那些珍贵藏书中留存下来的**一本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这位学生终于鼓足勇气找到了校长,将这本书还给了学校。校长收下了书,并且向他表示了感谢。然后,他下令将这名学生开除,原因是他违反了校规。很多人都为那名学生打抱不平,毕竟,正是因为他的违规,才为哈佛大学留下了**的藏书。然而,校长解释道:“我非常感谢那名学生,因为他诚实。但我必须开除他,因为校规是不能违反的。”这就是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让道德看守哈佛更有效。坚持制度化管理,是哈佛大学的行事态度。同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就无法获得成功。这与中国那句传承多年的古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没有规则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往往会陷入混乱之中。社会需要规则,企业需要制度。10个人的管理靠的是管理者的人格魅力,100个人的管理靠的是企业制度,10000个人的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现在,中国的大部分企业都处于第二个阶段,所以,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意识到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1.制度化管理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升制度是透明而公开的,在制度化的管理下,企业里的每一件事都是程序化的、标准化的。这样做有利于员工迅速掌握自己需要的工作技能,有利于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使企业内部的工作失误率降到*低。同时,这也有利于企业对各项工作进行评估、监控与考核。这一切都将促使员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制度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运行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企业实现制度化管理就是要达到“一切按制度办事”的目标。当每个人都把这一点牢记于心并贯彻到自己的工作中时,员工就可以依据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项事务,而不必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也不会再想着用人情来左右决策。这样一来,企业运行就可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了。3.制度化管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规范的制度能够体现出企业管理的公平、公正,谁不愿意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工作呢?制度化管理不但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也可以为内部人才提供良好的上升渠道,促进他们的成长。案例小朱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行政助理,因为工作积极主动,她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把这份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她成为了公司商务礼仪方面的兼职讲师。不断进步的小朱很快就不满足于只做一个行政助理,她开始给自己重新定位。考虑到自己有不错的交际能力和多次参加大型市场活动的经历,她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市场方面的工作,于是就打算改行做市场专员。正在这时,小朱在公司的内部网上看到某分区的市场部门正在招聘市场专员的消息。这对小朱来说可是个好消息,因为公司的人事制度规定,只要是在公司工作满一年的员工,都可以在获得上司允许的前提下参加其他工作的竞聘。通过竞聘,小朱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市场专员,实现了一次重要的转型。在这个案例中,这种“能上能下”的制度不但能够很好地发挥员工的特长,还能节省一定的外部招聘成本,一举多得。4.制度化管理有利于降低决策失误率如果能将企业内部的所有事务都纳入制度化管理中,就可以有效地杜绝企业决策的“一言堂”现象,使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程序化、透明化。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有据,更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市场的考验,这将大幅度降低决策的失误率。二、制度的四个常见误区现在的企业管理存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职业经理人十分了解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在企业中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却通常无法持久。更有甚者,一些制度的制定者竟然会成为**个破坏制度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追根究底,还是这些职业经理人对制度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误区。1.认为所有制度都是千篇一律的,照抄成功企业的制度即可有些职业经理人在梳理企业的管理制度时,不关心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企业的真实需求,而是一味地仿照成功企业的制度。这与“东施效颦”有何区别?俗话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制度也是如此。企业的经营状况、人员配置、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都是各不相同的,制度当然也应“因企而异”。生搬硬套只会水土不服,*后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2.认为制度是死的,在执行时大打折扣企业的管理制度都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制度是“活”的,是像人一样不断成长的。然而,有些职业经理人却认为制度是死的,一旦制定了,就不需要再变动。如果职业经理人抱有这种想法,在执行制度的时候就会遇到各种问题,执行效果势必大打折扣。3.混淆了制度与人情,制度让位于人情有些职业经理人无视制度的权威性与原则性,当自己手下的业务骨干或者特别赏识的人才违反制度的时候,不愿意执行制度,使制度让位于人情,还美其名曰“特事特办”。这样一来,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也会给员工传递一种错误的认识——管理者都不遵守公司的制度,自己又何必遵守呢?这样带来的恶果是,越来越多的员工不按照公司的制度办事。因此,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一定要把各项制度都落实到位,在人情的面前站稳脚跟,毫不妥协。案例1984年,平安保险的CEO马明哲在蛇口劳动人事处负责招聘工作。有一次,他与某**日资电器公司的一名总经理一起,从全国各大城市的五千多名候选人中招到了五百多名员工。在为期一周的招聘过程中,他与这位日本总经理逐渐熟悉,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回到深圳后不久,有**晚上,马明哲的一位领导家的冰箱突然坏了。广东的气候潮湿闷热,储存的东西很快就会变质。在那个冰箱还被视为**品的年代,要马上找到一位专业的冰箱维修人员是很困难的。于是,马明哲很自然地想到了那位日本朋友,并迅速联系到了他们公司冰箱部的主管,请他第二天早上**时间来修理。那位主管表示要先向上级请假才能过来,马明哲对他说:“没关系,我跟你们总经理很熟,我会给他打电话帮你请假的,你明天一大早过来就好了。”但是,后来因为事情比较多,马明哲却忘了给日本朋友打电话。出乎他意料的是,因为没有提前请假,违反了公司的劳动纪律,那位平时表现非常出色的主管竟然被辞退了。马明哲感到非常过意不去,于是找到日本朋友求情,但那位朋友却清楚地告诉他,不请假就是旷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都要按制度行事。日本朋友的“铁面无情”让马明哲非常生气。然而,等到马明哲自己走向领导岗位后,才慢慢体会到,当初那位日本总经理对制度的坚持是有道理的。如果因为某一位员工、某一种特殊情况而让制度“打折”,那制度的权威性也就不复存在了。坚持制度至上,在人情面前也毫不妥协,制度才能得到不折不扣地实行。4.常换制度,使员工心智混乱有些职业经理人制定制度时过于随意,经常是今天一个制度、明天再换一个制度,这样一来,制度的严肃性、真实性就不复存在了。管理者随心所欲的管理习惯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有时是致命的。所以,职业经理人必须克服这些陋习,真正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