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法学实践教学系列丛书/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
QQ咨询:
有路璐璐:

法学实践教学系列丛书/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

  • 作者:吴英姿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02721
  •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1日
  • 页数:353
  • 定价:¥4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为训练法学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民事诉讼法知识、培养其诉讼程序规则思维方式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与研究成果,撰写了《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附光盘)》。
    吴英姿编著的《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附光盘)》以程序基本理论和诉权理论为框架,以正当程序和程序效力为分析工具,紧扣民事诉讼法及重要司法解释,吸取理论界*新研究成果,系统介绍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理论等民事诉讼基本原理,以及民事诉讼管辖、当事人、审判组织、法院调解等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本书还完整地讲述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民事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等程序规则。
    目录
    **编 民事诉讼基本原理 **章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节 民事纠纷及其解决方式 一、民事纠纷概念 二、民事纠纷解决方式 三、民事诉讼 第二节 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 一、程序的价��� 二、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 三、通过程序实现正义 第三节 民事诉讼目的 一、民事诉讼目的的概念与意义 二、民事诉讼目的理论的发展 三、民事诉讼目的是公正解决纠纷 第二章 民事诉讼法 **节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史 三、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三、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 二、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 三、人民法院依照事实和法律裁判原则 四、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五、辩论原则 六、诚实信用原则 七、处分原则 八、直接言词原则 第三章 诉权与审判权 **节 诉权理论 一、诉权:民事诉讼的基石 二、诉权理论的嬗变 三、传统诉权理论批判 四、作为人权的诉权理论 第二节 审判权 一、程序控制权 二、调查取证权 三、裁判权 四、释明权 第三节 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一、诉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约关系 二、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审判权本位主义 三、构建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 第四节 审判公开与回避 一、审判公开 二、回避 第四章 诉与诉讼标的 **节 诉 一、诉的概念 二、诉的要素 三、诉的要素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诉讼标的理论 一、诉讼标的理论的意义 二、德国诉讼标的理论 三、法国诉讼标的理论 四、美国诉讼标的理论 五、诉讼标的理论的新视角 第三节 诉的合并 一、诉的主体合并 二、诉的客体合并 三、诉的预备合并 第四节 诉的追加与变更 一、诉的追加与变更的条件 二、诉的追加和变更的程序及审理 第五节 反诉 一、反诉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 二、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三、反诉成立条件 四、反诉的审理 第五章 既判力理论 **节 .判决效力概述 一、判决效力概念 二、判决效力的内涵 三、判决效力的本质 第二节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一、既判力客观范围以主文为限 二、请求权竞合诉讼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 三、部分请求权诉讼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 四、抵销抗辩的既判力客观范围问题 第三节 判决理由的效力 一、争点效理论 二、依争点效扩大遮断效 三、英美法上的“争点排除效力” 第四节 既判力的主体范围 一、既判力的相对性 二、既判力的对外效力 …… 第二编 民事诉讼主体 第三编 民事诉讼制度 第四编 民事诉讼程序规则 第五编 执行程序规则 第六编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则 附录 实训教学与实训材料
    编辑推荐语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资料,本教材力求既能够为学生系统掌握民事诉讼法学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指导学生把握民事诉讼法理论前沿和民事司法实践动态,还可以借助教材提供的案件素材自主开展法律实务训练。为达到上述目的,吴英姿编著的《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附光盘)》尝试在内容和体例两个方面有所创新。
    本教材特别重视紧扣诉讼实务,反映我国司法改革和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状况,关注实务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数章节的开头以真实而典型的案件为引子,提出本章核心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每一章、每一节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为教材内容增添了几分吸引力和可读性,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容易进入,且有助于引发其问题意识,产生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