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四个全面”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四个全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更具体地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政治保证。因此,从大的方面来看,“四个全面”是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关系。目标决定举措,举措成就目标。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三大战略举措”之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核心、是关键���如果“全面从严治党”搞不好,那么“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实现,进而必然导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受阻。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中的重中之重。
“四个全面”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领域、主攻目标,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3.“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来的?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历史上**次提出了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并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进程。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总结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成果和重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八个方面的要求。
2014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这里,“协调”二字,言简意赅地表明了三者之间的统一性。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这就简明扼要地阐释了“三个全面”之间的关系。至于“全面从严治党”,虽然这样的命题还没有十分明确,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和举措已经十分鲜明,“全面从严治党”的命题呼之欲出。
2014年12月,中共**总书记、**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习近平同志**次提出“四个全面”,并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从而意寓着“四个全面”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式讲话场合集中阐述四者关系,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习近平任总书记两年多来,经过酝酿、深思熟虑形成的。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地位是什么?
“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的提出,非常鲜明地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治国思路,比笼统地谈“治国理政”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更易于全党和全国人民接受、理解和实践。我们要把“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布局,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主题?
(1)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3)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4)新任务的迫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破除影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阻力和利益藩篱,才能建立健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
(1)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全面小康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其中之一是建设法治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依法治国在党和**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作出总体部署、采取切实措施、迈出坚实步伐。
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8.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从严治党八个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2)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坚持从严管理干部;
(5)持续深入改进作风;
(6)严明党的纪律;
(7)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8)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10.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12.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3.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党和**发展全局、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来的,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对党的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自信,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然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性的实践飞跃。
14.为什么说“四个全面”开拓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不断开拓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思考谋划治国理政一盘棋,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四个全面”不仅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而且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创新。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十七大沿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继承和发展。由“建设”到“建成”,意味着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信心更充足。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我们党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二字的前面加上“全面深化”四个字,意味着我们的改革横向面更广,纵向层更深,力度将更大,困难也将更多,但是我们仍然信心满满、矢志不渝。全面依法治国,是对我们党先前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继承和发展,意味着我们党将把依法治国推向**治理的各个领域,把法治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全面从严治党,是对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意味着我们党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方面的无限勇气和坚强决心。可以说,“四个全面”是对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治军之道一脉相承,又经过系统整合和集成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治国理政方略系统深邃的全局思考,鲜明表达了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政治担当和战略定力。
15.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时代潮流;全面依法治国,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规律,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成为团结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所在。“四个全面”顺应历史潮流、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如何发展、如何改革、如何治国、如何管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交集、国内与国际的联系上,深刻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是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6.为什么说“四个全面”集中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期待?
当前,在人民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对物质生活中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参与**事务、社会事务的管理的积极性以及自身权益维护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食品**、社会安定等方面的诉求日益增多,对生存环境、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关切日益提高,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执政能力、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等方面的期盼越来越高。然而,从现实生活来看,我国发展不够充分、发展方式粗放、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突出问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新期待存在很大差距,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问题仍然严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脱离群众的问题仍然突出,贪污腐化的毒瘤和土壤远未根除。这些问题既是社会焦点、群众痛点,也是治国理政的**和难点。解决上述问题,实现习近平同志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的“要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都有待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按照我们党的预定目标,我们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时间距今只有五六年时间,真可谓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我们要全力落实“四个全面”,以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7.为什么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回顾我们党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提法,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奋斗。这就充分肯定了十六大、十七大的10年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实的历史基础。如果说,以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解决了温饱、达到总体上的小康水平为标志,我国社会进入了小康阶段,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也由此开端的话,那么经过党的十六大以来十几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苦努力,以党的十八大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崭新命题,确定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因此,我们党必须以已经取得的成就为起点,开拓未来,再创辉煌,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制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的小康社会,为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18.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以经济建设为**是兴国之要、民生之基。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才能筑牢**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把经济持续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9.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越来越明确地向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中共**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3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
经过30多年实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市场秩序不规范,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广泛存在;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市场规则不统一,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大量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驱动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难以形成的。上述主客观条件要求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20.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注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是我国一切发展的根本方向,自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根本方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偏离了社会主义这个方向,就会使我国发展、使市场经济走上邪路。从历史发展的实践看来,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是与社会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或者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或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因此,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必须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我们决不能重蹈苏联东欧那样的因为发展市场经济而使社会主义红旗落地的历史性灾难和颠覆性错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是我们党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