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并且****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数理统汁方法与质量管理的结合。**次世界大战后期,休哈特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他们都是*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作出了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军政部门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941一1942年间先后制定并公布了Z1.1《质量管理指南》、Z1.2《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和Z1.3《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著效果。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
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是统计专家的事。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使许多人感到高不可攀、难度大。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人们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在管理理论上出现了“行为科学”学派,主张调动人的积极性,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都很重视“产品责任”和“质量保证”问题,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与可靠。
朱兰博士指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质量监督与管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和工程技术学等多个学科 的内容。
本书主要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以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为主线,阐述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质量监督和质量认证的相关知识等内容,使读者对质量管理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力求反映质量管理理论的新进展,新成果。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检验类、管理类和经济类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员工质量管理专业培训的参考教材,同时还可供企业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以及咨询人员自学或参考。
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在质量管理专业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参考了 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资料,努力使本书内容条理清晰、循序渐进、简单易懂。
本书由张晓东、陆晓强主持并组织编写,其中**章、第七章由陆晓强编写,第二章由王庆志编写,第三章由王傲胜编写,第四章由张晓东编写,第五章、第六 章由杨林鹏编写。全书由张晓东、陆晓强统一审定。
本书的编写工作虽然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专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