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材料在照明光源上的应用是从1938年荧光灯的应用开始的,它利用了在紫外线激发下的可见发光。对照明技术来讲,光谱合适后发光效率是首要的,近七十年来荧光灯的效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50lm/W达到现在的100lm/W以上。同时又开发了光致发光的高压水银荧光灯,它的效率较低,约50lm/W,显色性也差,多用于露天场所。近十多年来为提**率,光致发光在量子剪裁方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一技术基于一个能量较大的光子激发出两个能量较小的发可见光光子的现象,它的亮度已可达到15000nt(15000cd/m2)。
除去用光致发光照明外,还可用其他形式的发光电场诱导全固态的发光或利用它们足够强的短波光,用这个短波光的部分能量通过光致发光产生白光的互补色或组成三基色,以符合照明的光谱要求。照明所需的光源只符合光谱的要求还远远不够,照明技术既需要较高的效率,又需要足够的光通。从20世纪末发光材料、发光现象都有了长足的进展及从无到有的创新,诸如多孔硅发光、微腔发光、有机场致发光,量子剪裁、交叉发光、低维材料的发光,固态阴极射线发光、混合发光及测寿命的频域方法等,在激发方式及发光性能的表征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及研究结果,这些工作的深入已经揭示出发光领域重要的新规律、新现象及新方法,使人们对发光现象的了解更深入、更全面、更基础。所以,就发光而言,它在照明技术中的应用可能性还很多。继点、线光源之后,人们在追求面光源。
目前**在组织力量研究固体光源。不管它的技术路线是什么,它的结果必须在光谱、光通、效率及老化等问题上表现良好。比较现实的技术路线基于GaN类p?n结蓝色发光的突破上。一方面,虽然发光二极管在大屏幕显示上独具风采,但就照明而言,还很不够,尚需大量研究。另一方面,在发光二极管中也用掺杂方法得到三基色。另外,科技工作者也在努力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肖志国主编的这本《半导体照明发光材料及应用》除对各种可用光致发光材料进行深入的描述之外,还介绍了他们在研发、生产余辉发光材料以及发光二极管方面丰富的实践经验。希望这本专著能帮助有志于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特别是从事研发的科研人员更上一层楼!
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