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揭示壮侗民族传统建筑的风貌、成就与风格特征,揭示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面貌,为南宁市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体现出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由南宁市人民政府资助,由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和广西壮学学会组织20多位民族学、建筑学、考古学、民俗学、历史学的专家学者组成的《壮侗民族建筑文化》考察与研究课题组,历经近3个月的实地调查,穿越广西和云南20多个市县,对壮、侗、毛南、汉等民族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干栏建筑、鼓楼、风雨桥、庙宇、宝塔、书院及其他附属建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测绘和拍摄,而后进行了近4年的深入研究,由覃彩銮、黄恩厚、韦熙强、李桐著的共25万字、400多幅各类建筑图片的大型彩版《壮侗民族建筑文化》一书终于2007年作为《壮学丛书》系列,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采用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建筑学、环境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以干栏民居建筑为代表、以鼓楼、风雨桥为特色的传统建筑及其文化面貌进行了整体性、多层面和多维度的研究,揭示其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生产方式、文化心理和社会人文环境;利用相关的考古资料、民族学资料和文献资料,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