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尽管各级政府在完善农村社保方面付出了持续而有效的努力,譬如建立健全了新型农村合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等,但实际上保险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较低等难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针对这个难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基金筹集采取个人缴、集体助、政府补的方式,**财政按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地方政府为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鼓励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新四化”建设的需要。
一、经济概念
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供给也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向社会提供的*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
宏观调控——概括地说,就是**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从而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目标的倾向,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即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节,以控制经济运行的节奏和方向,如对国民经济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发布经济信息,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协调经济利益关系,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等。主要手段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具体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
市场主体——主要指参与活动的当事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分为个人、企业和**(政府)。
市场机制——是指市场本身的运行、调节的方式和规律,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
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货膨胀。
扩大内需——即扩大某经济体内部的需求。内需,即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就是要通过发行国债等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以拉动经济增长。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仍然是国内需求,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三驾马车——即扩大国内投资、刺激国内消费和扩大外贸出口。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价值大小尺度的职能;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能;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税赋、租金、工资等的职能。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适用时期为经济衰退时,主要措施有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减少税收。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适用时期为经济过热时,主要措施有直接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增税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消费需求。
……